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环境 不旅游

来源 :商品与质量·旅游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4477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的目的就是要获得愉悦的身心感受,简单来说,就是要“爽”。环境是带来这种“爽”的基础,环境都没有,别的就啥也别说了。对于游客而言,哪儿能让他们“爽”,就去哪儿,这是市场规律,也是人性的规律。
  承诺
  上中学的时候,每到春天,北京的主要话题还是沙尘暴。有一次来了几个外宾到学校交流访问,正赶上一次沙尘暴的袭击,顺带赶上了一场春雨。很快,老外的衣服上沾满了黄色的斑迹。我们用生涩的英语和他们致以歉意:“不好意思,很遗憾北京没有用美丽的天气迎接你们。但我们的政府正在积极努力在城北建造防护林,以阻挡风沙。我们诚挚地邀请你们,十年后再来北京看看。到那时,风沙会消失殆尽!北京的天空会湛蓝透亮!”
  外宾说:“好,你们承诺,我们也承诺。十年后,我们一定会再来,看看美丽的北京!”双方带着各自的承诺话别。
  十几年过去了,我始终没有鼓起勇气联系母校,问问那几个外宾是否如约而至。我们的承诺不能说没有实现,风沙毕竟少多了。但也因为如此,承诺的后半句反而更难以实现。如今,没了风,哪儿来的蓝天?
  考虑到外国人对信守承诺的坚持,可能他们还是回来了。至于回来后心情如何,我就不得而知了。
  对更多的人而言,是否来中国则与承诺无关,全凭自身的兴趣和意愿。在旅游的大市场中,一个个体的行动模式,取决于目的地的拉动效应,和自身需要的推动效应。刚才提到的诸如承诺、兴趣等,是自身的需要因素;旅行地的种种客观条件,则是主要的拉动因素。
  自然环境条件是拉动因素的重要一环。这一环的特殊性在于,正常的自然环境可能不会对拉动力起到多少提升力,但一旦这一环节出现问题,就如同“一票否决”一样,让旅行地所有的加分因素均失去效果。
  外国游客少了
  入境游客在下降,这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年,入境游总人数为1.29亿,其中包括7688万香港同胞,以及数千万澳门和台湾同胞。如果刨除港澳台人数,2013年外国国籍的入境游人数为2629万,比去年同期下降3.31%。按照地区进行划分,下降最多的依次是大洋洲的5.63%,和欧洲的4.42%。唯一有所增长的是非洲,增长了5.29%,达到了55.27万人。如果细分比较,非洲来华旅游的人数中,有几乎一半的人数的目的是参加商务活动或会议,而其他大洲的来访者主要目的均是观光休闲。
  旅游局的这组数据揭示了一个事实:中国作为一个休闲观光的旅游目的地,对发达国家游客的吸引力呈下降趋势;同时,作为一个巨大的商业合作对象,中国对发展中国家还算保持着一定吸引力。
  业界学者认为,入境游人数的下降与三大因素有关:全球经济的疲软,人民币的坚挺,持续的环境问题。这三个因素,在不同城市所占比重不一。就北京而言,环境问题似乎是最要紧的。相对于全国的百分之三点几的下降幅度,北京市2013年入境游人数下降幅度超过了百分之十,几乎四倍于全国平均水平。有的旅行社甚至只接待了往年一半数量的游客。考虑到北京被绿色和平组织列为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排名的第13位,环境对旅游的影响便显而易见。
  环境质量究竟对入境游产生多少影响,我们可以根据观察得出简单结论,但要真正把握其中奥妙,还需要学术研究作支撑。
  2012年5月,旧金山大学中国学生黄聪发表了题为《当地环境质量对国际旅游需求的影响:以中国为例》的硕士论文。文章搜集了1999年到2010年中国18个省外国游客的数据,采用统计学的回归分析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污染的日趋严重导致国际游客的下降;(2)在其中,空气质量表现出了显著的影响,而水质的问题则相对影响很小。具体而言,污染程度每上升1%,外国游客的数量将会相应减少1.24%。
  黄聪的研究曾被多家外国媒体转载,她在论文中使用的统计方法虽然简单,但很实际地揭示、证明了长久以来我们的忧虑。她的研究也对不同省份进行了细化分析,发现拥有世界遗产的省份的外来游客数量要比其他省份平均高三个百分点。综合而言,拥有世界知名文化旅游资源。空气质量上乘的国内省份和城市,在雾霾日益严重的今天,倒是得到了难得的旅游发展机遇。
  外国媒体的狂欢
