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癌一例报告与文献复习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ualhoxy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报道2006年3月收治的1例极为罕见的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患者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及壶腹部腺癌Ⅰ-Ⅱ级.术后1周胆红素降至正常;但2周后出现胃-空肠吻合输出袢粘连性不完全性梗阻,经内镜下置管、鼻饲、营养支持、针灸等处理,40 d后痊愈出院.经检索,全球自1936-2006年间报道的全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仅15例;其中只有5例全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胰头与壶腹周围癌的报道.结论 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肿瘤时,若无明显禁忌证,应同样予以积极的外科治疗,术中操作应注意完全相反的解剖学结构。

其他文献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复发与缓解交替出现,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和影像学、内镜和病理学检查[1]。
期刊
期刊
患者男性,66岁.发现肛门肿物脱出3 h于2005年8月25日入院.入院前3 h因用力大便致肛门排出一肿物,当时排便感强烈,遂持续用力致肿物继续脱出,无法复位.既往无脱肛的病史,无大便习惯改变和便血.查体:腹软,下腹轻压痛,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音。
期刊
胆石性肠梗阻为胆系结石少见并发症 [1].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机械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不易,常在手术中确诊,病死率较高.我院 1990- 2005年收治 25例,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期刊
人类排便机制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而又复杂的生物调节过程.导致排便困难或便秘的因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数个因素并存,起相互协同作用或连锁反应,甚至形成恶性循环.近年来,随着便秘发病率明显上升的趋势,排便生理学的研究受到关注并取得了长足进展。
期刊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第三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于2007年2月9-11日在广州白天鹅宾馆会议中心召开.共计75位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其中既有德高望重、成就卓越、享誉海内外的老一辈胃肠外科专家,也有年富力强、学术造诣精深的学科骨干,更有近年来在胃肠外科临床和学术研究领域十分活跃的青年专家.中华医学会白书忠副会长、罗玲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王德社长、游苏宁总编辑和蔡丽枫副社长等领导出席了
期刊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ms-样酪氨酸激酶(Fl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浸润转移和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18例胃癌组织中VEGF和Flt-1 mRNA及CD34蛋白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VEGF和Flt-1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24%和55.9%;浸润性生长的肿瘤组织中VEGF和flt-
目的 总结肠重复畸形合并急性并发症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1978年6月至2006年3月肠重复畸形并急性并发症而行手术治疗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误诊率91.7%.患者均经手术治疗,除1例术后3年因粘连性肠梗阻需再次手术,其余均痊愈.结论 肠重复畸形术前误诊率高,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期刊
患者 例1 男性,47岁..因反复间断性便血,便后肿物脱出10年于2004年10月7日住院.入院诊断:混合痔.2004年10月8日在腰麻下行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术后恢复顺利,于2004年10月15日出院.半个月后开始出现肛门疼痛,以排便时加重,继而呈顽固性剧烈疼痛再次住院,诊断:肛窦炎.行消炎、坐浴、中药熏蒸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