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tu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讲的是让中学生在阅读中学到如何去改变他们的思路,去进行创新.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阐释:鼓励质疑,理解创新;抓住矛盾,引导探究;展开联想,模仿创新;创设情境,拓展创新。
  【关键词】创新;质疑;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旺盛生命力的标志,更是学生的天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我们要为创新而教,要让陶行知先生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精髓在语文教学中激起一泓活水。如何扬起学生创新的风帆呢?笔者认为鼓励质疑、引导探究、丰富想象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鼓励质疑,理解创新
  北宋哲学家张载言:“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抓重点处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从平淡处见疑能促使学生求知、探索、创新。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随时抓住契机,设疑启发,以促发学生在求异辨析中有所创新。例如《太阳》第三自然段的教学: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然后汇报学习情况: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生:我通过认真地读课文,知道这段讲太阳很热。
  师:太阳有多热?
  生:太阳的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生:钢铁碰到太阳就会变成汽,太阳真是太热了。
  师: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太阳热的特点的?
  生:太阳“是个大火球”用了比喻说明。
  生:“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是假设说明。
  师:大家学得很好,请把这些说明方法记下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钢铁碰到太阳会变成汽,这是真的吗?太阳这么热,有谁敢拿钢铁去碰它呢?
  师:哪个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这是个假设说明。
  生:这是为了更形象地说明太阳热的特点。
  生:(刚才提出质疑的学生)“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也算是用数字和比较的方法说明太阳热的特点,可是,在这里用“估计”一词是不是有点毛病?(表述得不很恰当)
  师:你想让老师帮你解决什么问题呢?慢慢说。
  生:我想“估计”只是猜测而已,科学能用猜测吗?“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
  师:(灵机一动)你说得好,问得更好!“估计”就是根据太阳的表面温度推测太阳的中心温度。这是科学家的推测而已。所以在这用“估计”。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将来是科学家的你,能用什么方法测量太阳中心的温度?真的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生:我要设计出超级电脑软件,利用电脑准确地测量出太阳的中心温度。
  生:(质疑的那位学生)老师,我画好一幅画,请看画面内容:我身穿太空衣,手拿特制的探温计,坐在宇宙飞船上,亲自测量太阳的中心温度。(此时,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师: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大胆地想象和创新,老师相信,10年,20年,30年以后,能向全世界宣布太阳的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的科学家就在我们班产生。
  这一教学片断,教师抓住了学生无疑处生疑的教育契机,扬起了学生“遥远联想”的创造风帆,学生不但在质疑辨析中理解了太阳的特点,而且培养了创新意识。
  二、抓住矛盾,引导探究
  我们的语文教材留有许多的空白点及“矛盾”之处,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抓住“矛盾”,细心点拨,鼓励学生自由独立表达并真心给予评价,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拓展。如古诗《小儿垂钓》的教学片断:
  师:我们再看看插图,联系“侧坐莓苔草映身”这句话,想一想,说一说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老师,图画错了!旁边的草并没有遮在孩子的身上。应该在孩子的身边再画一点儿草。
  生:不对,写错了。要写“身映草”才对。
  师:是写错了还是画错了,还是有其他原因?请开动脑筋,分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气氛热烈,情绪激昂。)
  师:有没有不赞成画错了,也不赞成写错了的同学?请把原因说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生:过路人看孩子可以说“草映身”。
  生:从旁边的路上看孩子,也可以说“草映身”。
  师:真聪明,观察的多认真。想得多有道理。其他的同学再看看图,对不对呢?
  三、展开联想,模仿创新
  阅读教学是建立在作品和社会生活实践的基础上的。一个高明的教师,要设法让教材和知识“活化”起来,调动学生阅读作品的情感和思维,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五彩池的神奇?(2)请用彩色泡沫纸,剪出一个你想象中的水池形状,贴在黑板上。(3)看着贴满“水池”的黑板,想一想,现在看到的水池像什么?(4)仿照例句写话:仿照“有像……的;有像……的;有像……的”写水池的形状;仿照“溪水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了,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下层却成了……;左半边是……,右半边却成了……”写五彩池的颜色。
  这一教学片断中,学生通过动手,创造出了形态各异、颜色多样的池图,丰富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被拓宽后,语言表达的欲望也被激发出来,富有创造性的倾诉,使学生对五彩池的神奇之处有了更深切的感悟。
  四、创设情境,拓展创新
  语言文字具有较强的形象性,能构建社会生活的一个个意境,绘成一幅幅令人遐想的图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透过对语言的感悟、体会,为他们提供自由想象、大胆创新的条件。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我应感到自豪才对》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文章内容之后,出示了下列内容:
  小骆驼从沙漠旅行回来了,有一天,他又到小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到了小红马。这时小红马会怎么说,小骆驼又会怎么回答呢?请你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通过这样的训练,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有益于挖掘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
  【参考文献】
  [1]何统华.浅谈创新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李小兰.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八滩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本文报告了阿勒泰居民饮用水中<sup>226</sup>Ra和<sup>238</sup>U浓度及其所致居民有效剂量当量。其结果除个别水样中<sup>238</sup>U浓度略偏高外,其他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2002年2月15日下午4点40分,有三个小青年,在河南长葛市西上了我的出租车,说要去离县城约有10里地的贾庄.一路上,我就觉得奇怪,为什么坐在旁边的那个小青年,无论车子怎样颠簸,
根据网络处理器(NP)与通用处理器(GPP)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结合NP和GPP的流量管理系统结构,基于此系统结构,设计了一种流量识别系统,并描述了系统中核心部分——NP与GPP的通信机制的设
【摘 要】本文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案例,小结了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从而为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关键词】兴趣;生物实验;合作;探究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想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教师就要善于关注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利用生物学本身的魅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以下的探索
【摘 要】 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 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合作学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沟通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英语写作热情,指导有效讨论,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世界正在快步迈向一个全新的时代,呈现出知识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高,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全球生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探索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启发、讲解、示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则通过思考和探索,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知识技能,发展自己的智慧、兴趣和个性,这是我们的教学的最终方向。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教者都有着自己的方式方法,不管是什么方式方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有不断地总结、反思,才能不断地改进,只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有效地实施教学。下面想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在新旧知识交
【摘 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自然、生活、物理实验、学生的亲身体验、物理学史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关键词】科学探究;创设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社
乌伸斯基深刻地指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班主任的人格对学生有着最具体、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育人者必先育己,不正者则不能教人。当今学生思惟开放,思维活跃,模拟性强,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要比一般教师多的多。学生像一面镜子,时刻照着你,若是你什么做的不好,他们就会马上提出,精彩的道德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要经由时刻的坚持。所以,班主任干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积极进取。  一、以爱为
"我曾耐性等候耶和华,他垂听我的呼求."(诗40:1)等候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忍耐,更需要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