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维度推进高校全从严治党*

来源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大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高校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精细而严密的系统工程,要从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创新体系、制度体系、考核体系五个维度全面布局、全面推进、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不断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筑牢高校管党治党根基,以为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让党旗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道路上高高飘扬。
  关键词:高校;全面从严治党;五个维度;发展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方针,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取得了压倒性胜利。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高校全面从严治党要遵循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从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创新体系、制度体系、考核体系五个维度全面布局、全面推进、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织牢扎密布紧高校全面从严治党这张“大网”,不断提升夯实高校管党治党根基,为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
  一、完善组织体系,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证
  加强高校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是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重要保证,也是关系到党对高校全面领导得到贯彻落实的根本保证。高校党组织体系是一个立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大格局,從顶层到基层再到个体,涵盖了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党员不同层面。可以说,健全和完善组织体系是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扎实成效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构建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的“金字塔”布局,全面加强高校党的组织建设,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坚实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全面落实学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新时代,办好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发挥党委领导核心和全面领导的作用,切实发挥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作用,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高校党委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对表党中央各项战略部署、要求,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打造海晏河清的校园政治生态。坚决落实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必修课”,不断强化党委自身建设,克服“本领恐慌”,更好地发挥“领头羊”作用。高校要进一步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强化组织原则,确实发挥高校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主体责任,确保“三重一大”,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推进高校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院系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
  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执政根基,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必须强化其政治功能。院系党组织在高校党组织中处于上传下达的“中枢”“咽喉”位置。不断强化院系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的要求,是高校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完成人才培养的必然使命。发挥院系党组织政治引领的核心作用,首先要加强院系党政班子建设,推进双向交叉任职,不断提高党政领导班子的政治意识和业务能力,形成最大合力。其次,要贯彻执行好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确保院系党组织在人事安排、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评优评先等重点工作的作用。再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例如,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开展了全省标杆院系建设、样板党支部建设,旨在发挥先进典型作用,解决部分院系党组织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党建创新不足、党建引领滞后和管党治党不力等方面的问题,推进院系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发挥应有作用。
  (三)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2]。新时代,要大抓基层、大抓支部,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这有利于强化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拓展,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科学合理优化基层党支部设置,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如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专门开展了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与此,也要加强对党支部书记培养培训,加强党支部队伍建设,强化对党支部工作开展的指导、指引力度,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建设水平,更好地履行党支部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师生、宣传师生、凝聚师生、服务师生的职责[3],确保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基层党支部得到落地见效,结出丰硕果实。
  (四)彰显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是党的战斗力的基础。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059.4万名,比上年净增103.0万名,增幅为1.2%,党的基层组织461.0万个,比上年增加3.9万个,增幅为0.8%[4]。这样一个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执政党,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教育管理好每一名党员。高校全面从严治党要充分发挥师生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要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不断加强党员学习教育管理工作——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和现场体验教学等党内组织生活不断强化日常教育。同时注重结合专题教育、专项教育,形成经常性、常态化的学习教育制度,不断加强党性锤炼,增强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开展了四次主题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并要求作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因此,高校党组织建设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持续“补钙壮骨”,强化理论学习,促进党员思想政治受洗礼。   二、落实责任体系,压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
  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就是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勇于自我革命。实践表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就是要牢牢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不放松。高校党委要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健全并落实责任体系,做到体系全、方向清、责任明、落实实,确保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落实到每一级党组织、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责任人,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完整闭合责任链条框架体系。
  (一)构建一张“大网”
  对照党章、党规党纪、《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要求,高校党委要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5]。高校党委要从管党治党大的方面着力,向细小处发力落实落地,按照职能、职责和要求全面梳理,构建“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纵向到底,“党委职能部门、行政部门单位、群团组织”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6]。通过构建健全完善的责任体系,确保高校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清单覆盖到所有党组织,落实到所有责任人,确保取得实效。
  (二)紧抓“关键少数”
