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漢文賦概論

来源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yliang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越南漢文賦的發展歷程在越南,漢喃作家創作漢文賦的時間很早.在越南“北屬”時期,漢字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薦舉與科舉等人才選拔制度均在交州推行.到唐代已經有相當數量的交州士人前往中原,其中不少人中了進士並在中央和地方擔任重要官職.
其他文献
越南陳朝詩人阮忠彦的《介軒詩集》因被視作現存時代最早的越南漢文燕行詩集,備受學術界的關注.據《越南漢喃文獻目錄提要》的著錄①,此書目前流傳有兩種版本,即越南漢喃研究
一 黎貴惇其人及相關著述1527年莫登庸(1470-1541)弒黎恭皇(1506-1527)建立莫朝,1533年黎氏在老臣阮淦(1468-1545)的領導下開始反攻,後阮淦被毒殺,大權落入其婿鄭檢(1503-157
期刊
一 緒論:一套重新編印之越南漢籍圖冊2009年越南河內重新編印出版Henri Oger《安南人的技術》,這是一套非常特別的漢籍圖册,有幸購得,遂引發近來關注近世圖像文化的筆者極大
從2016年12月到2017年3月,我們一行四人,對越南保存的漢文古籍作了為期90天的調查.我們選擇從南到北的調查路綫,先後訪問了南部的胡志明市、中部的順化市、會安市和北部的河
一 《孝經》在古代日本的傳播日本是與中國隔海相望的鄰邦,歷史上兩國之間在文化上有著密切的聯繫.中日交流最早可上溯到史前的遠古時代,中國文化通過自然航路——日本海環流
高等学校在和谐校园建设中最核心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其中师生关系的和谐是高校和谐的基础.文章在探讨和谐师生关系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大学师生关系不和谐的现状和
《爾雅》雖然是訓詁專書,但作為十三經之一,附經而行,地位甚高,向來為治小學者所重.學者們對國內以及韓國所藏《爾雅》類文獻多有研究①,但對日本現藏一些國內未見的《爾雅》
早在平安時代,杜詩就已傳入日本.到了江户時期,杜詩更是受到日本詩壇的推崇,成為詩人學習的典範.大量關於杜詩的著作傳入日本並不斷被翻刻,日本本土學者也出版了很多注杜的書
李肇源(1758-1832),字景混,號玉壺.朝鮮文人,正祖十六年(1792)文科狀元,曾任大司諫、吏曹參議等職.純祖三十二年(1832)因企圖謀反,被處以極刑.今存《玉壺集》(今藏韓國國立中
在漢文化圈中,日、朝、越三國受中國文化影響至深.中國許多古籍通過人員交流傳播至這三個國家,大量中國早已散佚的古籍借此得以保存,《香山實卷》即是一例.《香山寶卷》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