  在信息化时代,中国的环境质量,尤其是空气质量的急剧恶化,早已是国外媒体竞相关注和报道的话题。一般而言,外国媒体对中国事务的报道关注点多是政治话题,我们常批判他们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但环境恶化的话题,无论对于外国人还是中国人而言,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对外媒而言,报道甚至调侃中国的环境问题,既能够满足新闻客观性的要求,又能够最大程度通过报道给他们自己一种优越感。甚至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囧司徒(Jon Stewart)也拾起中国的雾霾话题,作为喜剧笑话的包袱。
  具有政治目的的新闻媒体报道,我们可以视之为背后有利益推手,可以不屑一顾;但对于纯粹以收视率和观众评价为饭碗的娱乐节目来说,中国雾霾的包袱抖得越响,就越给我们敲响警钟。因为外国人都知道、都喜欢看、都受了影响。
  弗兰克·里克来自慕尼黑一家旅行社,在一次美联社的采访中,弗兰克坦言,2013年,自己的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下降了16%。其中的主要原因便是媒体对中国的负面报道,“你读到的报道都是关于雾霾、政治的。坦白地讲,所有关于中国的媒体报道,都是负面新闻。”
  外媒大规模报道中国空气质量问题,始于2013年1月,当时数次巨大规模的雾霾天气导致北京城陷入一片灰暗之中。美联社的一篇报道甚至用了“空气末日”( Airpocalypse)这个单词来形容当时的情形。
  和外媒的敏感甚至有些过度诠释一样,外国游客对于中国环境的敏感度也大大高于中国国内游客。中国旅游研究院的统计数字表明,在游客满意度各项指数中,针对空气质量一项,国内游客的满意度分值明显高于外国游客。
  总之,无论是数字,还是报道,还是实地访问出来的满意程度,我们凭借常识就能判断的一项事实正清晰地通过实证的方式被印证:环境质量下降,造成外国游客对中国的兴趣下降,人数减少。   长期的忧虑
  我们需要追问的,是长期的影响。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旅游目的地,仅次于法国和美国。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减轻中国长久以来对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产品贸易的巨大依赖。尤其是入境旅游的外国人虽然数量不及国内游客,但其消费习惯上却容易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收益。从各种角度看,国外游客的增加,以及入境游整体质量的提升,是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但看似顺利的发展趋势由于环境质量问题的凸现而遇到了瓶颈。这种下降的趋势并非偶然,而且据专业人士观察,除非环境治理能够在短期内产生清晰可见的实质进展,否则这种下降趋势将是长期性的。
  虽然欧美等国家的游客数量减少迅速,但减速最快的,而且是以一种惊人速度下降的国家,却是我们的邻居日本。2013年,日本来华游客全年总数为287.7万,比2012年同比下降了百分之18.21!仅北京而言,2013年的日本游客量下降了一半左右。
  当然,这其中有复杂的政治背景,但空气质量也是导致日本人拒绝中国的一个重要因素。30年来,绍兴市和日本芦原市一直保持着一个学生交换项目,中日关系这些年的起起伏伏都没有影响孩子们的交流。但该项目在2013年不得不因空气原因而暂停。至于今年是否继续,芦原市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称:“还要看环境是否有所改观。”
  所以,环境问题不解决,对旅游的长期的影响是:原来没来的不来了,原来有的也没了,本来想靠旅游的兴起发展点儿别的,也黄了。
  “清肺游”的春天
  除了外国人减少,环境恶化对国人出境游是否也有一定影响?目前很难用统计学的方式进行解读,但直观的感受已经很明显:国内的空气和环境是将国内游客向外“推”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环境的恶化,“清肺游”、“躲霾之旅”等概念方兴未艾。携程网的人士曾透露,从市场反应来看,清肺主题的旅游超出了预期。携程网年初推出贵州清肺游以来,报名游客数量占了贵州线路整体数量的九成。
  要把肺清干净,出境自然是最好的方式。市场的动向是很好的指标,今年春节,随着出境游报名人数的上涨,出境游的价格平均增长了30%左右。已经有旅行社看出了这一步的商机,目前“清肺游”目的地主要是马尔代夫、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实际上,这些旅游产品与过去并没有明显区别,但“清肺游”对于已在雾霾中郁闷很久的国人而言犹如一剂强心剂,极大的刺激了其出境旅游的心。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旅游在清明节假期过后便开始有了很高的热度,市场价格迅速达到了5%-10%的涨幅。在这时候,旅行社宣传人员的想象力充分发挥了出来,本来常规的马尔代夫自由行产品,宣传口号成了“拒绝爆表的PM2.5,逃离无尽的雾霾天,享受马尔代夫的蓝天白云大太阳”。
