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人的欢乐中国年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56240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年前一周,我在莱顿大学微信群里看到了学联发布的招募志愿者的通知,志愿者将在荷兰的行政中心——海牙的市政大厅,为第18届荷兰各界共庆2020年中国新春活动提供服务。算起来,这是我第一次在荷兰过中国的农历新年,志愿者这么好的机会,既是锻炼,也能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做贡献,最要紧的是,我十分好奇,荷兰本地人究竟怎么看待这个享誉世界的“中国新年”呢?

  1月24号下午6点,市政厅里的志愿者已经就位,准备为次日的新年庆典布置会场。平时肃穆忙碌的市政厅大楼已经基本被搬空,一楼的大厅,除不能移动的工位被红色布帘遮挡外,沙发、显示屏、指示牌等设备已经全部被移走,许多荷兰工人们正在大厅的最里侧搭建舞台。本次活动联谊并非由中国留学生学联举办,而是由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主持操办,各个社团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三个小时内,我们几个留学生挂好了近一百个灯笼、十几幅中荷国旗,并把次日嘉宾入席的所有桌椅都摆设完毕。看见正在搭设舞台的荷兰工人们,我走过去跟他们开玩笑说:“人人都说荷兰人散漫,做事效率低,可我看你们工作的速度相当快嘛!”一位荷兰工人笑盈盈地回应我:“效率快慢得看是什么事儿!这可是中国新年呢,我已经等不及看明天的舞狮表演了!”
  舞龙舞狮并点睛!

  没错,荷兰人对中国新年最感兴趣的环节,就是舞龙舞狮表演。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的华人移民在荷兰有规模地落脚扎根,建立了今天“中国城”的雏形。每逢春节就会有华人师傅举着自己扎的九节龙和狮头,在店铺面前舞一舞,祈盼来年消灾降福、富贵如意。随着华人越来越多,中国城的规模越来越大,舞龙舞狮这一习俗也渐渐被老外们熟知和接纳。
  舞龙舞狮团队由最初的华人师傅,到更多的外国人们主动加入学习,直至今天,已经形成了专业的荷兰中国城舞龙舞狮联合会,还开办了小班授课的舞龙舞狮专业培训学校。各种等级的课程随你挑,无论是想“浅尝辄止”地学习一下舞动技巧,還是想深入了解舞龙舞狮的历史文化,都有足够的课程满足你!

  穿唐装、写福字、贴春联、吃饺子 …… 曾 经 以 为 只会在国内出现的场景,如今在海牙市政厅内被荷兰人们模仿得像模像样。

  听说,现如今的荷兰中国城舞龙舞狮联合会,已经成长为一个专业的表演机构,不仅在每年农历春节、元宵节灯会等节庆日去各个城市表演,平日里若有中国餐厅开业,也会遵循中国习俗,请他们来舞上一舞,为商铺求一个大吉大利、财源广进。甚至,许多荷兰企业在开业或周年庆的时候,也会请上他们,希望这威武的龙和狮为他们带来好运。
  一位华人义工告诉我,截至2019年底,舞龙舞狮团队早期的华人老师傅全部“退役”,现在担任领队的是一位在荷兰出生长大的华裔小哥和一位红头发的荷兰高中生姑娘。别看他们年轻,人家学习舞龙舞狮已经十几年了,技艺甚至可以碾压中国国内的一些舞狮高手。老师傅虽然不再领队,但平时还会留在学校里教学,有大型活动时,也会“出山”担任中央鼓手的角色,明天的庆典就是老师傅打鼓呢!
“有嘛困惑嘛?我是荷兰人,也是中国人,两个都占了,我觉得我还赚了呢!

  荷兰工人小哥也凑上来说:“其实我最想看中国人舞狮,但现在的舞狮团队已经大多是荷兰人啦!我去年也学习了三个月,元旦时去鹿特丹街头表演了一场,担任狮头的位置!哎呀妈,舞狮这个工作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好辛苦哟,脱下表演服的时候,汗甚至滴到了地上。今年换我的哥哥去表演,他也是提前半年就开始训练。不过他没我舞得好。虽然明天他只是舞龙团队中间的一棒,我也是非常期待哒!”

