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基本情况
中国企业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和文化沟通。然而,全球化发展中面临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海外运营的中资企业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全球竞争,成为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1 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从利益相关方的角度来看,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具体见表1。
(2)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特点
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社会责任实践区域广泛、情况复杂。全球化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国经营,业务已经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中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区域也随之扩大,既要面对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要面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法律、宗教和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和要求开展社会责任实践,已经成为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特色。
第二,社会责任实践内容丰富,尊重人权和环境保护等是重点领域。在海外运营中,根据当地的经济文化和法律等具体情况,消除歧视、注重性别平等、开展人权教育、关注弱势人员、注意避免强制劳动和使用童工,是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关注点。同时,防止环境污染,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已经成为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第三,社会责任实践形式上,注重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参与。海外中资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在形式上更加注重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探讨社会责任实践的方向、议题和重点内容,鼓励和支持利益相关方参与到社会责任实践中,共同推动当地发展。
2 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贡献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包容性的、绿色的,在得到合理投资回报的同时,又给当地创造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第一,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带动产业升级。在东道国,海外中资企业参与大量的政府援建项目,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制造、轻纺工业、食品加工等领域,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质优价廉的产品,为当地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和提升了生活品质。通过技术革新提供新型产品的同时改良当地技术,带动当地产业升级,为当地产品创新、技术改良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案例:
中国石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以企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经过12年的发展,中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已成为阿克纠宾州重要的油气生产企业。不仅在油气生产上实现了突破,而且每年按时足额向当地政府上缴各种税费,支持了该州财政收入的70%,解决就业人口数量占阿克纠宾市人口的15%,成为该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2002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访华时称赞中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是“中哈合作的典范”。2007年,中哈石油合作十周年之际,阿克纠宾州税务局给发来贺信,感谢公司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
资源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哈萨克斯坦)可持续发展报告
第二,创造就业机会。在海外运营过程中,中资企业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2006年至2010年雇用当地居民的数量以28%的速度增长。2010年,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雇佣了近100万名员工,其中71%为当地居民。华为、中石油、工商银行等公司在海外的雇员有60%以上是本地人,中兴通讯发布的2011年CSR报告显示,其海外市场本地化雇员超过65%。2011年,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海外员工本地化率达到91%。海外中资企业关注本土员工的成长,制定适宜的培训体系和科学的职业发展通道,为当地员工骨干提供理论培训。
第三,推动节能环保工作。海外中资企业注重在东道国的节能环保工作,提供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构建绿色产业链,提高节能环保绩效,减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节约当地能源和资源消耗,带来良好的声誉和新的市场机会。另外,参与社区的节能环保宣传,支持社区节能降耗工作,改善社区环境,建立公益基金支持环保持续发展。
第四,参与社区慈善和公益事业。海外中资企业与当地政府合作,签署社区慈善和公益事业协议,建立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基金。中资企业注重与当地社区、教育机构等合作,建立助学基金、学校、培训中心等促进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针对当地卫生医疗条件实际情况,改善医院、诊所等医疗卫生设施周边的基础设施环境,建立医院并捐助先进的医疗卫生设备,针对性培训当地医疗卫生人员。走进社区,免费为当地居民治疗各种疾病,组织专家向当地居民普及疾病防治教育,提高当地居民的疾病防治意识。
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1 守法合规方面的挑战
世界各国法律体系复杂、立法标准不同,中资企业跨国经营时间普遍不长、经验缺乏,守法合规成为海外中资企业运营的重大挑战。一是对当地法律法规不熟悉。对于经营管理、人权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不熟悉,无意识违反当地法规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守法意识不强。部分企业商业诚信缺失,缺乏契约精神,不履行合约,或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漠视当地法律,并因此受到惩罚,给海外中资企业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2 文化方面的挑战
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面临文化方面的巨大挑战。从宏观层面来看,运营地社会文化背景存在巨大的差异,法律、商业惯例和不成文但为社会公众认可的规则等因素都对中国企业提出了挑战。比如,当地员工与中国外派员工的价值观、信仰、习惯乃至生活方式都不同,这些文化背景差异极可能演变为文化冲突和矛盾,造成内部跨文化管理的困难,降低中资企业对海外经营环境的适应能力,反应能力,加大沟通协调难度,增加运营成本,甚至使经营陷入困境。 3 管理方面的挑战
(1)劳资关系
海外中资企业的外派员工多数担任技术、管理职位,而矿工、建筑工、搬运工等基层岗位几乎全部是当地人,两者界限分明,加上语言能力有限,遇到问题无法有效沟通,导致劳资关系紧张。部分中资企业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为节省生产成本而降低用工标准,给当地工人支付过低的工资,引起了工人与工会的不满和抱怨,甚至引发罢工。
(2)职业健康安全
海外中资企业在建筑、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涉足较多,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但部分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基础管理薄弱,安全用具设施不健全,事故时有发生,职业病的隐患增加。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已经成为中资企业海外运营的重要挑战之一。
(5)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
