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科幻小说,推荐你读这些!

来源 :大学·阅读独唱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sx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西奠夫说:“儿童应该尽早阅读科幻作品。”刘慈欣说:“科幻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平淡生活中,科幻给予我们另一片天地,带我们飞抵未来的世界。
   关键词:时间旅行
   [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著  顾忆青/译
   《时间机器》(1895)
   本书通过一位酷爱冒险的科学家在未来时间的历险经历,向人们展示了一场在未来社会上演的人吃人的悲剧,将“19世纪阶级斗争和人类进化相结合”,是一部惊心动魄、发人深省的警世预言书。《时间机器》是威尔斯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书中第一次提出了“时间旅行”的概念,有评论家将本书的出版时间认定为“科幻小说诞生元年”。此外,威尔斯还在代表作《世界大戰》《当睡者醒来时》中分别开创了“外星人入侵”“反乌托邦”等科幻小说中的主流子类,影响深远。
   关键词:诗意与美
   [美]雷·布拉德伯里/著  林翰昌/译
   《火星编年史》(1950)
   世纪之交,地球上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火星成为人类最后的希望。虽然前三批火星探险者都死于掌握神奇力量的火星人之手,但不屈不挠的人类终究还是得以在火星上安身立命。火星人销声匿迹,火星俨然成了另一个地球。而地球老家上的矛盾日益加剧,毁灭性核战一触即发。定居火星的人类心怀故土,纷纷返回地球参战。地球和火星双双走向衰亡……在火星这巨大的“火红色”背景之上,十三个浪漫婉转的故事汇聚成一部独特而神奇的火星编年史。布拉德伯里以诗人般清秀隽永的笔触,渲染出一幅盛极而衰的火星文明图景,读来让人不胜唏嘘。
   关键词太空歌剧
   [美]艾萨克·阿西莫夫/著  叶李华/译
   “基地”系列:
   “基地”三部曲《基地》(1951)、《基地与帝国》(1952)、《第二基地》(1953),续作《基地边缘》( 1982)、《基地与地球》(1986),前传《基地前奏》(1988)、《迈向基地》(1993)
   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宏的星际殖民运动;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它就是银河帝国。建国后的12020年,一个年轻的数学家哈里·谢顿开创了“心理史学”,这门学科能用数学公式准确推演全人类的未来,谢顿的第一个预言:已存在12000年之久的银河帝国即将灭亡。于是帝国中最优秀的科学家被集合到一起,来到银河边缘的一个荒凉行星建立“基地”,期望它能成为未来世代人类的希望灯塔,由此开启了人类银河时代的传奇……艾萨克·阿西莫夫被读者称为“神—样的人”,其作品的三大系列——“基地”系列、“机器人”系列、“帝国”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基地”系列被认为是人类想象力的极限。
   关键词:科幻版《魔戒》
   [美]弗兰克·赫伯特/著  潘振华/译
   “沙丘”三部曲:
   《沙丘》(1965),《沙丘2:沙丘救世主》(1969),《沙丘3:沙丘之子》(1976)
   “沙丘”三部曲讲述了十五岁少年保罗家破人亡后颠沛流离,不断与宿命抗争,最终改写帝国历史的故事。这部史诗般的科幻小说是精神、信仰和灵感的大熔炉。作者以精细入微的笔法创造了一个与地球截然不同的世界,也让人类意识到: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沙丘》一举囊括了1965年的星云奖和1966年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奖,还催生了《星球大战》《阿凡达》等经典科幻电影。
   关键词:人类镜像
   [美]厄休拉·勒古恩/著  陶雪蕾/泽
   《黑暗的左手》(1969)
   星际联盟使者前往格森星,邀请星球上的国家加入联邦。终年严寒的格森星是一个没有性别的世界:人们平日里都是中性,只在情欲勃发期时身体会变化出性别;情欲期结束后,又恢复成无性的身体状态。书中描绘了一个内涵丰富的人类镜像世界,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思想实验。早已习惯以男女性别二分的视角来看待、思考事物的我们,在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对二元对立的价值观的反思。《黑暗的左手》为雨果奖、星云奖双奖作品。
   关键词:赛博朋克
   [美]威廉·吉布森/著  Denovo/泽
   《神经漫游者》(1984)
