【摘 要】
:
目的:探究中医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试验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20年6月到英山县人民医院进行脑卒中恢复治疗的110例患者,全部患
【机 构】
:
英山县人民医院,湖北 黄冈,4387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中医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试验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20年6月到英山县人民医院进行脑卒中恢复治疗的110例患者,全部患者均处于恢复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上加用中医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康复护理结果.结果: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Fuge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两组患者之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FM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护理手段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该护理方法可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李妍怡教授为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40 年,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
无线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对系统传输带宽和信号的峰均比的要求急剧增加,针对新一代基站固态功放的宽带应用需求,本文设计了一款混合连续型宽带Doherty功率放大器(DPA)。将DPA的主功放设计成混合连续模式,兼顾主功放在饱和与回退时的基波与二次谐波输出负载阻抗,改善DPA的带宽与回退效率。双阻抗匹配舍弃负载调制网络处的四分之一波长逆变线,后匹配拓展带宽,使拓扑结构更为简化。主辅功放均选用Cree公司CGH40010F晶体管,加工并实测,结果表明该DPA在2.8-3.6GHz频段内,饱和输出功率为43.2-44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耦合器和BST可调电容器的反射式移相器的设计。BST材料的介电常数随偏置电压所提供的不同的静电场而发生变化。因此,通过控制外部电压,可以连续地获得有效的变化介电常数和移相器的反射相位。利用PLD技术实现了0.3μm厚的BST薄膜,并采用微加工和氧化铝衬底组成的可调谐电容来测试其微波性能。通过将耦合器和采用钛酸锶钡薄膜可调电容器构成的反射负载相结合,在微带线上设计了DC偏置电路,用于施加直流电压。在0V至60V电压范围内,通过测试和分析,获得BST薄膜的介电常数调谐范围为310-455
基于门限值的能量检测是一种常用频谱感知技术,传统单门限能量检测方法不灵活且不准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门限分簇自适应协作频谱感知算法。首先,基于噪声不确定性设置双门限值,在双门限值范围外进行硬判决,否则进行软判决。根据判决结果,基站将传感器节点划分为不同的簇。融合中心根据融合规则,设置分簇门限值,进行进一步频谱检测。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提高频谱感知的准确性,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