海外中资企业的部分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达不到相关标准,一定程度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由于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技术水平的差别,海外中资企业与当地的供应商之间易产生沟通障碍,互信度不高,无法建立持续的伙伴关系,难以了解双方的真实需求与存在问题,难以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不利于推动供应链上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4)资源和环境保护
部分海外中资企业在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缺乏完整、规范、严格的监督管理程序,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难免受到当地的警告、甚至处罚。随着全球资源日益短缺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东道国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中资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方面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提升海外履行社会责任绩效
1 积极提升守法合规运营意识和水平
中资企业在海外运营中获得国际社会和东道国提供的社会、经济、环境支持的同时,也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和制约。积极学习当地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提升合规意识,有助于提高中资企业合规运营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
在经济方面,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当地的相关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开展政治参与、公平竞争,反对偷税走私、圈钱逃债和商业贿赂。在社会方面,学习当地人权、劳资、消费者等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尽责审查、评估人权风险状况,避免同谋、反对歧视,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以及工作中的基本权利。在环境方面,学习践行当地与防止环境污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缓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栖息地恢复等相关法律法规。
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支持。2012年9月28日,中国商务部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发布《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社会责任指引》。这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首部自愿性社会责任标准,为进一步规范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海外经营行为,指导中资企业在海外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重要依据。
2 主动融入当地社会
海外中资企业融入当地社会,需要企业与当地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同行及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不断沟通,积极融入当地社会。
3 提升社会责任属地化管理水平
一是积极将社会责任融入当地的战略和日常运营中。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的研发、设计、投资、采购、生产、销售等日常经营环节及全体员工的日常工作中。结合自身运营实际明确社会责任核心议题,集中优势资源在当地开展社会责任专项实践。
二是建立适合属地的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完善社会责任工作部署、报告、沟通等相关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和社会责任日常信息披露机制,建立中资海外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实践的长效机制。
三是在遵守当地法规和惯例基础上,按照相关国际标准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人事制度,选拔、培训和使用当地人才,同时鼓励外派人员与本土员工在工作中合作,在生活上互助。
本文节选自《企业社会责任基础教材》(第一版)第十四章,本章为本刊副社长殷格非、贵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管竹笋负责撰写。
中国企业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和文化沟通。然而,全球化发展中面临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海外运营的中资企业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全球竞争,成为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1 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从利益相关方的角度来看,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具体见表1。
(2)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特点
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社会责任实践区域广泛、情况复杂。全球化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国经营,业务已经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中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区域也随之扩大,既要面对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要面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法律、宗教和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和要求开展社会责任实践,已经成为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特色。
第二,社会责任实践内容丰富,尊重人权和环境保护等是重点领域。在海外运营中,根据当地的经济文化和法律等具体情况,消除歧视、注重性别平等、开展人权教育、关注弱势人员、注意避免强制劳动和使用童工,是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关注点。同时,防止环境污染,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已经成为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第三,社会责任实践形式上,注重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参与。海外中资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在形式上更加注重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探讨社会责任实践的方向、议题和重点内容,鼓励和支持利益相关方参与到社会责任实践中,共同推动当地发展。
2 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贡献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包容性的、绿色的,在得到合理投资回报的同时,又给当地创造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第一,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带动产业升级。在东道国,海外中资企业参与大量的政府援建项目,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制造、轻纺工业、食品加工等领域,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质优价廉的产品,为当地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和提升了生活品质。通过技术革新提供新型产品的同时改良当地技术,带动当地产业升级,为当地产品创新、技术改良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案例:
中国石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以企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经过12年的发展,中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已成为阿克纠宾州重要的油气生产企业。不仅在油气生产上实现了突破,而且每年按时足额向当地政府上缴各种税费,支持了该州财政收入的70%,解决就业人口数量占阿克纠宾市人口的15%,成为该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2002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访华时称赞中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是“中哈合作的典范”。2007年,中哈石油合作十周年之际,阿克纠宾州税务局给发来贺信,感谢公司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