  “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唯物辩证法原理表明,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对照《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党建责任清单》要求,学校党委对学校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负主体责任,学校各级党组织书记是抓好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必须抓住抓紧“关键少数”, 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同时,要实化细化领导班子的集体责任,明确责任清单,强化有责同担、有过同究的集体意识,避免主体责任虚化空转,落入形式主义“泥潭”。还要实化细化各级党组织中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的责任,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切实管好“责任田”,确保责任落到实处。
  (三)不落“一个细胞”
  党员素质高、作用发挥好,直接关系到党的“肌体”健康和长期执政基础的稳固。习近平同志,形象地把党员比作“党的肌体的细胞”。高校党委和各级党组织在织密责任体系时,要依托制度建设扫除责任盲区,既要明确主体责任、“一岗双责”,紧抓“关键少数”,还要更加细化责任到具体的人,搭建层层担当、人人担当、共同担当的体系,确保责任压紧压实压到位,使党的每一个“细胞”都健康起来,每一个组织都坚强起来。这样党的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就能永葆繁荣昌盛,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
  三、构建创新体系,激发全面从严治党的活水源泉
  党的十九大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新部署。高校党委要立足实际,不断开创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不断创新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提高党建工作活力、成效和水平,为全面从严治党注入活水源泉。
  (一)促进党建业务融合发展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高校党委和各级党组织要树立全局意识、大局意识,抓严抓实党建工作,通盘考虑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业务工作,推进两者深度融合发展,破除“两张皮”困境,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打造党建业务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同发展。比如,笔者所在單位在助力清远市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百日行动中,直接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通过支部书记上党课、开展业务学习和项目研讨等,为该市百日行动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也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红色党建推进绿色发展。
  (二)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活力
  高校各级党组织要不断适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活力,立足实际,结合特色,打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有影响力的党建品牌,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互联网+党建”模式,不断提升工作实效。例如,广东省委教育工委每年组织开展的党员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是紧扣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师生党员助力乡村建设的有力举措,已经形成有影响力、有品牌的活动了。再如,广东高校在全国高校首开先河,建立了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上第一堂思政课制度,并将范围拓展到高校院(系)党组织书记、院长(系主任),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7]。这些都是党建创新的鲜活案例,值得借鉴吸收,再创新再拓展,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活力和质量。
  (三)破解党建薄弱环节短板
  习近平同志指出:“越是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党的组织,做好党的工作,防止‘木桶效应’”。高校各级党组织在党的建设方面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要着力解决组织设置、队伍建设、组织活动、基础保障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全面补齐弱项短板,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如,为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在全省高校中开展了领导挂点督导包片工作,以重点督办、分类指导、分阶段进行相结合。这有利于发挥优势,也有利于破解短板,以达到最优效果。
  四、健全制度体系,打牢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机制
  制度事关根本,关乎长远[8]。习近平同志强调:“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高校党委同样要高度重视健全完善制度,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建立健全党内规则体系,扎紧党纪党规的“笼子”,不断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作用,推进管党治党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从严治党保驾护航。   (一)以党章党规党纪为根本遵循
  高校党委在制度管党治党方面,要自觉对标对表党章党规党纪要求,以此为根本遵循,加强顶层制度设计,不断健全完善适合本校实际的制度体系,力求建立的制度不仅周到、周密、周全,而且要管用、高效、见效。紧紧扣住新时代党的建设需要,从体制机制政策上进行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性供给侧改革,本着于法周延、于事有效的原则,及时制定新制度,完善已有制度,废止不适应制度,以从根本上解决制度供给不足和供给低效的问题,推进制度建设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二)以可操作性为落脚点
  制度治党,实质就是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党治党[9]。高校党委在加强制度建设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树立全局观念、通盘考虑、科学设定,要同学校改革发展、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创新创业和社会服务等一系列改革发展的重点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制定、同步实施,以此达到所有出台的制度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制度建设还要具有指向性,这是制度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制度建设要与各级党组织的责任体系相对应、相呼应、相回应,以制度建设为指针,更好地压实责任体系的落实。针对高校党的建设方面的薄弱环节,制度建设就应该有所呼、有所指、有所应,以使得薄弱环节得到解决和强化,推进学校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三)以制度文化建设为引领
  制定成百上千条的制度,不如将一条好的制度执行到位、贯彻到位。如此可见,“治”是制度治党的关键所在。只有执行到位了,制度才具有生命力,避免制度成为不管事的“稻草人”。高校党委和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的同时,要强化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大力推进制度文化的建设,引导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增强制度文化自信,强化制度的认同感和执行力,最终实现将制度治党贯穿党建工作的全过程,实现全覆盖,真正融入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工程之中。
  五、完善考核体系,确保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实效
  高校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如何?是事关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决定性因素。而衡量效果如何,最好的办法就是搭建科学合理管用的考核体系,通过建立常态化的考核机制,强化考核对工作的促进推动作用。
  (一)建立党建工作督查指导机制
  学校党委作为履行学校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牛鼻子”,不仅要当好表率、树立标杆,而且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督查指导。这种自上而下的督查机制最为直接、最为有力、最为有效。可以是开展一次调研、也可以是参加一次组织生活会、还可以是一次谈心谈话……。除此之外,还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指导、工作支持,同时注重查摆问题,及时解决困难,促进基层党组织更加科学地开展工作。
  (二)建立党建述职考核机制
  对照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完整闭合责任链条体系,学校党委要构建多层级、精准化的考核问责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党建述职考核制度。例如,广东省委教育工委每年都开展的高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考核工作,就是要求各校党委开门见山、直面问题,提出切实可操作、可执行的整改措施,有效推进各高校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各高校党委也应该以此为参照,开展院系党组织书记向党委述职、基层支部书记向院系党组织述职,通过这样公开方式进行逐級述职汇报,以实现全覆盖。这既是激励先进,又能鞭策后进,为各级党组织的经验分享、交流学习、借鉴吸收提供平台,有利于提高学校党的建设总体水平和质量。
  (三)建立协同考核运用机制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考核评价也不能仅仅是一阵风,紧一紧又松一松,而是要形成科学化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学校党委要创新考核评价机制,构建对基层党组织的日常考核、定期考核、专项考核的全链条体系,形成协同整体效应。平时注重对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落实情况的督查,也可以开展党员发展工作专项督查,以及每年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考核,还要不断强化考核结果的分析运用,做到赏罚分明。建立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基层党组织和干部考核数据库,营造风清气正、朗朗乾坤的良好政治环境,激励干部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主动作为、干事创业,为新时代党和人民的伟大教育事业激荡新气象干出新成就。
  参考文献:
  [1][3][5]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16+49.
