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z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变革给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带来的不仅是观念上的变化,而且从课程本身来说,引起课堂教学观念和方式的变化,体现着课程改革对小学教育的实质性影响。在新课程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我以为,新课程的语文写作教学尤其值得我的重视与探索,课程改革在写作教学上的创新点就是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最主要的就是学生要有自己的见闻、自己的体验和自己的想法。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和指导学生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还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并且能顺畅地把自己的感受、认识和想法、意愿表达出来,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朝积极向上的方向去思考、去写作,让学生“积极向上”地“表达真情实感”。
   拉夫莱斯认为,如果说教育就是学习,是有关认知、社会、情感、精神、道德和身体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师就需要考虑对学习可以起到辅助作用的最佳方法、最佳资源和最佳环境。以下就是我自己在开展农村中心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探索的一节案例:感知物的训练——棒棒糖。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用“眼、耳、口、鼻、手”五种感官去感知物,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学准备:棒棒糖、餐巾纸、动画片《猪猪侠》截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如下。

一、激趣导课


   “同学们都看过动画片《猪猪侠》吧?他有一个超级棒棒糖,大家喜欢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这样的棒棒糖,这节作文课我们就来观察它,写它。下面请各组同学做好准备,听到老师喊“开始” 就把棒棒糖快速传下去,传给别人时别忘给自己也留下一个,看哪一组传得最快。传得最快的小组可加1分。”(學生传棒棒糖)

二、前测


   ①学生观察棒棒糖。(2分钟)
  ②写一写棒棒糖。(5分钟)
   ③上交作文,上交最快的小组加1分。老师从中抽出三篇作文。

三、训练


  ①老师朗读作品,要求学生认真听,并认真想作品从哪些方面写的。回答一次给该小组加1分,但是,不能重复别人说过的话。
   ②学生发言,老师引导出“眼、耳、口、鼻、手”五种感官感知的分别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并让一个字写得好的学生到黑板板书。
   ③引导学生调动五种感官观察棒棒糖(提醒学生不乱扔包装纸和擦手的餐巾纸,要讲卫生)。
   视觉:形状、颜色等。
  听觉:拆包装纸时听到的声音、敲击桌面时的声音等。
   味觉:用舌头舔到什么味。
  嗅觉:用鼻子闻到什么味。
  触觉:用手摸一摸什么感觉。
   注意:把话说完整,把别人说得好的句子写在自己的本子上。说一句给该小组加1分。

四、后测


  ①学生调动五种感官全方位观察棒棒糖(2分钟)。
   ②重新写一段话(5分钟)。
   ③上交作文,上交最快的小组加1分。老师再读刚才抽到作文的三个同学重新写的三篇作文并评分(每用上一种感官写可得20分,每种感官多写一句可多得2分)。
   ④学生互改作文。
   ⑤学生自改作文(力争写多一点)。

五、讨论


   作文课堂教学过程如下:①激趣导课是师生交互,激活背景图式,提供支架支持;②前测是文本交互,进入情境,设定任务,培养策略;③训练是师生交互,教师积极引导,精心点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写作,自由表达;④后测是生生交互,发散思维,主题讨论,合作探究,互助研讨。
   从作文课堂教学的特点来说,我教给学生审题、选材、组织材料等办法,学生自主审题、选材、组织材料等,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合作探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接着老师抽查,师生一起评价,然后学生自由写作,并自改或与同学互改(学生要在作文本上画出写得好的地方,并简单写一写作文的优点),改完后交给老师再检查批改、评讲、读优秀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出班级优秀作品集。
  责任编辑 黄博彦
其他文献
一、案例背景  初一学生张晓(化名)“行为古怪、不合群”,常遭受其他同学嘲笑,也容易被同学挑衅的语言激惹,和别人打架,班里的同学都不愿意和他相处。与张晓简单的对话后,我发现他表达不是很流畅,说话重复,语调生硬,肢体动作不协调,与这个年纪的学生心理发展情况不太相符。经过医院心理科诊断,张晓被确诊为阿斯伯格综合症。其临床特征普遍被描述为:  1.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力;  2.不适当的、单方面的社会交
近两年来,我校大力推进以语文学科为主的课程整合,评价方式的改变为教师的整合研究工作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由此可见,关于课程改革,自上而下都有相关政策出台,都希望基层教师能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将政策落到实处。作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因素---教师该如何整合,从哪些地方整合呢?  一、讨论交流,选定内容  “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综合性学习虽然着眼点在于“轻叩”二字,但“诗歌”这个文学体裁涉及的历史之长远,内
课堂教学的源头之水就是教学资源,优质的教学资源是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对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近几年,笔者着意挖掘黄埔区本土资源,在高中政治教学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精:精选本土资源,服务课堂教学,切忌牵强附会   教育家徐特立曾言:“遍地是黄金,只要明眼人。”我们要善于从本土生活中发现、发掘教育资源。一方面,要准确把握本土素材,贴近本地生活,在教学中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坚持“以生为本”,让学生的合作、质疑、表达和思考推动教学的进程,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真学”中取得“获得感”呢?下面就以笔者执教的“最小公倍数”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一、課前质疑:由旧知引出新知  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聚焦核心问题数学地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必备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   课开始,教师以一个游戏引入:  (1)以1开始报数,数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天星学校近年来在“名智教育文化”引领下,开拓创新,锐意改革,狠抓质量,强化特色,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一、以“国防教育”为抓手,重视学生行为规范  深化“国防教育”特色,创新“英模”班级建设,全校大力开展“学英雄模范,做时代新人”活动,根据班级模范将班级文布置好,树立榜样的力量。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德育工作队伍,尤其是班主任队伍。班主任队伍建设要有创新,要坚持每周定期汇报交流与学习
元认知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方面的内容,三者通过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协同作用来调节整个认知活动的。元认知训练能够提升学生对思维过程的意识和控制,从而有效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管理,提高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不但能促进他们对知识的获取,而且能使他们在监控和调节自己学习过程、学习(解题)策略的同时,促进自身的思维品质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广州现用的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Module 2 Sound Family学习字母组合i,融合《攀登英语阅读系列·有趣的字母》A big big day绘本阅读教学,训练学生对于i字母的单词能做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渗透阅读技巧和能力的训练,让孩子体验阅读成就感的同时,也教导孩子明白友谊的重要性,同时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父母。   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开展英语绘本阅读,将自然拼读
小学阶段正处于人的发展的基础阶段。儿童的品德行为处在“质”的变化过程中,正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儿童的“质变”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是儿童的“质变”向不良的方向发展。人们常说:“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这是大家总结出来的经验,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想品德是灵魂,起着导向的作用,德育也就起着导向作用的重
在水墨画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赏析传统的大师水墨画作品,读懂水墨画作品的艺术语言,初步了解水墨画表现的笔墨意境、形式内容、主题背景等,通过赏析识读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确实,如能高效地进行水墨课堂赏析评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水墨作品的评价赏析能力,还可促进学生自觉传承中国文化精粹,增强文化自信。故此,笔者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尝试从以下方面提高学生赏析评价,以不断提高
小学阶段是孩子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怎样才能切实有效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养成教育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特别是一年级新生入校时,教师就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刚开学,就应该要求学生书桌整洁,要求他们捡起细小的纸屑,负责好自己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