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编研“为谁编”

来源 :档案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nihao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沧海一粟:档案编研“为谁编”,关键是如何理解这里的“谁”?这里的“谁”,其实就是档案编研成果的“受众”,即档案编研成果是给“谁”看、为“谁”服务的。那么,档案编研应该“为谁编”呢?党政领导,社会大众,研究人员,编史修志人员,还是外来宾朋客商?
  李正平:一般情况下,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的编研更能引起重视,但编研要时间,我们只能增强预见性,走在可能的中心工作的前面。编史修志人员对档案的需求往往比档案编研内容更深入,所以为修志人员编,我觉得不应是主要目的。同理,为某一方面的研究人员编也可能因视角或水平等问题,达不到研究人员的深度。社会大众对档案的需求在现阶段还停留在档案的存证功能上,编研的内容,很可能只能引起部分读者的兴趣。所以,我觉得应主要为党政中心工作而编,为党政领导决策而编,能借鉴过去,减少决策失误。
  王富忠:档案编研的“主体”决定着档案编研成果的“受众”。编研工作离不开人力、物力的支持,基层档案室的编研需要单位领导的支持,其编研主要是为其单位服务的;专门档案馆的编研需要有主管领导的支持,其编研主要是为其专业服务的;综合档案馆的编研也需要党政领导的支持,其编研主要是为党政领导服务的。这是任何编研部门都不可逾越的事实。当然,编研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为公众服务,这也是档案编研部门的永恒主题。这就需要我们打破以往的编研模式,探索新的编研机制,以档案室、馆藏为依托,大胆尝试利用社会人才编研、利用社会资金出版等新路子,使编研工作更加社会化,在保证为领导服务的同时,编研出一些更有保存价值、欣赏价值的公众读物,使编研成果的“受众”更多地趋向社会、趋向公众。
  吕颜冰:我认为档案编研的重点是为党政机关服务。档案的首要作用是资政,档案编研的主要对象应是党政机关。同时,编研对象要看档案所归属的档案馆系统。综合性档案馆一般是以行政管理活动形成的档案为主体,对象自然是党政机关。比如中央档案馆,重要的中央领导人文献,编研成果有人物传记、文选等。对于高校档案馆,常见的成果有校志、名人校友录、校史、组织沿革等。对于专门档案馆,特殊载体档案可利用形象直观的优势编研出面向大众的产品。
  田润:档案编研为谁编,就档案馆而言,我认为首先要为自身编。只有深度挖掘自身馆藏材料,选中合理科学的目标并陆续汇集成册才是首要任务和责任。档案工作最终是为了向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档案利用服务,优质服务的重要一点是快和准,即快而准地把现有馆藏档案提供给利用者,而发掘自身馆藏档案进行编研是实现快和准的一项措施。一是编研材料能让工作人员不断细化地摸清家底,从而在提供利用档案时不断提升快而准;二是编研材料能将零碎的档案材料进行合成,省去了工作人员和利用者对同一问题的多处查找,提高了查找的速度。
  亓晓华:档案编研的内容大致可分为编纂档案史料或文件汇编、编写各种专题参考资料、进行档案和历史研究三个方面。档案编研的目的是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服务、为历史研究服务、为社会各方面需要服务,所以,档案编研应为服务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需要而编、为服务历史研究需要而编、为服务社会各方面需要而编。
  王建祥:从理论上说,档案编研的主要对象应该是社会大众,但是由于长期的惯性做法和人员素质等原因,导致了档案编研成果很难找准大众的欣赏口味,再加上市场的因素、经费的问题,所以,现在档案编研的主要对象就成了党政机关。但为大众提供高品位的文化消费是文化强国所急需,档案部门要想为大众提供高品位的文化消费,是需要档案编研下苦功夫才能完成的。首先是从编研的方向上来说要满足大众的欣赏口味,其次是编研的内容要是大众所需要的,能做到这些确实很难。
  余厚洪:档案编研应该坚持为社会公众服务,个人认为现阶段应该致力于“城市记忆”相关的编研工作。2012年,龙泉市档案局的编研成果《龙泉民国档案辑要》,社会大众评价很高,在全省165项优秀编研成果中脱颖而出,荣获浙江省第十一次优秀档案编研成果一等奖。2012年首次发布的《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第一辑(晚清时期),收录了29个晚清时期的龙泉司法档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龙泉司法档案整理与研究项目也名列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之中。从龙泉司法档案的整理与编研这一事例看来,档案编研的主要目标是经过整理、编目与选编出版等工作,使档案能够供学术界方便地研究使用。
