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实验性大鼠缺血性脑梗死免疫炎性反应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mingze2631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实验性大鼠缺血性脑梗死免疫炎性反应的影响,为脑梗死治疗提供方法。方法:(1)实验性大鼠缺血性脑梗死模型建立。选择2015年3月~2017年5月实验室进行实验的SD大鼠60例,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完成大鼠缺血性脑梗死模型建立。(2)干细胞的获取及培养。另取大鼠5只,利用DMEM培养基冲洗骨髓腔,收集骨髓细胞,采用贴壁法完成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制备。(3)模型大鼠处理。将建模成功后的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模型组建模后仅进行血管结扎,不插入线栓;对照组在病灶部位注入等体积PBS;实验组在病灶部位注入10μl第三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测定三组大鼠免疫水平、炎性因子水平,评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实验性大鼠缺血性脑梗死大鼠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倒置显微镜下第3天第一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积增大,呈多角形或长梭形,细胞开始聚集,第3代细胞迅速增殖,排列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呈旋涡状生长,并且具有多层,界限不清;(2)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获得细胞中99%被荧光标记,获得的细胞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对照组与模型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与模型组(P<0.05);(4)实验组治疗后3个月IL-6、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3个月IL-10及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5)实验组大鼠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CD4~+CD25~+Tregs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与模型组(P<0.05)。结论: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助于调节大鼠免疫,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能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β(ERβ)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至12月60例膀胱癌根治术患者的膀胱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采
教育期刊应该坚持以下几个编辑原则:编辑方针上坚持正确的导向性;编辑思想上坚持严谨的科学性;编辑内容上坚持有益的实用性;编辑布局上坚持有机的和谐性;编辑风格上坚持适当
为应对CO2驱油过程中油井管材腐蚀严重、管线穿孔、破损现象,为油田优选缓蚀剂刻不容缓,针对油田某CO2驱注采井不同注采周期分析其井筒温度压力场,通过对现场使用的缓蚀剂A,
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公司制企业治理结构从单纯维护投资者利益的"单边治理模式",开始向兼顾相关利益者的"共同治理模式"转变,这代表着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发展方向,这种变化对我
为了对建筑火灾疏散条件安全性进行评估,基于Bayesian网络对疏散条件重要构成要素及评估方法逻辑推理过程进行研究探讨。结果表明:评估网络结构、根节点、中间节点及目标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