  看来,对那些想来中国又不敢来的老外而言,在自己的国家搞搞旅游,接待一下逃离雾霾的中国游客,未尝也不是一个好的B计划。
  不满意!
  如今,环境成了中国旅游的风向标,一进一出之间,人人都能感受到环境质量的影响。
  4月10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 《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报告指出,本季度不同客源市场游客对旅游产业服务的满意度有较大下降,旅游消费者除了关注景点外,尤其是全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对游客的出游决策和旅游体验有决定性影响 。在本次报告中,环境质量和无障碍设施等的满意度水平较低,而空气质量的满意度下降幅度最大,处于70分以下。
  以下两段文字直接引自这篇报告:
  “本季度全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对游客的出游决策和旅游体验有决定性影响,国内空气质量的游客评价与境外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美国等目的地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入境游客对环境质量更为敏感,本季度雾霾被列入全球旅游警告首位,入境游客对国内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甚至低于国内游客,对北京、杭州、沈阳的空气质量评价相对较低。”
  “本季度游客对样本城市的整体环境满意度处于‘一般’水平,环比基本稳定,游客对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满意度环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对民俗特色、文化氛围、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满意度有较大提升,空气质量的满意度下降幅度最大,是唯一处于70分以下的旅游环境指标,例如,故宫在北京雾霾橙色预警时段的游客量较平日减七成多,当游山玩水变‘雾里看霾’,空气状况也日渐成为影响旅客出行的重要因素,与空气质量较好的境外目的地相比,环境问题更是制约入境旅游和入境游客满意度的瓶颈,日前,部分旅行社为游客免费提供防霾口罩、携程旅行网推出‘雾霾险’旅游保险产品等创新举措,对改善游客旅游体验质量有所缓解、但效果甚微。”
  总之,旅游的目的就是要获得愉悦的身心感受,简单来说,就是要“爽”。环境是带来这种“爽”的基础,环境都没有,别的就啥也别说了。对于游客而言,哪儿能让他们“爽”,就去哪儿,这是市场规律,也是人性的规律。
  至于第二季度的报告情况如何,只有“天”知道。
其他文献
大部分旅游者来自相对发达的中心城市,他们所带来的强势文化对乡村旅游地的弱势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使乡村的弱势文化向城市的强势文化靠拢,最后被同化而失去吸引力。  我国是农业大国,更是乡村大国,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乡村永远是主导的景观。由于国土面积大,各地特色鲜明,民族风情各异。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国内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去农家院、吃农家饭、睡农家炕等等,农村的一切都成为城市游客眼里的新奇。通过这些活
期刊
3月25日上午,中文时代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CEO黄守新来访本刊,同主编马凤仙就合作事宜进行洽谈,并为杂志今后发展给予了建设性指导及美好祝愿。  作为中国文化旅游综合体创意策划及投资运营的专业机构,中文时代由一批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发起,汇聚了众多国内外演艺界、旅游业、规划领域等精英,形成了包括文化创意、投资融资、运营管理等全产业链的超强队伍,在我国旅游产业颇具影响力。曾掀起阵阵热潮的
期刊
