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练、展、悟”器乐课课型模式的构建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ain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应该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进行“感受、体验、鉴赏、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丰富的审美意识,即中小学音乐教育应将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用“引、练、展、悟”的音乐学科器乐课课型模式引起学生爱音乐的兴趣。
  关键词:基础;音乐教育;感受能力
  经过近一年的教学探索实践,我校音乐备课组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逐步形成了有校本特色的 “引、练、展、悟”的音乐学科器乐课课型模式。下面我简单谈谈我校“引、练、展、悟”的器乐课课型模式的构建。
  一、“引、练、展、悟”器乐课型模式的涵义
  1. 理论基础 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情感体验,音乐情感体验是指:音乐情感体验是指学生在听、唱、奏、动等音乐活动中,通过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用音乐表达与抒发情感,或从音乐感悟与激发情感,这是音乐从音响形式转化为情感本质的关键过程。音乐情感体验能力是重要的音乐素养;音乐实践能力。学生掌握音乐实践能力应以用为本,围绕学生在校时和毕业后经常进行的音乐活动,重点培养选择合适作品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感受和表现优秀作品的能力,即兴表演和创作的能力等。作为音乐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学生应能够较准确地歌唱若干首中外著名歌曲和公共活动常用歌曲,能视谱歌唱或演奏简单作品,能较好地融入集体歌唱或演奏等表演活动,以便在需要音乐的场合选用合适的形式与作品参与音乐活动。音乐文化理解;自主音乐需要这四个层次。
  音乐备课组认真研读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请教教育局专家、教研室音乐教研员及再次学习2011版音乐新课标,不断实践,探索出“引、练、展、悟”器乐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实践行为基础,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参与音乐,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含、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引、练、展、悟、”器乐课和课型模式核心素养指向及体现原则
  (1)“引”——情感体验能力的培养 主要体现引发诱导原则
  培养方式:“体验”“参与”“想象”(以体验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音乐学习和参与音乐活动中体验快乐。
  (2)“练”——模仿实践能力的培养 主要体现形象直观原则
  培养方式:“学习”“实践”通过观察、模仿、练习多次巩固,使学生的技能基础不断得到提升,形成基本演奏能力。
  (3)“展”——表现创造能力的培养 主要体现参与活动原则
  “展”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学生展示当堂课教学内容;二是学生拓展、创造。
  培养方式:“表现”“拓展”通过表现延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乐趣,通过拓展创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创造美的能力。
  (4)“悟”——欣赏感悟能力的培养 主要体现情感体验原则
  培养方式:“聆听对比、加深体会、欣赏感悟”进一步促使学生对作品的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表现手段给予主动的注意,对音乐的各要素加深认识和体会,培养了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引、练、展、悟”器乐课型模式的基本要素
  1.技:主要指对学生音乐学习目标达成起重要作用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及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技是音乐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通往音乐殿堂的金钥匙。
  2.趣:是音乐学习的动力,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方式,是技向前探索的不竭动力。趣分为三个阶段——兴趣、乐趣、志趣。兴趣—喜欢、好奇的情趣(以被动或主动激发为主要手段);乐趣——之人感到快乐的意味(有主动、自主参与的愿望);志趣——行动或意志的趋向(具有自我表现、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这三阶段是音乐学习由被动向主动层层深入的过程,是学生逐步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推动力,同时也推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提升。
  3.情:是音乐的最基本的审美特征,也是音乐课程核心价值最基本的所在,是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体现。 “情”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学生的个体情感(学习热情),二是作品蕴含的情(作品的情感),三是通过音乐的学习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新的审美情感。情的教学方法价值在于,学习者的情感是前提、動力,作品的情感是体验的内容、对象,而生成的审美情感是学习的结果。
  三、“引、练、展、悟”器乐课型课型模式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器乐热爱音乐,通过音乐热爱艺术,通过艺术热爱生活,通过生活体验人生的幸福;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孩子的感性素质,为孩子的人生幸福增色添彩;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孩子的感性素质和感性智慧,为孩子走向事业的成功增添实力!
  四、“引、练、展、悟”器乐课型模式教学环节及具体操作内容
  1.“引、练、展、悟”器乐课型模式教学环节
  (1)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主动参与意识。
  (2)练:学习旋律、探究指法、自主学习、分组练习。
  (3)展:合作探究、表演展示,提升学生演奏技巧和创编的能力。
  (4)悟:激励评价、提升欣赏感悟。
  2.“引、练、展、悟”器乐课型模式教学具体操作内容
  (1)引。教师采用语言、范奏、欣赏、游戏等趣味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听音乐、听故事、听乐器音色、节奏、速度、情绪的变化;看示范、图谱或视频等音像资料;想听到音乐联想到的场景,初步感受乐曲,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能力。
  (2)练。教师采用乐曲范奏、讲解旋律和展示演奏技能,让学生通过观看模仿、自主探究、练习体验和合作评价的实践活动掌握演奏方法,积累演奏知识和技能的经验,培养学生模仿实践能力。
  (3)展。教师整合内容,归纳变奏、创编的技能技巧,学生通过练习变奏的乐曲、小组合作、展示评价等实践活动较好地演奏和表演,培养学生音乐交流、合作能力和表现创造能力。
  (4)悟。教师用评价激励的方式肯定学生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对比聆听、辨别音乐情感及音乐要素的变化,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音乐欣赏感悟能力。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3
  [3]廖家骅.音乐审美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8.
  (作者单位:山西省洪洞县东街小学 031600)
其他文献
李敖(1935-2018)字敖之,中国台湾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诗人,其文学作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批评性著称.2010年出版《李敖大全集》共收录作品达1400余万字,以自叙散文和政论杂文为
期刊
本文针对语音识别中非齐次HMM模型的研究还是一个难题的情况,对语音段长模型中具有代表性的VDHMM模型、ESHMM模型、SM模型和DDBHMM等模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论述DDBHMM理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在抗多径衰落、提高通信链路的通信速率和质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受尺寸、功率和成本等因素的限制,在移动终
低密度校验码(LowDensity ParityCheckCode)是一种特殊的信道编码方式,它的编码利用了一种特殊的稀疏校验矩阵,相应的译码算法一般采用置信传播(BeliefPropagation)算法.最近
盲信号处理(BSP)是一个无监督自适应学习问题,自组织神经网络通过无监督学习获取数据特征。在盲信源分离和盲信道均衡的算法研究中,学习率起着重要作用。像LMS算法一样,增大学习
人脸识别技术是生物特征识别的关键技术之一,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受光照条件、拍摄角度、姿态、表情和遮挡等实际环境的影响,同一人脸识别方法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
该文针对不可感知数字水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研究.(1)人类心理视觉模型是数字水印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目前流行的人类心理视觉模型大都是基于二阶矩或低于二阶矩的方法.但
该文研究了便携式的脑电数据采集和存储系统即脑电"Holter"的数据采样存储部分的一种方案及其具体系统软、硬件实现.涉及到以下几点内容:该文详细介绍了CF卡的接口和ATA命令
该文的工作对和MPEG-4及MPEG-7标准相关的关键技术之一--视频对象分割技术进行了研究.基于时空域联合的分割是一类常见的分割方法,它可以精确地分割视频对象,然而算法的实现
视频序列中运动目标检测是实现视频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实际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场景往往是错综复杂、变化无常的,实现具有鲁棒性、准确性和实时性的运动目标检测是当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