  1月25号大年初一一早,我化好妆,来到已经被布置得一片红彤彤的海牙市政厅。作为礼仪接待,十分荣幸,我被安排接待海牙市长和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的各位外交人员。上午10点半,按照传统,春节巡游活动在室外打响了新春庆典的第一炮。在舞龙舞狮团队的引导下,各个社团举着自己的横幅组成方阵,从市政厅出发,沿着市区,游行到荷兰国会大楼,在门前的广场聚集,然后再返回市政厅,正式开始了庆典活动的仪式。
  在巡游的时候,作为礼仪团队的leader,我绕着市政厅走了一圈儿安排驻扎在各处的礼仪姑娘的工作。我发现,今天的市政厅比昨天布置结束时丰富了不少:门口摆设了四个一人高的花灯人偶,它们穿着唐装拿着对联,对联上写的却是荷兰文的“身体健康,大吉大利”,中西结合十分有趣;舞台上的表演乐队已经全部就位,演奏者都是荷兰人,手中拿着的却都是中国传统乐器,如长笛、筝、琵琶等,其中一个琵琶演奏者还是个高高大大的荷兰男性。看惯了国内温婉玲珑的江南女子演奏琵琶,再一看荷兰阳刚型琵琶演奏,也是别有一番趣味。   此时,来到市政厅观看庆典演出的荷兰人聚集得越来越多,有的是路过市政厅,看到里面张灯结彩,于是进来凑凑热闹;更多的是提前得知了市政厅的新春庆典活动,早早过来占位置看表演,和华人们一起庆春节。平时偌大空旷的市政厅挤满了人,庆典还未开始,我目测就已经有三千荷兰观众了。

  11点钟,庆典在锣鼓喧天中开始。由于我站在大使身旁,距离舞台最近,也因此发现了一处令我捧腹的小细节。就如之前的义工所说,今年的锣鼓团队由荷兰人组成,只有中央鼓手的位置由华人老师傅担任。只见几位锣鼓手都穿着喜庆的中式传统服装,头上系着金黄色的龙头头饰,除了中央的大鼓外,左右两侧各四名锣手,身后还有一排小鼓。可能今年的锣鼓队缺少锻炼,左侧铜锣手两只眼睛紧张兮兮地盯着中央鼓手老师傅的“暗示”:老师傅一点头,锣就落下来;老师傅打鼓边,就把两片镲在手中摩擦摩擦;老师傅一蹲起,就最大力气忘情敲奏。即便连我这个外人都能看出的明晃晃提示,两个演奏手还是跟不上节奏,多次漏了一拍,配上他们一脸紧张的老外脸,开局的表演既热烈又温情。
  等到舞龙舞狮团队上台表演时,观众席的荷兰人才算真正沸腾起来。就算以前在国内接触过很多“正宗”的舞龙舞狮表演,我也不得不对这些龙狮表演服下面的荷兰人点一个大大的赞!更为惊喜的是团队的两个荷兰领队,不仅像耍杂技一样把龙珠扔来扔去还能稳稳接住,荷兰女孩甚至上演了好几个后空翻,甚至可以跨过狮子直接翻到舞台前面来。表演结束后,由海牙市长、中国驻荷兰大使徐宏、荷兰内阁健康部长为狮子们“点睛”,新年节庆正式开始!

“有嘛困惑嘛”