丝绸之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积极推动丝绸之路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将于今年7月6-8日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举行丝绸之路工作组会议,以推动这条历史悠久的贸易之路沿线的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曾组织研究,发现签证政策的宽松将有助于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就业率。为促进丝绸之路沿线的经济发展,尤其是东欧国家的经济复苏,“丝绸之路2014”项目将讨论如何通过旅游促进地区发展。  格鲁吉亚是丝绸之路由亚洲到欧洲的重
期刊
4月22日上午,由海阳市人民政府出品的城市系列微电影——《我在海阳,你在哪?》首映仪式在北京举行。海阳市相关领导,全国旅游休闲度假领域知名专家,部分北京企业和驻京海阳同乡代表,微电影剧组创作人员、演员,协助微电影拍摄的海阳的重点景区、酒店、旅游项目、房产项目等单位负责人,城市形象标识和宣传口号征集定向邀请单位负责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媒体朋友出席了本次发布仪式。  该部微电影共分为《心灵的旅行》、《梦开
期刊
随着天气的渐渐转暖,各种法定小假期的到来,让我们看到旅游景象的百花盛开。旅游业发展毋庸置疑是一件好事,可是随之而来的各种不当的管理问题,给景区造成的伤害,也让人十分担忧。  先说自然景区的管理。现如今很多景区主打的是天然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是打造旅游精品的优势条件,是取之不尽的财富。这种资源的开发利用要
期刊
摘 要:个人网银业务已经在我国展开并得到发展,随着网络交易的频繁和需求的扩大,个人网银业务已成为当前银行竞争的焦点。本文在国内电子银行基本情况的基础之上,就各类性质银行的个人网银业务进行分析,并提出发挥整体优势、更新银行经营理念,以促进国内个人网银业务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个人网银业务;业务种类;账户查询  电子银行即通过电子信息渠道,提供金融产品的,与传统银行相对应的新型银行组织形态,它反
期刊
巨大的旅游市场需求,也成为房地产企业转型的动力。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 “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休闲地产如何突破传统模式,进一步发掘提高服务能力、经营能力,能触及到各种旅游度假相关消费功能的平台,并加强对于旅游度假消费者可持续性的吸纳能力,已是旅游经济地产行业需要突破的课题。  巨大的旅游市场需求,成为房地产企业转型的动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旅
期刊
4月13日晚,2014国际旅游小姐中国·海峡赛区总决赛在福建省莆田市三正半山温泉酒店隆重举行,33位参赛佳丽在嘉宾和现场观众的热烈期待中闪亮登台,绚丽的灯光、动人的音乐,和佳丽们优雅的步伐完美交织在一起,带领大家享受一场激动人心的视听盛宴。经过多轮比拼,来自泉州惠安的18号佳丽黄晓婷从众多佳丽中脱颖而出,摘取桂冠。  本次决赛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福建省旅游局指导,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泉州市旅游
期刊
一些奖项评选机制的设立,本质上讲有助于提升旅游业整体服务质量,但这都必须得建立在广泛、纯粹的民意基础上。如若这套评奖手段演变成为某些组织或个人攫取收益的“法宝”,那一切便会毫无意义。  近年间,有一种“010魔咒”急速波及全行业。意即北京来的电话不想接,却又怕背后得罪了影响未来前途的大人物;可要接吧,你绝对会被无数带有浓厚威严感的“被会议”与“被获奖”无奈“生擒”。而以“品牌塑造与游客口碑培养为第
期刊
态度决定一切。因为危机事件发生时,企业就是舆论的中心,这时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公众的关注,如果采取逃避或推卸的态度,必然引起人们的反感,并造成媒体的进一步追踪报道,使负面影响更加扩大化。成也媒体,败也媒体,知之善用。  危机无处不在,危害难以预测,旅游行业作为突发事件的集中营,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引爆你的神经。  我们且说人算不如天算,今天荣耀满天,明天或许就名誉扫地。变化之快,不是你能察觉的。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