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指向议论文写作的课程设计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ge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板块之间强调整体规划,有机渗透,螺旋上升,最终达成总目标.即使是“综合性学习”,编者也注意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用好教材,议论文写作的集中教学也就不难实施.
其他文献
“鉴赏硬汉形象”主题研讨,让学生阅读塑造硬汉的经典作品,鉴赏不同作家笔下的硬汉形象,并在掌握经典作品运用的手法和达到的效果基础上,依据作家所在国家的文化进行辨析讨论,了解作家“硬汉”风格的文化背景原因.以“任务”为导向,以“主题”为中心,引领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地思考,让教师明确“教什么”“怎么教”,让群文阅读课堂“鲜活”起来.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密码,语言大都凝练、委婉、含蓄.准确鉴赏古诗词的审美情感,充分认识、理解诗人在作品中创设的特定的、适当的审美距离(包括心理距离和时空距离),对于中学生理解古诗词,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大有裨益.古诗词作者将丰富的生活场景和情感哲思蕴藏于作品中,用生动的语言、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审美主客体之间创设了 一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审美距离.因此,学习古诗词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鉴赏活动,把握古诗词的特点及规律,厘清审美主客体之间的远近关系,深刻地感悟古诗
期刊
真实情境写作是革除当前中考作文和写作教学积弊的一条有效路径.近几年中考真实情境命题的实践给我们有益启示:成功有效的命题应有利于交流、引起思考,关注现实更要指向未来,给学生提供写作支架和指导.可从如下三方面改进和完善:要更加开放和合理;设计好真实写作任务;重构评分标准,促进真实情境写作.
清代赵翼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国家的不幸、爱人的离去、生活的漂泊,让李清照的作品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声声慢》便是其中的代表作.本文选择“酒”“花”“窗”三个意象作为切入口,阐其幽怀.词人在现实中似乎“一无所有”,却在回忆里确然“拥有一切”.李清照的幸与不幸,也许就在这“不确定的确定”之中.
重新回顾20世纪60年代的表达,可能最容易让人想起的就是著名作家杨朔的散文.最近一段时间,大家用旧文新发、论坛跟帖等方式议论猜测:杨朔散文是否有重新进入中学教材的可能?rn之所以对重提杨朔散文格外关注,除了时代特征的记忆之外,另外一个背景是2017版高中新课标和新教材高调增加“革命传统作品”教学任务,2021年1月教育部又发出关于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秦牧和魏巍的作品最终又回到中学教材,这两位的作品和杨朔一样曾长时间被选入中学教材.我们应该注意一个特殊的现象,今天的中学生基本没有读过
期刊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固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互联网+”课程打破了教学资源滞后问题,解决了教学形式单一难题,打破了互动时空频次局限……这些优势为推动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师针对性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此,笔者尝试推进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以研学为中心的“互联网+”写作研学新形态,形成基于个性发展的“精至与共”写作研学新模式.
期刊
“五四”之后,我国学校语文教学几经变革,围绕语文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法先后经历了西化、中国化、苏联化、政治化阶段,利与弊并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语文教学目标的认识日益深入、明确,语文教学进入素质化、现代化教育时期.
孝,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伦理规范的总要求.孝为人伦之本.孝道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和基础.在今天看来,对孝道作具体科学地分析,仍然有着积极的现代价值和社会意义.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写的是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在沙湖道遇雨这件小事.以往的教学和赏析,很多教师对本词精神内涵的理解过于肤浅,或简单地贴上坚强乐观的标签;或空洞含糊,对词人的人生志向和选择语焉不详.笔者认为,词人构思巧妙,通过选用特定的意象,实现了艺术上实与虚的互融,言简义丰.笔者试图通过对《定风波》关键语句中特定意象的深入分析,探究传统的儒道释文化对苏轼处世态度和人生选择的影响.
期刊
被金圣叹称为“天人者”的武松,其实就是一位久经磨难且成功克服重重磨难的典型.本文从家庭、情感、事业上的磨难,对武松的磨难史及其所表现出的品格进行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