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礼、孝三德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的渗透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zi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应该是文化的双向交流。英语课堂上不应该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本文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信、礼、孝”三个方面探讨传统文化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的贯通和渗入。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德育教育 高职英语
  课 题:本文为2015-xd-018《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实践》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步接轨,中国人民对外合作交流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英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英语学习者也必须在交流中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知识。然而现今大部分学习英语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准确地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学生们在谈到一些西方节日和风土人情的时候滔滔不绝,但当被问及中国的传统文化时,中国学生却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如果学了外语就丢了母语,那外语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专业型人才的地方,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如何、品性如何、能为社会做出怎样的贡献——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工作重点所在。“有才无德”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是不会受到企业重用,也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各项工作和各科教学之中,紧紧围绕着“树人”这个核心展开。
  对于高职教师而言,无论从事什么学科,德育教育必须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学科知识和德育教育合为一体。德育教育在各个学龄段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对于接受职业教育的高职学生来说,德育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1998年以来,高校开始扩招,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000年以后,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率开始逐年上升,高职院校培养一批又一批专业型和技术型人才,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建设使命。这是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必然结果。在这种氛围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就势在必行。
  技能再专业、水平再高端,没有正确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也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在高职院校强化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意义所在。
  2.高职院校生源特点的客观要求
  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构成复杂,在年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中存在一部分整体素质偏低的“后进生”。他们的心理和思想都很复杂,行为会经常出现偏颇。比如自制力差,不遵守学校的制度,也不愿意接受老师的管制。如果受到批评就很容易产生自卑、沮丧、暴怒的情绪。部分学生还存在放纵、焦虑、人际关系不和谐等问题,如果不能对这些问题加以引导、排解,不仅会对学习专业课带来障碍,还会影响学生的毕业、就业,甚至是一生的发展。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大力推行德育教育的开展是必然的,更是非常必要的。
  二、在英语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英语这门重要的交际语言显得日趋重要。在高职教学中,英语作为所有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既是学院提升层次和培养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又是教师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平台。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育唯一的工作和全部工作可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灵活使用教材,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丰富的德育资源,以知识为载体,在实际教学中渗透优良的思想品质、高尚的爱国主义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使思想得到正确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成为有道德的实用性高技能人才。
  三、“信、礼、孝”三德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1.诚为本、信立身
  诚信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具有引导、激励和凝聚作用的社会力量。一个人无信不立,一个企业无信不长,一个国家无信不治。然而由于受到基础文化、家庭经济条件以及客观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测评、考核、实践、论文答辩、简历制作等诸多方面存在弄虚作假的不遵守诚信道德标准要求的情况。而这些方面恰恰是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缺失造成的,欧美等许多发达国家对此也非常重视。
  在英语中,诚信多被译为“honesty”和“integrity”。“honesty”是指一个人诚实的品质。“integrity”是一系列道德标准的集合,包括不说谎、诚实和公正。诚信在西方国家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概念,它已经坚实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人生态度等每一个方面。守诚信、重承诺不是简单的教育,而是身体力行的原则。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外企会对中国员工用同一种理由解释迟到感到无语,对中国式善意的谎言感到不解。对于这样的德育教育的差距,可以在讲解课文时对学生加以灌输和引导,根据课文内容的设置多举一些实例,让学生能更贴切地感受诚信对生活和工作以及人生带来的好处。
  2.有“礼”走遍天下
  中华民族历来被誉为“礼仪之邦”,讲文明、知礼仪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位中国人从小就开始接受的重要德育教育。然而,近几年却频频出现因国人不讲规矩、不懂礼貌而引发的问题和矛盾,比如不遵守秩序、不讲卫生、损害公物等。甚至某些中国人遭到了被驱逐出境的窘迫待遇。由此可见,在高校的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在英语课堂上进行传统礼仪教育,更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比中西方在礼仪中的差异,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礼教的博大精深,也能对西方文明下演化发展的礼数有所了解,为以后在生活或工作中接触外国友人时,能正确地沟通和宣扬我们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高职学生可以用英文表达我们传承千年的文明礼仪,对于重塑我国礼仪之邦的形象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3.中西贯通,以孝当先
  中国文化对“孝道”是极为看重的,儒家孝理论奠定了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基础,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伦理原则和治世之道。对比中国孝道文化的悠久,西方则相对薄弱,主要是从古希腊、犹太和古罗马文明的融合中发展而来。除《圣经》外,西方对孝理论的系统描述很少,这与我国反差很大。所以,在赡养父母、处理子女关系等方面,中西文化中的孝道就体现出了巨大的差异。中国人普遍注重亲情和孝道,但拘泥于血缘关系,西方人则受到基督教思想的影响,不拘泥于家庭、血缘,但又很注重和强调个性发展和自我差异。可以说,二者各有千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二者不断地影响对方并丰富各自的孝文化。
  如此,英语作为将二者融会贯通在一起的桥梁,其重要性显而易见。所以,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上进行孝道的德育教育需要且应该大力提倡。
  四、小结
  德国作家康德说过:“我们经常怀着无限的赞美和敬畏心来看待的东西有二:一个是高悬在上空的星光灿烂的天空;另一个是内心的道德规律。”此话说明了道德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以及在人们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现在的世界越来越国际化,英语作为主要的沟通语言就显得愈发重要了。在英语学科的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德育教育合为一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学到了英语知识,又接受了品德教育,无疑是未来教学发展和改革的方向,也是老师应该为之钻研、探索、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50年代末,60年代初,举国上下,天天"大跃进",处处"放卫星"。一时间,长江后浪"吹"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吹"。吹吹打打,天昏地暗。结果,人祸引发天灾,加之赫鲁晓夫血手逼债,国民经
新店西二勘查区位于贵州省清镇市北部,全区大部分可采煤层为9号煤层;经过对煤质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表明,煤以粉粒状为主块状、碎块状次之;煤层结构主要为线理― 细条带状;似金
图书馆在高等学校信息素质教育中具有知识资源优势和技术、设备、人才资源优势,是高等学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承担着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学生信息能力和加强学生信息道
【正】 作为音箱市场的主流产品,2.1道音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不能否认在大多数人面对5.1声道系列产品价格的时候,转而选择便宜产品的这一事实。这次带来的就是一款2.1
试样经650℃灼烧,王水(1+1)冷浸泡分解试样,利用泡沫塑料富集金,采用硫脲溶液解脱金,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矿样中的金,本法适用岩石矿物中0.05×10-9以上金的测定。
红旗岭矿区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围岩呼兰群是一套中浅变质岩系,沉积时代划归寒武-奥陶纪.呼兰群先后经历了中压型区域变质作用及低压型区域变质作用.伴随着华力西早期构造-岩
大厂矿集区的矿业开发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矿集区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矿山环境地质调查表明其矿山废弃的矿石,尾矿库的堆积造成地下水污染,矿山酸性废水,环境景观的影响等,且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一体化教学概念和实践过程的阐述,分析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并提出对一体化教学进行改革优化的新理念与新方法。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机械加工技术 必要性 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制造业工业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高水平技术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我国要想成为制造强国,所面临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缺乏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的技能型人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
江苏省泗洪县职业教育在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创建中,获得了省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仅2014年省财政就给予了300万的补助资金。作为当地职业教育的“中心”,江苏省泗
【正】 购买一块性能优异的显卡一直是众多用户的目标,但是这样产品的价格令很多人望而却步。在NVIDIAGeForce4 Ti4200发布之后,就一致被行家们公认为将是显卡市场最具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