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课中的“扶”与“放”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JF2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我们作为重点实验县(区)的课改实验教师,面前摆着的新问题是应该如何很好地开展探究式教学。走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大体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为学生设计好了各种实验式探究活动,让学生或个体或群体探究,就连结论都是固定的。可是探究的成分实在是太有限了。另一种是让学生随便怎样去探究,漫无目的,表面看是走了课改新路,学生全面参与了探究,实际不然。不难看出,这体现了两个极端,前者都是“扶”得超标,后者都是“放”得超标。其实“扶”与“放”是一个辩证关系,那么实践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施“扶”与“放”。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教师培训一直是教研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双语教学实验尤其如此。辽宁省的双语教学培训已走过了五年的历程,其效果比较显著。
教学内容:<分离盐与水的方法>一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第三册"溶解"单元的内容.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分离盐和水的方法,并能对分离出来的白色物质进行"是不是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