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内社交网站的不断建设,人人网、开心网、QQ校友和新浪微博的广泛应用,人们可以将自己随时见到的信息利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方式进行即时分享,将人们的线下行为发布到在线社会网络中。但是,在线社会网络的普及应用带来了虚假账号横行、垃圾信息增多等问题,甚至部分网络谣言还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利因素。本文基于以上背景,以数据为中心,对在线社会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数据信息;社会网络;信息安全
在线社会网络的普及应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本文基于数据中心背景下,对在线社会网络中信息安全问题进行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线社会网络中信息传播作用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正面作用,有利于社会公众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但是负面作用与影响也日愈突显:从政治层面来说,社会网络中虚假信息的海量传播,会对社会秩序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侵害到社会公众的个人隐私权,严重的会影响到某一地区的安定和谐。从经济层面来说,在线社会网络中充斥的垃圾信息影响了网络用户的体验感,浪费了网络用户的宝贵时间,一些虚假营销、恶意宣传的手段影响了网络商家的正常运营,周而复始形成了低投入、高消耗、差体验的网络行为活动模式。
一、以数据为中心的在线社会网络信息传播过程
1.信息产生阶段
在数据信息产生阶段,为了有效保证社会网络中的信息安全,应该采用仿真实验的方式,模拟在短时间内生成海量垃圾信息,对在线社会网络安全框架的防御能力进行测试。在社会网络信息产生时期,本文采用了用户友好关系形成完全映射的方式,使仿真攻击环境更加贴近现实情况。
2.信息传输阶段
在数据信息传输阶段,为了有效对社会网络中虚假信息的传播进行控制,本文研究的是社会网络中用户状态和用户转发活动行为。一般情况下,社会网络中的用户状态是200字符的短消息,它是社会网络中用户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短消息信息中包含了用户对社会热点时事的评论、个人生活感悟和日常趣事分享等,用户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终端、平板电脑终端等实时撰写信息;用户转发活动行为指的是经过用户同意,由另外一个用户转发该用户状态的行为活动,用户可以将其他网络用户的个人状态添加到自己的网络页面中,由此形成了短消息的传播链,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3.信息接收阶段
在数据信息接收阶段,为了真正实现在线社会网络中对好友访问的有效控制,必须对网络中全部用户的网络行为活动进行控制,包括日志发布、即时留言、信息分享等。同时,要对社会网络的好友密度进行评价,以及网络中好友关系的控制等。
二、以数据为中心的在线社会网络安全框架设计
本文结合在线社会网络中的数据信息,对社会网络安全防范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在线社会网络的数据信息分析系统,包括了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示等多个部分,如图1所示,该系统的设计对仿真模拟网络安全攻击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1.数据采集功能
数据采集功能包括了模拟在线用户登录、网页内容抓取和密码解析等环节。利用数据采集功能可以模拟用户登录在线社会网站的情形,同时采集数据信息,通过一个单一的用户节点,利用各种数据抓取策略,包括爬虫抓取、深度优先抓取等,可以立刻获得在线社会网络中节点的数据信息,对于已经完成抓取的数据来说,还能够通过增量抓取方式完成数据后续采集。
2.数据管理功能
数据管理功能主要包括从数据采集模块中接收仿真生成的数据信息,并将这些数据信息进行统一处理,形成XML文件,再存储到系统数据库中。数据管理功能可以支持用户添加数据、查询数据、检索数据和删除数据等操作。
3.数据分析功能
数据分析主要是对收集整理后的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和分析,获得某种类型的统计数据,生成网络用户的友好关系图形等。本文考虑到系统后期扩展问题,采用支持自定义算法的网络接口,系统设计人员可以利用开放性的网络接口实现二次开发。在系统实际应用中,数据分析功能的逻辑运算能够单独作为一个功能模块,以开放式插件的形式支持多元化扩展。
4.数据展示功能
为了使在线社会网络用户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数据展示模块将统一处理后的数据信息通过可视化系统展现给用户,包括图形展示和报表展示,系统支持多样化的可视化展示方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求手动配置,还可以自主选择可视化展示类型,以及图形、报表的绘制方式等。例如,将*.dot类型文件经过开源工具Graphviz运行之后可以得到图2。
*.dot类型文件如下:
digraph G{
size="4,4";
main[shape=box];
main->parse;
parse->execute;
main->init[style=dotted];
main->cleanup;
execute->{make_ string; printf};
init->make_string;
edge[color=red];
main->printf[style=bold, label="100 times"];
make_string[label="make a p string"];
node[shape=box, style二+filled, color=".7.3 1.0"
execute->compare;
}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在线社会网络的不断发展,在为网络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交友服务、信息服务同时,社会网络暴露出来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在线社会网络中充斥着海量垃圾信息,个别不法分子利用社会网络肆意传播谣言,对在线社会网络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威胁。本文以数据为中心,提出了在线社会网络安全框架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实践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万芳,汤劢,曹渝.网络社会学视角下互联网社会安全管理分析[J].电子测试,2013,10:230-231.
[2]刘音.网络时代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路径选择[J].北方经贸,2013,06:113.
[3]王宏宇,陈冬梅,王兴国.一种三网融合下的网络社会信息安全保障策略[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08:9-12.
