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123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诵读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应该是诗歌教学的核心目标。学生诵读诗歌,正是通过对诗人瞬间情绪的把握,补充自己情感经验的不足,或引起心灵的共鸣,或体验某种人生情绪的极致,从而更好地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基于此,我认为诵读应该是诗歌教学最好的方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等古句,都形象地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在诗歌教学中,诵读应该贯穿始终。因为诗歌富有鲜明的节奏,讲究押韵与平仄,富有音乐美,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而且通过朗读能使学生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使静止的诗歌变得灵动起来,把学生带入一个诗化的意境。同时还可以借诵读来帮助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性情,提高文学素养。所以,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多运用诵读方法,使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揣摩诗歌的深远意境,领悟诗歌的遣词造句之妙,从而达到对作品的真正掌握。
  对于一首诗歌,我认为一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学习。
  一、初读:了解背景,体会情感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作者在特定情境下情感的具体表白,表现出作者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周总理,你在哪里》是一首现代抒情诗,是作家柯岩为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而创作的。诗人从高度评价周总理光辉的革命人生入笔,对周总理的英灵急切地反复呼唤、反复寻问、反复倾诉亿万中国人民无限热爱和怀念总理的深情。学习这首诗歌,教师要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歌,通过诗歌想表达什么。这样初读诗歌时,就把握住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初读时,还应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形式。可以要求学生先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进而再读出感情。如朗读《乡愁》一诗时,要注意重复语句“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加之“小小的”“浅浅的”等叠词,它们使乡愁浓缩于对象之上,更能打动人。教师在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学生通过迂回往复的节奏与和谐婉转的音韵,初步感知作者如泣如诉的思乡之情。初读,诗人的形象已呼之欲出!
  二、品读:理解诗意,揣摩意境
  对诗歌有了初步感知之后,我们再引导学生读懂诗歌的主要内容,由诗歌表层的字面意义向体味深层含义过渡。有些诗句单靠讲析可以让学生明白,但是有些深层的含义,必须反复体味、诵读才行。如李瑛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一诗,字面意思很好懂,就是指自然中的树,可这只是表层的意思。只有反复诵读,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抓住重点字词进行品味,才能自然而然地明白“一棵树”的形象是炎黄子孙的化身,具有崇高的品质和无私的爱。这样,诗歌蕴含的深层含义才得到了很好的解读。所以,抓住关键词反复品味、由表及里地理解,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触摸其丰富的意蕴。诵读是其中关键的环节,不可或缺。
  三、赏读:体验情感,把握意蕴
  诗歌阅读不是科学研究,它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审美欣赏。我将审美的这一过程命名为赏读。赏读的提法更富于学科特色,更富有人文关怀。
  著名特级教师韩军说过:有时,诗文中的感情需要诵读的人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填充。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倾注自己的情感,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去揣摩作者的情感。诵读时要感觉是在朗读自己的诗作,在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如此才能真切而深入地理解诗歌。如冰心的《成功的花》一诗中运用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展示了作者纯洁的心灵世界,同时也讴歌了美好的青春、积极的人生。诵读时可以联系自己的人生追求,读出自己的理想情怀和感悟。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诗歌的欣赏,只有打上自己的思想烙印,才能真正读出自己的东西。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
  四、思读:积累经典,提升素养
  背诵在诗歌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形成一个人基本的文化功底。背诵可以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诗歌篇幅相对较小,又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最适宜于学生背诵。因此教学诗歌时,要尽量带领学生背诵。如《再别康桥》一诗,通过反复诵读和认真背诵,学生可以体会其旋律回荡的韵律美和画面色彩鲜明的流动美,领会诗人在温婉柔静的叙述中显示出的平静心灵,并能把经典词句铭记在心,随时借用。
  钱理群先生说过: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声音是对生命的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诵读会让学生感动。提倡诗歌诵读教学,也是在读中想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让我们在琅琅书声中感受诗歌的永恒魅力!
  (责 编 莫 荻)
其他文献
完善火电厂锅炉节能减排技术,对解决环境污染,降低火电厂成本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有着较高的需求量。火电厂作为输送电力能源的重要机构,为了降
几年前和几个朋友去西藏旅游,偶然见到一位高僧。我向他请教一个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他说:“应该有三个层次。第一,教学生知识,让他们通过考试。第二,教学生品格,使他们能够传承优良的传统文化。第三,教他们觉悟,让他们发现自我,实现超越。”  那次在西藏,我看到纯蓝的天,纯白的云,纯净的雪山,淳朴的藏民。我努力想使自己的心灵乃至灵魂得到净化,却忍不住生出更多的困惑。但这位高僧的见解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受到施工环境、地质条件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现代化机械设备很容易出现损坏,加上科技的发展与进步,需要不断更新淘汰一些机械设备,这对于生产以及企业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在
兰考县裕禄小学是1994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兰考现场办公会上决定以“县委书记的榜样”一焦裕禄的名字命名的一所公办小学。学校位于县城黄河路中段,占地2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4
强化师德建设至关重要且势在必行,但通过划定“师德红线”的方式来遏制目前出现的师德某些方面的缺失,或者试图建立师德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是否能够真正顺利实现预定的目标尚待探讨。我以为首先需要厘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师德红线”的界定  教师职业道德也称为师德。从逻辑学的角度看,如果将“师德红线”作为一个概念来界定,就须明确其内涵与外延。只有概念界定得准确清楚,才能为开展学术探讨提供基本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文化中吸取营养,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一、感知古诗文,积淀文化底蕴  1.诵读积累  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的手段之一。可诵读的经典内容很多,我们根据学情,要求七年级学生背诵《三字经》和《国学经典诵读》。诵读的过程是学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也是接受
所谓倾听,就是认真地听、细心地听.它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一种礼貌、一种素养.然而,对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中低段学生而言,倾听并非易事.这是由于小学生生性活泼
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职务)”的要求,以及全国一些地方陆续开展的相关试点工作,使“正高级教师”职称(职务)的评聘条件再次成为广大教师和有关方面关注的热点。中小学教师到底该不该开展教育科研、要不要发表学术论文,一时间成了各方争论的问题。  一、教育科研素养是教师专业素养的“真金”  中小学正高级
期刊
今年7月18日,河南省人社厅、教育厅联合举行了颁证仪式,有24人通过层层选拔评审,成为我省第一批获得正高级职称的中小学教师。作为拓展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首批正
期刊
罗山高级中学始建于1958年8月,位于信阳市罗山县城北关,占地近百亩。2004年舂,.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罗山县委、县政府决定将罗山高中迁至县城新区,并于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