  马刺王朝:我觉得不同性质的档案馆的编研产品的受众会有较大差异,或者说编研产品质量的评价标准有差异,但是不管何种档案馆,其编研的基本服务对象都是所在单位或者地区的普通民众,然后才能扩展到整个社会民众。比如高校档案馆,它的编研产品首先考虑的是为所在高校服务,为高校师生和校友服务,其次才是为社会普通民众服务。同时,我也不赞同现在的编研还主要是为资政服务的观点,虽然资政效用的体现会为档案馆带来政府的关照,但是想通过编研来资政一方面难度大,另一方面想有效果难。
  白桦:我认为,档案编研首先是为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而编。这就要求档案编研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打造高质量的档案编研精品,提供全方位的优质编研服务。其次是为服务民生而编。这就要求档案编研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编研成果的特有价值。
  味道:档案为资政服务的比例现在是越来越低而且数量越来越少,而对民生服务却越来越高数量越来越多,多编些与民生有关材料实际作用可能更大些。
  浅草:档案编研更应该为社会大众服务。档案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利用,编研就更不例外,能让更多的人看到,甚至是喜闻乐见,这才是档案编研的目标。个人认为,编研工作应该把握“时尚”,记录历史,面向大众,启迪未来,不仅自己这个圈里的人爱看,而且越来越多的人都想看。
  一井水:档案编研“为谁编”?首先应该明确编研的主体是谁,如果是档案室,其编研重点应该为本机关服务;如果是档案馆,其编研重点应该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搞编研,做好服务。   李宗富:档案编研“为谁编”?我认为,档案编研部门和人员首先应该明确本单位编研的主要服务对象和重点服务对象及其需要的主要编研成果形式,在此基础上,看有无拓宽服务群体范围和丰富编研成果形式的可能,即立足现实,丰富成果、扩大服务范围。比如大学档案馆,其编研就应该主要为学校的党政、教学、科研、管理服务。
  赵彦昌:档案编研“为谁编”?这要看是什么档案了。历史档案,基本上都是为史学研究服务的,尤其是出土的历史档案,比如,甲骨档案、简牍文书,等等。这些历史档案的编研都是为学术研究服务,涉及历史、语言文字、文学、科技等诸多领域;对于保存在档案馆的明清档案、民国档案的编研,也主要是为了明清史学者编研,但已经有了政治色彩,比如,前几年出版的《上海解放档案文献图集》、《杭州解放60周年》,等等。
  小鱼儿:档案编研“为谁编”,个人认为,作为基层来说主要有两个对象:一个为党政领导。首先是各级地方档案馆,比如,我们县档案馆所编研的《档案馆指南》、《历次机构改革汇编》,对于新到我县工作的领导,我们都会主动送去一本,以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本县各单位的基本情况。其次是基层档案室,例如,近几年在基层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认证中要求编研的《大事记》、《组织沿革》、《年鉴》等编研材料,基层单位领导非常满意。另一个为普通老百姓。近些年,来档案馆查找各类登记表的人员越来越多,从各类登记表上可以获取个人信息,为他们退休工龄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据此,我们在基层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认证中引导基层单位档案室编研《基础数字汇编》时,重点编研单位各类登记表,为单位职工提供了维护自己权益的有力依据。
  张荣利: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大,向外来宾朋客商宣传介绍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大好形势,逐渐成为档案编研工作一项重要内容,外来宾朋客商成为档案编研服务的重要对象。例如,2013年,开封市档案局(馆)配合开封创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编辑出版的《古风宋韵·印象开封》一书,以散文的手法,图片的形式,集反映开封历史、风景名胜、古街老巷、风土人情的精美图片于一体,凸显开封深厚历史沉淀和文化品位,起到了积极推介“开封是一个值得一看、值得一游的旅游休闲城市”的作用。
  飞熊:档案编研“为谁编”,我以为既要很好地确定编研题目,又要高质量地做好编研工作,让编研作品符合服务对象要求,又体现作品思想性、可读性等。
  王凤珍:档案编研“为谁编”,不能一概而论,除要考虑社会利用价值外,还应该清楚自己的“家底”,看库藏重点有什么档案,然后再确定编研选题。就县级档案馆而言,目前馆藏还是党政文件居多,为工作查考提供服务仍占主导地位,所以县级档案馆档案编研的重点还应侧重于为党政领导服务。
  郭东升:档案编研“为谁编”,也可换个角度说话,档案编研为历史而编,为现实而编。为历史而编,必为现实社会认可才传得下去,否则也就没有什么为历史而编可言。为领导也好,为人民也好,编出好东西来才好。