资源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哈萨克斯坦)可持续发展报告
第二,创造就业机会。在海外运营过程中,中资企业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2006年至2010年雇用当地居民的数量以28%的速度增长。2010年,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雇佣了近100万名员工,其中71%为当地居民。华为、中石油、工商银行等公司在海外的雇员有60%以上是本地人,中兴通讯发布的2011年CSR报告显示,其海外市场本地化雇员超过65%。2011年,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海外员工本地化率达到91%。海外中资企业关注本土员工的成长,制定适宜的培训体系和科学的职业发展通道,为当地员工骨干提供理论培训。
第三,推动节能环保工作。海外中资企业注重在东道国的节能环保工作,提供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构建绿色产业链,提高节能环保绩效,减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节约当地能源和资源消耗,带来良好的声誉和新的市场机会。另外,参与社区的节能环保宣传,支持社区节能降耗工作,改善社区环境,建立公益基金支持环保持续发展。
第四,参与社区慈善和公益事业。海外中资企业与当地政府合作,签署社区慈善和公益事业协议,建立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基金。中资企业注重与当地社区、教育机构等合作,建立助学基金、学校、培训中心等促进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针对当地卫生医疗条件实际情况,改善医院、诊所等医疗卫生设施周边的基础设施环境,建立医院并捐助先进的医疗卫生设备,针对性培训当地医疗卫生人员。走进社区,免费为当地居民治疗各种疾病,组织专家向当地居民普及疾病防治教育,提高当地居民的疾病防治意识。
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1 守法合规方面的挑战
世界各国法律体系复杂、立法标准不同,中资企业跨国经营时间普遍不长、经验缺乏,守法合规成为海外中资企业运营的重大挑战。一是对当地法律法规不熟悉。对于经营管理、人权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不熟悉,无意识违反当地法规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守法意识不强。部分企业商业诚信缺失,缺乏契约精神,不履行合约,或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漠视当地法律,并因此受到惩罚,给海外中资企业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2 文化方面的挑战
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面临文化方面的巨大挑战。从宏观层面来看,运营地社会文化背景存在巨大的差异,法律、商业惯例和不成文但为社会公众认可的规则等因素都对中国企业提出了挑战。比如,当地员工与中国外派员工的价值观、信仰、习惯乃至生活方式都不同,这些文化背景差异极可能演变为文化冲突和矛盾,造成内部跨文化管理的困难,降低中资企业对海外经营环境的适应能力,反应能力,加大沟通协调难度,增加运营成本,甚至使经营陷入困境。 3 管理方面的挑战
(1)劳资关系
海外中资企业的外派员工多数担任技术、管理职位,而矿工、建筑工、搬运工等基层岗位几乎全部是当地人,两者界限分明,加上语言能力有限,遇到问题无法有效沟通,导致劳资关系紧张。部分中资企业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为节省生产成本而降低用工标准,给当地工人支付过低的工资,引起了工人与工会的不满和抱怨,甚至引发罢工。
(2)职业健康安全
海外中资企业在建筑、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涉足较多,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但部分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基础管理薄弱,安全用具设施不健全,事故时有发生,职业病的隐患增加。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已经成为中资企业海外运营的重要挑战之一。
(5)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
海外中资企业的部分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达不到相关标准,一定程度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由于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技术水平的差别,海外中资企业与当地的供应商之间易产生沟通障碍,互信度不高,无法建立持续的伙伴关系,难以了解双方的真实需求与存在问题,难以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不利于推动供应链上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4)资源和环境保护
部分海外中资企业在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缺乏完整、规范、严格的监督管理程序,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难免受到当地的警告、甚至处罚。随着全球资源日益短缺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东道国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中资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方面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提升海外履行社会责任绩效
1 积极提升守法合规运营意识和水平
中资企业在海外运营中获得国际社会和东道国提供的社会、经济、环境支持的同时,也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和制约。积极学习当地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提升合规意识,有助于提高中资企业合规运营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
在经济方面,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当地的相关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开展政治参与、公平竞争,反对偷税走私、圈钱逃债和商业贿赂。在社会方面,学习当地人权、劳资、消费者等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尽责审查、评估人权风险状况,避免同谋、反对歧视,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以及工作中的基本权利。在环境方面,学习践行当地与防止环境污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缓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栖息地恢复等相关法律法规。
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支持。2012年9月28日,中国商务部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发布《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社会责任指引》。这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首部自愿性社会责任标准,为进一步规范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海外经营行为,指导中资企业在海外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重要依据。
2 主动融入当地社会
海外中资企业融入当地社会,需要企业与当地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同行及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不断沟通,积极融入当地社会。
3 提升社会责任属地化管理水平
一是积极将社会责任融入当地的战略和日常运营中。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的研发、设计、投资、采购、生产、销售等日常经营环节及全体员工的日常工作中。结合自身运营实际明确社会责任核心议题,集中优势资源在当地开展社会责任专项实践。
二是建立适合属地的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完善社会责任工作部署、报告、沟通等相关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和社会责任日常信息披露机制,建立中资海外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实践的长效机制。
三是在遵守当地法规和惯例基础上,按照相关国际标准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人事制度,选拔、培训和使用当地人才,同时鼓励外派人员与本土员工在工作中合作,在生活上互助。
本文节选自《企业社会责任基础教材》(第一版)第十四章,本章为本刊副社长殷格非、贵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管竹笋负责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