[4]张万芳,汤劢,曹渝.网络社会学视角下互联网社会安全管理分析[J].电子测试,2013,10:230-231.
[5]陈联俊.网络社会中的文化安全及其应对[J].学术论坛,2012,12:67-72.
关键词:数据信息;社会网络;信息安全
在线社会网络的普及应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本文基于数据中心背景下,对在线社会网络中信息安全问题进行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线社会网络中信息传播作用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正面作用,有利于社会公众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但是负面作用与影响也日愈突显:从政治层面来说,社会网络中虚假信息的海量传播,会对社会秩序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侵害到社会公众的个人隐私权,严重的会影响到某一地区的安定和谐。从经济层面来说,在线社会网络中充斥的垃圾信息影响了网络用户的体验感,浪费了网络用户的宝贵时间,一些虚假营销、恶意宣传的手段影响了网络商家的正常运营,周而复始形成了低投入、高消耗、差体验的网络行为活动模式。
一、以数据为中心的在线社会网络信息传播过程
1.信息产生阶段
在数据信息产生阶段,为了有效保证社会网络中的信息安全,应该采用仿真实验的方式,模拟在短时间内生成海量垃圾信息,对在线社会网络安全框架的防御能力进行测试。在社会网络信息产生时期,本文采用了用户友好关系形成完全映射的方式,使仿真攻击环境更加贴近现实情况。
2.信息传输阶段
在数据信息传输阶段,为了有效对社会网络中虚假信息的传播进行控制,本文研究的是社会网络中用户状态和用户转发活动行为。一般情况下,社会网络中的用户状态是200字符的短消息,它是社会网络中用户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短消息信息中包含了用户对社会热点时事的评论、个人生活感悟和日常趣事分享等,用户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终端、平板电脑终端等实时撰写信息;用户转发活动行为指的是经过用户同意,由另外一个用户转发该用户状态的行为活动,用户可以将其他网络用户的个人状态添加到自己的网络页面中,由此形成了短消息的传播链,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3.信息接收阶段
在数据信息接收阶段,为了真正实现在线社会网络中对好友访问的有效控制,必须对网络中全部用户的网络行为活动进行控制,包括日志发布、即时留言、信息分享等。同时,要对社会网络的好友密度进行评价,以及网络中好友关系的控制等。
二、以数据为中心的在线社会网络安全框架设计
本文结合在线社会网络中的数据信息,对社会网络安全防范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在线社会网络的数据信息分析系统,包括了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示等多个部分,如图1所示,该系统的设计对仿真模拟网络安全攻击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1.数据采集功能
数据采集功能包括了模拟在线用户登录、网页内容抓取和密码解析等环节。利用数据采集功能可以模拟用户登录在线社会网站的情形,同时采集数据信息,通过一个单一的用户节点,利用各种数据抓取策略,包括爬虫抓取、深度优先抓取等,可以立刻获得在线社会网络中节点的数据信息,对于已经完成抓取的数据来说,还能够通过增量抓取方式完成数据后续采集。
2.数据管理功能
数据管理功能主要包括从数据采集模块中接收仿真生成的数据信息,并将这些数据信息进行统一处理,形成XML文件,再存储到系统数据库中。数据管理功能可以支持用户添加数据、查询数据、检索数据和删除数据等操作。
3.数据分析功能
数据分析主要是对收集整理后的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和分析,获得某种类型的统计数据,生成网络用户的友好关系图形等。本文考虑到系统后期扩展问题,采用支持自定义算法的网络接口,系统设计人员可以利用开放性的网络接口实现二次开发。在系统实际应用中,数据分析功能的逻辑运算能够单独作为一个功能模块,以开放式插件的形式支持多元化扩展。
4.数据展示功能
为了使在线社会网络用户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数据展示模块将统一处理后的数据信息通过可视化系统展现给用户,包括图形展示和报表展示,系统支持多样化的可视化展示方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求手动配置,还可以自主选择可视化展示类型,以及图形、报表的绘制方式等。例如,将*.dot类型文件经过开源工具Graphviz运行之后可以得到图2。
*.dot类型文件如下:
digraph G{
size="4,4";
main[shape=box];
main->parse;
parse->execute;
main->init[style=dotted];
main->cleanup;
execute->{make_ string; printf};
init->make_string;
edge[color=red];
main->printf[style=bold, label="100 times"];
make_string[label="make a p string"];
node[shape=box, style二+filled, color=".7.3 1.0"
execute->compare;
}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在线社会网络的不断发展,在为网络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交友服务、信息服务同时,社会网络暴露出来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在线社会网络中充斥着海量垃圾信息,个别不法分子利用社会网络肆意传播谣言,对在线社会网络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威胁。本文以数据为中心,提出了在线社会网络安全框架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实践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万芳,汤劢,曹渝.网络社会学视角下互联网社会安全管理分析[J].电子测试,2013,10:230-231.
[2]刘音.网络时代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路径选择[J].北方经贸,2013,06:113.
[3]王宏宇,陈冬梅,王兴国.一种三网融合下的网络社会信息安全保障策略[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08:9-12.
[4]张万芳,汤劢,曹渝.网络社会学视角下互联网社会安全管理分析[J].电子测试,2013,10:230-231.
[5]陈联俊.网络社会中的文化安全及其应对[J].学术论坛,2012,12: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