  沧海一粟:档案编研“为谁编”,其实就是一个阅读对象的问题,许多编研成果很难说是专门适用于哪一类对象阅读,如大事记,只要编得好,不仅党政领导欢迎,研究人员、编史修志人员、外来宾朋客商和其他读者同样欢迎。“为谁编”,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和“编什么”紧紧相连,它还取决于馆(室)藏到底有哪些“家底”,取决于参与编研者的人才结构如何。说到底,编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编研成果,才是硬道理。
  (摘自《档案界》网站)
其他文献
贴着带有半褒半贬的标签,我其实还算心安理得。在以成绩论英雄、以表现论成败的青春求学期,在人人都挣扎在单调乏味的追求中时,“特别”是一个让我稍微感到安慰的词语。如果“特别”的代价是些许的歇斯底里、执念和痛苦,那其实也没什么。  我不知道人们对于“特别”之后的期许。他们也曾经告诉我:“你是一个特别的女生,以后一定会有一番成就的。”——鼓励也好,恭维也罢,如果他们得知,现在的我正在一个听起来乏味的研究所
问:你在散发一些传单——这是干吗用的,和社团有关系吗?  答:是啊,我是学生会下面负责学校安全的社团成员。  问:那你在社团里做什么呢?你都大二了,现在是社团骨干么?  答:我只是普通的干事,这个社团负责学校外来人员或上课的人的秩序维护。  问:那你不是要记住很多人啦,要不然你怎么知道谁是不是这个学校的?  答:也没有,就是做下记录。  问:所以你并没有因为参加了这个社团而结交了很多朋友?这个社团
上周末我去了一个叫犀牛青年会的活动,一样的主题,一样的一群爱好旅行的年轻人聚在一起,  间隔年的话题又一次被打开了……    第一个演讲的姑娘讲述了自己辞职去旅行的故事,讲了很多内心的纠结,以及偶尔的经济困难造成的困窘。姑娘看着挺小,估计是近90后,工作一年半攒了3W,独自旅行精神可嘉,在那些尼泊尔、泰国等国家笑脸照片的背后,我突然想起上一个公司的老板在前段时间与我的一段简短的对话:  老板:最近
他在快要离开的时候,将随身带着的一块玉送给了小词。  那是趁阿蓝不在的空隙里,他走到阳台上,站在小词的背后,轻声说:“小妹,这个,送给你。”  小词正哼着歌给开得明艳的花儿浇水,听他唤她,转身灿烂一笑,接过玉石,并不说什么,又继续浇花了。  他静静站了片刻,知道那一声谢谢,对这样一个纯净可爱的丫头是不必说了。    他第一次遇见小词,是在女友阿蓝的家里。那时小词刚读高中,是个扎马尾穿背带裤的青涩小
老板,给点儿技术活儿吧!  工作一年多了,生活基本上披星戴月,但收获不少,在原来团队领导的手下,我已经能独立做项目,独立出一些方案,策划执行。但现在由于领导的更换,新领导只交给我一些打杂和助理的工作,即使是我主动完成了一些独立性的项目,她也要抓着我一一解释给她。新领导是外国人,很多国内项目执行的经验并不具备,但又不放手让我去做,多次沟通无效,我很苦恼。因为现在的工作内容不再进步,开始重复并只有付出
果壳网的CEO姬十三和员工们在开放的大空间里一起办公,他坦然地坐下来由着摄影师拍照。办公区的另一角,几个女员工正在寻找收留的流浪小猫。  有人说,学理工科的人,如果聪明又不呆不迂,那是很上品的。眼前的姬十三就是一个,难得的是,他组织起科学松鼠会后,上品的理工男女一个接一个地在网络上冒了出来,让年轻人恍然惊呼,原来科学界如此欢乐有爱。这位爱文艺的理工男,如今的定位是创业者,几年间的角色转变,姬十三与
2012年,干支:壬辰年,子虚乌有的世界末日,百无禁忌。宜回顾前尘往事,总结是非;宜发泄愤慨,直呼委屈;宜交换经历,传授经验。说起那本与父母相处的老黄历,就像小时候父母不在,吾等偷看电视一般忐忑不安,生怕听到下一秒钥匙插进门锁的嘎嘣声,生怕电视机背后的余温导致东窗事发。嘘,趁着父母都不在,学习宜忌!    打电话忌提睡觉和学习  小鱼 北京师范大学    周末早晨九点多,手机呼天抢地响起,看到
2012年6月29日,我国第四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九号成功返回地球。三名航天员出色的表现令国人惊叹,同时,神九背后的技术支持团队也功不可没。除了各大科研单位,不少高校也为神九提供了关键技术和产品。小到宇航员的坐垫,大到航天飞船返回途中的降落伞,每一个产品和创新都凝聚着一群人的心血。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研发过程中,许多80、90后大学生也纷纷加入进来,在研究的队伍中发光发热。  天津大学——赋形缓冲减
我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生活已经两年了,正如我最开始憧憬的,这个学校较之其他大学确实有着很多的不一样。比如来学校参观的同学见着我们说,你们怎么大夏天的还穿皮鞋啊?我们笑答:不光是夏天,我们春夏秋冬都只穿皮鞋,包括早上跑操的时候。因为老师说:当你巡逻时遇到了歹徒,难道你要先换双鞋再开始追么?我想警务化管理规定和严格的纪律制度是公安大学一大特色吧。一说到警务化管理,大家一定以为我们的日子过得相当死板枯燥
对于旅游,我一直坚持几个原则:第一,尽可能在城市里少呆;第二,不去所谓的旅游景区;第三,人多的地方不去;第四,尽可能在村子里住下来,时间越长越好;第五,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尽可能保持原生态的地方为首选;第六,能够有有机农业、合作组织、传统手工艺的地方优选。  这些年来我的大脚丫跑过的村子应该有百余个,而看过的做生态农业的主体则更多。适合介绍给朋友可学习借鉴或者旅游休闲的地方却不多,因为要考虑很多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