  [2]中国共产党党内重要法规汇编[M].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119.
  [4]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超9000万.中国共产党新闻网[EB/OL].(2019-07-01)[2020-05-23].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701/c419242-31204435.html.
  [6]张维维.扎实推进高校从严治党的体系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9(08):31—33.
  [7]吴少敏,钟哲.高校思政课怎么火起来?广东有这些“好招”[EB/OL].(2019-06-20)[2020-05-23].https://xw.qq.com/cmsid/20190620A03F3500?f=dc.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237.
  [9]王伟,代江波.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N].学习时报,2018-06-27(002).
  责任编辑  姜淑娟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契约精神的大学生管理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着重启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契约精神,使其成为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主人。在建构契约式的管理模式中,教师是最好的“立法者”,教师关心学生的根本利益而又置身于学生的利益之外,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才能制定出公平合理的管理制度;大学生的利益高度一致,他们具有深入参与协商规则和制定规则的理性及能力,在实现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能够与学校和教
期刊
摘 要: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核心素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核心素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胜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教师自我发展需要应具备的必要品质和关键能力。在教师核心素养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特色,建构了“一个核心,三大支柱,六大要求,十六个基本点”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核心素养体系结构。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作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课程育人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突破口和新抓手,有助于帮助学生解答思想困惑、价值困惑、情感困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重要课程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其课程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撑。《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目标上坚定马克思主义,在内容上宣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中,以《
期刊
摘 要: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提高立德树人考评体系的效度、精度和信度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工作的应有之义。在实际工作中,传统立德树人考评体系存在评价内容的标准化不够、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不强和评价反馈的机制性不畅三个问题。因此,把大数据与立德树人考评体系有机融合有利于实现“师德”与“学能”的并行推进、融合“方法”与“内容”的有机统一与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完美契合。为此,大数据视域
期刊
摘 要:学生党员发展和培养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思想引导挑战、党员发展的遴选标准模糊与长效化教育不足的问题。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必须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是以人为本,突出典型;二是重在教育,管理育人;三是全程参
期刊
摘 要:高校学生干部是是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力量,肩负着服务广大同学、推动学校管理工作与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基层工作者,高校学生干部的成长与发展对国家今后的发展与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和贡献。当前,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规章制度的缺失与价值观念的偏差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干部出现了“官僚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组织机构臃肿、学生干部激励机制过度、学生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新时代美术院校深刻认识到抓好党建工作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以党建引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研究X美院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梳理出要把党的建设始终贯穿于干部队伍建设、学校内涵提升和外延拓展,积极对接国家、区域发展需求,实现以党建浸润人心,用专业服务社会。  关键词:美术院校;党建;干
期刊
摘 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纲领与指导思想,依据以往学者对部分大学生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认知调研数据,发现当前大学生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意识不足,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主动接受生态宣传与教育的意识不足,缺乏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自觉意识,高校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及生态文明思想宣传不足,诸多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知识理解掌握不充分,进而限制了大学生
期刊
摘 要: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落实全面领导高校一切工作的关键。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也是强化民办高校党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针对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运行过程中所呈现的組织覆盖、政治引领、机制保障、干部素养等问题,深入分析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理清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及可行性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构建“大思政”格局,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新工作载体为切入点,打造精品思想政治教育项目,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实务化,为构建“大思政”格局创设有利环境与条件。本文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为例,尝试探索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协同育人模式。高校可构建实践类、社区类、网络类等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思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