  穿唐装、写福字、贴春联、吃饺子……曾经以为会在国内出现的场景,如今在海牙市政厅内被荷兰人们模仿得像模像样。我们提供了四十多个文化展位,有教荷兰人使用筷子的、有教荷兰人写毛笔字的、有表演茶道的、有给荷兰小孩子穿唐装的、还有给荷兰人展示包饺子的。每个展位都有几十个荷兰人聚集观摩,甚至排队等候,熱情的程度远远超过我的想象。特别是在写毛笔字的文化展台,荷兰人可以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我们的书法义工会将他们的中文名写在一张红纸上送给他们,比如“Vincent”就是“文森特”,每个名字1欧元,这笔收入会形成善款,捐给荷兰救助儿童的肿瘤中心。
  这样一个收费的项目没想到是最受荷兰人欢迎的,几乎每个荷兰人都是拖家带口,一口气付上个五六欧元,把全家的名字都写了一遍收藏起来。还有个荷兰小学生,踮起脚尖付了1欧元,要求写一个荷兰现任首相马克吕特的中文名字,因为他的梦想就是快快长大,以后也要当荷兰的首相,让全国人民过上更富足的生活。站在一旁的我欣慰地笑了笑,看来中荷国家的小朋友都有相似的愿望呢!
  除了文化展示,舞台上不间断地提供了中国和荷兰的演出。有来自中国甘肃艺术团的舞蹈、杂技,还有在荷兰本地非常有名的流行音乐女子组合OG3NE的节目,吸引了上千荷兰民众的观看。舞台两侧布置的园区实景还原了唐人街庙会集市,荷兰人的身影也出现在中华武馆、年货杂货铺、中国城邮局里。期间,有身着“财神爷”服装的两个荷兰人在观众席中走来走去,随机为大家派红包。他们的服装非常亮眼,许多人都争抢着与“财神爷”合照,我因为身着旗袍造型比较中国味儿,也被“财神爷”青睐收到一个红包。万万没有想到,身在海外,还能亲临这样一个年味十足的现场!
  荷兰人对中国新年的兴趣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长久以来,已经有不少荷兰人通过学习、研究,深深浸润在中国文化里面,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通”。我们的礼仪团队中有一位海牙大学的学生,她是个中荷混血,护照上的名字是中文“林天婵”,她在剪纸摊位做义工,说得一口流利的天津话。她说,她的妈妈是天津人,爸爸是荷兰人,早年,天婵的妈妈作为中国文化交流学者来到了荷兰,与同样痴迷中国文化的天婵爸爸一见钟情,后来留在这里安了家。虽然她在荷兰出生长大念书,但父母都更情愿为她取一个中国名字,让她照着中国女孩去打扮,上学后她每年寒暑假都会参加去中国的游学团,不忘记自己半个中国人的身份。
  与其他的混血儿不同,天婵在长大的过程中没有丝毫身份认同的困惑:“有嘛困惑嘛?我是荷兰人,也是中国人,两个都占了,我觉得我还赚了呢!就像今天,我既可以过圣诞节,又可以过春节。介个爽哟,是其他姐姐们体会不到滴!”说着,天婵递给我自己剪好的窗花作品,又告诉我,在她的带动下,她的朋友、同学都爱上了中国文化,今天的庆典他们也都来参加了。“所以说,文化靠传播,靠推广。荷兰人喜欢接纳新鲜的外来文化,现在不关注中国春节的荷兰人,估计是家里没通网吧?”天婵说。
  责任编辑:陈思
其他文献
姜馨贺,2003年5月生于深圳, 在《诗刊》《南方都市报》等报刊发表过诗歌。荣获新京报·腾讯年度华文好书奖、第一朗读者最佳新人奖等。   相册  翻开第一页  是爷爷和奶奶  再翻就是  年轻的爸爸和  学生一样的妈妈  再翻  就出現了我  再翻  爷爷不见了  墓地  早晨  骑三轮车  出村子  路过  一片墓地  妹妹突然大喊  你好  墓地  窗边  我和爸爸、妹妹  点了三份快餐  妹
一只蝈蝈大声叫起来  它随一个老人把整个夏天都带进了大巴车  空调失去作用  手拿蟈蝈笼的老人  既不在车上,也不在夏天  而是回到童年  几个五六岁的男孩  快活地跳,打斗,动作幅度大得惊人  也许,男孩是来拯救世界的  车身及乘客感受到了什么  一个轻易就笑得前仰后合的人  突然屏住呼吸  等一个爱迟到的人  打太极的人想把烦恼推出体外  一群这样的人正把烦恼推来推去  直到消失  跳交谊舞的
