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阶段数学实践活动常见方式
  (一)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这类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较为普遍. 例如:教学“数的认识”,让学生操作学具,在数大量的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的概念;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以让学生用学具自己创造更多的分数;再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使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修理家中或班级中坏了的课桌椅等);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之后,让学生制作纸盒等. 这些教学改变了“耳听口说”的简单化学习模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二)游戏竞赛实践活动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 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后,开展“小小商店”课内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 有的老师还在游戏中设计了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捐款活动,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 这个实践活动的设计,比简单的人民币计算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三)实际测量实践活动
  这类实践活动主要针对数学教学中“量与量的计量”. 我在教学“克、千克、吨”的认识时,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一般都能正确地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的计算,但在实际运用这些单位时,如妈妈体重52( ),一个苹果重100( )往往会闹出一些笑话. 这说明学生对这些单位建立的表象是模糊的. 于是我设计了一节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实际称一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质量、同学的体重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重量单位的表象.
  再如:教学《土地测量》可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进行实地测量,帮助家长计算面积等;教学《千米的认识》可带领学生进行目测、步测、实际测量.
  (四)观察、调查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 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了解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吸烟有害》一节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家庭中吸烟人数、香烟品牌、香烟价钱,同时调查一名学生一年学习费用是多少钱,核算浪费的这些钱可以资助多少失学儿童等,使学生利用数字的对比,进一步加深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再如:组织学生到附近工厂参观学习,请厂里的领导专家讲几年来工厂的发展变化、效益增长情况,体会改革开放以来工厂的巨大变化.
  (五)小课题研究实践活动
  例如:春天到了,怎样使我们的校园更美丽?设计《我心中的校园》一节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实地测量、科学规划,拿出方案,向学校提建议.
  针对学生“零花钱过多,乱花零花钱”的现象,设计“手中的零花钱”一节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调查零花钱的来源、支出情况,分析零花钱的利弊,最后提出“培养勤俭节约,不乱花钱”的倡议和可行性方案.
  二、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努力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密. 除考虑到教材因素、学生因素外,还要考虑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安全等方面的因素.
  (二)开展实践活动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低年级儿童掌握的数学知识比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同时他们具有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不稳定等特点,所以开展实践活动,一般以游戏、竞赛、学具操作为主,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活动,如跳绳、投掷、赛跑等,创造性地设计数学实践活动.
  中高年级的学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又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和社会生活经验,所以一般以学具操作、实地测量、参观调查、小课题试验等为主,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应用意识.
  (三)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动的主体. 实践活动课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和个性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 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要更多地关注活动目标的导向、动机的激发、情景的创设、方法的指导、疑难的解答等. 反之,如果教师限制得过多,实践活动课将失去其价值.
  (四)实践活动结束时的评价工作
  客观、正确地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所以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中交流各种体会,总结经验,升华认识.
  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有时效果不一定令人满意,这时教师不能草草收场,不了了之. 要恰当地进行评价,找出活动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树立下次参与实践活动的信心. 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以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
其他文献
本文围绕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互联网+"模式下监管信息化工作在加强整体规划与支撑机构建设
乘法分配律的学习是个难点,可以从孕伏中渗透、意义中建构、练习中达成、拓展中提升加以有效突破.
提出了外圈带台阶轴承内外圈的挤套辗扩工艺,介绍了该工艺的锻件加工尺寸、公差及模具设计过程,与传统套锻辗扩工艺相比,该工艺方法提高了材料利用率,断面形状可最大限度接近套圈
【摘要】为证明大于4的偶数均可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1.将大于4的偶数表为4的倍数4m与2的倍数4m-2;2.证明4m可表为m-1个奇数对之和,4m-2可表为m-1个双奇数对之和;3.从m-1个奇数对中减去含平方小于4m的奇素数因子的奇数对,求出4m的剩余奇素数对的近似值公式;从m-1个双奇数对中减去含平方小于4m-2的奇素数因子的双奇数对,求出4m-2的剩余双奇素数对的近似值公式;4.证明4m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