   本书讲述了一个天才黑客、一个女杀手、一个特种部队军官和一个意识操控专家,一起受雇去做两件事:偷一把钥匙,获得一个密码。这四个人是职业罪犯,也是无可救药的厌世者;他们自我放逐,同时也在下意识寻找一条回家的路。《神经漫游者》一问世,就囊括了当年的雨果奖、星云奖与菲利普·狄克奖三大科幻小说大奖,此纪录至今无人能破。本书不仅发明了“网络空间”这个词,也创造出了一种被称为“赛博朋克”的全新科幻文类,并催生了《黑客帝国》系列电影。
   关键词:42
   [英]道格拉斯·亚当斯/著  姚向辉/译
   《银河系搭车客指南》(1979)
   地球被毁灭了,因为在它所在的地方要修建一条超空间快速通道。主人公阿瑟·邓特活下来了,因为他有一位名叫福特·长官的朋友。这位朋友表面上是个找不着工作的演员,其实是个外星人,是著名的《银河系漫游指南》派赴地球的研究员。两人开始了一场穿越银河的冒险,能够帮助他们的只有《银河系漫游指南》一书所包括的无限智慧。书中虚构了一个关于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终极问题,它的答案是42,看起来像是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让读者体验到仿佛怪味豆般的乐趣。
   关键词:火星殖民
   [美]金·斯坦利·罗宾逊/著  王凌霄/泽    “火星”三部曲:
   《红火星》(1992),《绿火星》(1993),《蓝火星》( 1996)
   作为火星移民小说的奠基之作,“火星”三部曲堪称史诗巨著。书中的故事跨越百年,讲述了从2026年到2128年之间,首批地球移民在登陆火星之后,是如何克服种种困境,将火星改造为适合居住的家园的故事。它不以刺激情节取胜,只凭硬知识烧脑;它包罗万象,从自然百科到高新科技,从火星地理到地球哲学,从政治到宗教,从人性到数学;火星的自然景观、开拓者的雄心壮志,人与人的纷争,天和地的巨变,罗宾逊先生通过无与伦比的想象力,让这些气势恢宏的场景一一展现,奠定了后续火星科幻题材的基调。
   关键词:成长
   [美]奥森·斯科特·卡德/著  李毅/译
   《安德的游戏》(1985)
   本书以科幻为背景,站在青少年心灵成长的角度,讲述了不久的未来,人类面临外星生物虫族的威胁,所以联合起来抵抗的故事。为了指挥这场战役,人类在地球上寻找具有军事天才的少年,并送他们去国际舰队接受军事训练,期望他们中有一个会成为理想的指挥官。最终主人公安德·维京脱颖而出,完成了这一重大使命,为人类带来了重生的希望。这既是拯救世界的宏大叙事,也是从天才少年到传奇英雄的成长指南。
   关键词:史诗
   韩松/著
   《红色海洋》(2005)
   未来,陆生遗民用基因工程发明了水栖人,同时建造海底城,把蓝色海洋改造成红色海洋,人类文明迁徙海底。这部作品纵贯上千年,从过去与未来时空交错中,反思我们文明的历史,想象我们文明的命运,展示了一幅令人扼腕叹息的画卷。故事图景壮阔,文字瑰丽,既引入入胜,又发人深省。复旦大学教授严锋评论说,“韩松处在从鲁迅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先锋作家的人性批判的延长线上。”
   关键词:文明宇宙
   刘慈欣/著
   “三体”系列:
   《三体》(2005),《三体Ⅱ:黑暗森林》(2007),《三体Ⅲ:死神永生》(2010)
   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探寻外星文明的绝密计划“红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四光年外,“三体文明”正苦苦挣扎——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导致的百余次毁灭与重生逼迫他们逃离母星。恰在此时,他们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在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之后,三体人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人类的末日悄然来临……“三体”系列被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劉慈欣也因此被许多科幻迷和文学评论家称为“中国科幻第一人”。
其他文献
我无须乎过于费力地追忆,就可以记起那年秋天阴雨的薄暮,当时的情形至今历历在目:我怎样跟我父亲一起站在莫斯科一条人烟稠密的街道上,怎样感到一种奇怪的病逐步抓住我。痛苦倒一点也没有,只是我的腿不住地往下弯,我的话堵在喉咙里说不出来,我的头无力地往一边歪着……看来我马上就要倒在地下,人事不知了。  假如那时候我进医院住下,医师就一定会在我床头的病历牌上写下“Fames”(拉丁文:饥饿)这个词,那却是医学
期刊