一首《虞美人》,唱出了李煜的多少哀思愁绪,多少深悲剧痛。“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首句一问,问出了万千情事,千般哀怨、万种思情尽在其中,而尾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问一答,更是充分地表达了李煜从国君降为囚徒后的深重浓烈的愁情。由此看来,这“问”的艺术在古典诗词中确实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首先开头设“问”,制造悬念,引人深思。辛弃疾《玉楼春·戏赋云山》一词,首句“何人半夜
2002年,长沙确定了35处“第一批近现代保护建筑”,  其中重点保护建筑有19处,中南大学的和平楼与民主楼名列其中。  建筑风格特色  “民主楼”与“和平楼”是新时代“上海滩”建筑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作,“上海滩”建筑总体风格中西合璧,处处显露着海纳百川的胸怀。  “民主楼”与“和平楼”楼栋呈工字形,前长后短,中间走廊联接。坐北朝南,砖混结构,瓦铺盖,红色外墙。站楼外望去,南北向的主轴线贯穿整个建
透光的树(组诗)  旧年  屋檐下的木柴旁  竖着一把豁口的砍刀。  雪还在下。  大门外的草垛全白了。  像极了那个三更半夜  回来的男人。  她的欢喜已经  在床头空了三年。  有团火一直憋在胸口。  就是不像火塘那样敞亮  就是掏不出一堆滚烫的灰来。  歌唱  装饰一个下午的人  在隔壁。弄出了点  刺耳的响声。  随着钉子的一步步深入  他把走过的风景  一一挂在了墙上。  随即又停止了 
考场作文贵在出新,出新的关键还是选材。作文选材怎样才能出奇出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呢?    一、选材角度要新    所谓“新”,就是要发前人所未发,见前人所未见,寻幽探微,巧出新意,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怎样做到“新”呢?  ⒈“新”在独具慧眼。如要写以“秋天”为话题的作文,大多数学生可能把选材视角仅仅盯在自然界中的秋天如何醉人。如果将秋天里发生的某一个小故事写得动人,那么“秋
今天一大早,我们就接到肖老师的微信:  “我们以为我们很爱孩子,其实孩子更爱我们!  明天就是感恩节了,如果家长愿意说些话给孩子们,请私信给我。”  也是,孩子到新的环境学习生活近三月,  已经为妈妈、爸爸和姐姐写了三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为什么我不借此机会,  也对孩子说说我的心里话呢?  你是爸爸妈妈最小的孩子,最后的一个孩子。我们四十多岁你才姗姗来迟,你比姐姐整整慢到了十七年,在过去就该是整
一条平缓的道路  有了落差与阶梯  它显示着层级和高度  总在抬高  于是,有人学习抬腿  有人学习铺砖……  一个未知的山顶引诱这一切,并为跋涉  造就出色的登山者  可以拄拐,也可匍匐  有人抓住扶手,也有人被抬  向下,落叶已经  被风清理。松针褪去光芒  成为上升者脚底的草屑  从来都是铺垫  虽然踩着有虚空之感  有人上去了  大部分人半途而废  生人  像一条抛荒的池塘  固执地抵抗新
只有我,在你掉落最后一片叶子时  还像一片叶子  陪伴在你的身旁  为了你,我甘愿将斑斓的双翅  紧紧关闭  把五彩的梦藏进败叶  为了你,我宁可洞穿双翅  任盗蝇、蜘蛛与马蜂肆意侵袭  只为悬挂一片沧桑  与你同根同脉的沧桑  这不是伪装  我视它为生命的完美  生与死,就在瞬间  冷眼与风雨也来自瞬间  哪怕是死  也要像你身上的一条枯枝  为你陪葬  马横溪  马横溪,总是夺路而逃  汇成 
总有人抱怨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其实,在梦想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有目标。区别只是选择不同。有人选择把迷茫当作借口,继续混沌迷茫着;有人却选择背上行囊,挑一条布满荆棘的路,不顾一切地去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而我,从未放弃寻找答案,梦想,也由此,越寻越清。  不是金融,不是IT  大约五年前,我选择来到美国读研。出国前,别人问我为什么要出国。我回答说:不是为了所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