刘慈欣常被读者爱称为“大刘”。2015年,他久负盛名的《三体》第一部被翻译成英语后获得了有“科幻界诺貝尔奖”之称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他也成为雨果奖历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作家。雨果奖的认可,无疑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刘慈欣和《三体》,但他的作品却不限于此。《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等长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全频带阻塞干扰》等中短篇小说与《三体》一起,共同构成了刘慈欣独特的科幻
期刊
传统上,“丝绸之路”一词用于指代东亚和地中海之间、贯穿欧亚大陆中心的一条或多条道路,但“丝绸之路”到底是什么或位于何处却十分含混。  “丝绸之路”一词的首创者是德国旅行家兼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男爵。他在1877年的一次讲座上,以及他的多卷本历史地理学著作《中国》中,用这个词指代中国的丝绸离开汉帝国抵达中亚的多条路线。李希霍芬的“丝绸之路”概念并不包括汉朝之后的时代,但他确实详细讨论了后期的
期刊
编辑点拨  沈从文在创作时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如本段文字对蜻蜓、莲花的写实,对安徒生童话的诗意联想。此外,小花的金黄,蜻蜓的黑色,清新的色彩搭配描绘出一派具有美学风格的怡人风光。  后湖水面窄而曲折,林木幽深,水中大鱼百十成群,对小船来去既成习惯,因此也不大存戒心。后湖在秋天里在一个极短时期中,水面常常忽然冒出一种颜色金黄的小莲花,一朵朵从水面探头出来约两寸来高,花头不过
期刊
前来租房的代笔人,看见房东是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儿,不由得笑出声来。“别说大话啦,写封信问问你妈妈吧。”  “要是问我妈,她会拒绝的。我来租给您吧。”  “那么,房租多少?”  “这……五元。”  “唔,你了解行情。”代笔人稍稍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五元太贵啦,三元怎么样?”  “我不晓得。”说着,孩子就要跑到屋后的田野去。代笔人被这十足孩子气的讨价还价所吸引,因为他绝对要租这间坐落在郡公所前的房子。
期刊
昆曲早在元朝末期就诞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到了万历年间,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万历末年流入北京,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昆曲的各类角色行当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进化过程,到明朝时期生、旦、净、末、丑各行当已经齐备。而行当在昆曲中独称为“家门”。  旦行是昆曲舞台上女性角色的总称,早期昆旦分正旦、贴旦,到清中叶细分为多个家门分支,有正旦、
期刊
在刘慈欣的作品中,故事经常发生在未来,而他对未来世界的把控是多维度的,《光荣与梦想》是架空历史的小说,以人性为出发点,表现了运动员对国家荣誉的认同;《超新星纪元》以孩子的视角切入,描绘了一个乌托邦世界的回归;《朝闻道>设置了一个真理祭坛,表现了科学家对真理的极致追求……而这些,都得益于作家伟大的想象力。  技术奇观与概念奇观   以刘慈欣的代表作《三体》系列作品为例,第一部作品中的科技水平和我们当
期刊
祭祀活动沿袭数千年,从古至今,不断更迭与演进。  古时祭祀,分为祭天、祭地、祭祖、祭圣贤等多种形式,其中最隆重的要属祭天,通常由国君主持,向上天祈愿和传达敬意,因此仪式极尽庄严。如,《诗经》中《我将》篇载:“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写出了祭天的庄重威仪。而屈原在《九歌》中记载的祭奠东皇太一的场景,可以说明祭天场面
期刊
1  清晨七点,贾健康睁开眼,摸了摸自己酸软的肚子,他的大腿累得有些不听使唤,小腿还有些发颤,在半空中保持着屈腿的姿势。  贾健康点了一下左手手腕上的手表,小腿便立刻放松了下来。随后手表发出淡淡的绿色光线,一幅全息3D影像被投影到了墙上,上面详细记录了贾健康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数据。  “尊敬的贾先生,您好,在过去的八个小时,您一共完成了十组空中自行车,您的腹直肌、腹外斜肌得到了锻炼,其中……”悦耳的
期刊
鞠躬  在《桃花庵歌》里,唐寅写道:“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对于一些古代文人来说,鞠躬似乎不仅表示对旁人的尊敬,更暗含了屈从、羞愧的含义。不过“鞠躬”一词放到现代,并没有给现代人造成太多的心理负担,因为它已成为一项郑重的礼节,融于各种场合之中。  时光机——  “鞠躬”在古代  1.祭祀  商代有一种祭天仪式叫“鞠祭”:祭品牛、羊等不切成块,而是整体卷曲,再摆到祭祀处奉祭,以此来表达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