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临摹能力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r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美术教学要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临摹能力。教师在教学生临摹作画时要强调认真观察,不能只局限于成功作品的表面。教学中,应把教学的目的放在以形式美为主要出发点,以作者情感体验为辅。教师应具备高超的绘画才能,要科学地把握时间,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领悟技能技巧并有创新精神。这样,就能培养多方面作画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表现方法,逐步地由临摹进入创作。
  关键词:美术 教学 临摹 能力
  
  临摹是初学绘画者接受传统画法,学习各家流派绘画风格,绘画表现形式、方法的借鉴作业。通过临摹,可以启发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描绘和表现的方法。临摹对于描绘表现方法的体会非常真切,因此,临摹被认为是学习美术的一种不可逾越的过程,也是不可忽视的方式。所以,常以此作为学画的入门。
  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大量内容是临摹,这是学习过程的第一步。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临摹能力。
  对于初学者来说,感知、观察、想象等方面的心理过程都与写生、默写存在一定的距离,从临摹入手,更切合学生实际。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同学画画时很少动脑子,仅仅依赖于眼睛所看到的表面现象去画画,不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取得对画面的理解,缺少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钻研,如:画人物肖像,不知道内在解剖结构如何,画色彩不知道色彩由那些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如何才能构成一幅和谐而优美的画面,甚至影响色彩的最基本因素是什么都不记得,只是机械的临摹。更为严重的是有好多老师也不知道怎么教,就简单的让学生临摹,临完了背,背完了临,结果画出来的人都是一样的,严重的概念化学习!这样,绘画艺术殿堂的大门对这些学生是永远紧闭的。
  其实,“临”与“摹”的意义原是不同的。画的和原作一样的叫“临”。理解原作的精神,学习原作的方法,来描绘的称作“摹”。学者是从“临”入手,达到“摹”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临摹能力,就要按照初学规律选择教材中比较工整,形象简单、清晰,以线描方法(画法)为主的作品来指导学生临摹。
  教学生临摹作画时要强调认真观察:即“先整体,后局部”,“先大体,后细部”的顺序,反复观察,观察细致再动笔,一笔一笔摹画。每画一笔,不但对用笔画线的粗细浓淡、形式仔细研究,还要领会它的表现意义,用笔先后,描写顺序等等细节。画完后审查(修改润饰)最好能达到印刷品那样的精确程度。只有这样认真地临摹,才能一步步地收到临摹借鉴的效果。
  在对作品临摹过程中,观察不能只局限于成功作品的表面。通常情况下,要考虑作者绘画时的内心世界和作品创作过程中所处的历史年代。在教学中,分析作品也很重要。可利用电脑的有利条件,将图片进行放大处理,学生们会看到许多在课本上模糊不清的地方。如在分析我国著名的油画艺术家董希文所创作《开国大典》时,要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观察作者刻画人物的生动表情以及所反映的内心世界。
  通过对油画《开国大典》的讲述与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对油画中国民族化特点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在临摹教学过程中,应把教学的目的放在以形式美为主要出发点,以作者情感体验为辅。对于画的形式的临摹,要求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用坐标格作准确临摹;另一种是自由而准确的临摹。比如选择一些写实范本。有利于初中学生理解和接受,也便于学生分析和把握。有时,要求学生采取不同的临摹方法,不过在临摹过程中不能脱离成功作品的风格和特点。这样就能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就应具备高超的绘画才能。要当先生,先当学生。在备课过程中,要把每一课教学所需的示范画临摹画好。当讲授时当堂出示,让学生欣赏。学生会发出异口同声的赞叹。这说明老师也有一套真本事。这就是无声的感染。它会在无形中启发学生坚定信心跟老师学画。这种吸引力是很大的。
  往往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科学地把握时间,做到“精讲多练”“多辅导”,多留学生完成作业时间。在一节课上老师抓紧讲解一些美术知识后,就开始临摹训练,指导学生观察这幅作品好在哪里?为什么这幅画能吸引人?启发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后,再出示老师临摹的示范画,介绍一些临摹画法,作画步骤(即所谓点睛之笔)。让学生“先观察后动笔”。有时教师多在黑板上演示勾画形体结构的技巧,着色技巧,让学生抓紧作业练习。就这样,一节课时间只能完成大部分作业,少部分待课后利用其他时间去完成。
  除了课堂练习临摹外,还可组织美术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活动”、“双休日”、“假期”,由教师指导学生选择类似相近的临摹作品进行临摹练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抛开教材的限制,先以基础训练“铅笔素描”为起点,按年级分类,分层次组织临摹练习。
  在指导学生临摹“铅笔素描”过程中要侧重三点:“一是线条的原理和表现方法,二是明暗表现,是素描造型的基本手段,三是透视规律,是表现物体在空间存在的真实再现。”这既是素描的重要部分,也是全部绘画的重要基础。因此,要侧重训练。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技能技巧,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指导临摹“水彩画”、“中国画”等,除了本身用色、用墨的技巧和追求“神形兼备”“神似胜于形似”外,同样,透视关系和“素描”也有相通之处。
  不光学生临摹名作名画,学习各家流派风格,继承传统画法,也要让学生在熟练的基础上有创新精神(这是以后的第二步)。
  临摹面要逐步扩大,例如:先以“明暗为主”的“铅笔素描”为内容,先练习画“静物”,然后再“动物”,再练习画“人物”。逐步到临摹“水彩画”,进展到“中国画”。掌握“水彩画”的明暗和作画步骤,“干画法”、“湿画法”、“特殊画法”的着色方法。掌握“中国画”的“笔法”、“墨法”、“中国画造型的基本原则”、“五墨”、“六彩”的技巧。“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还有“勾、皴、点、染”等传统技法,以及“大写意”,“小写意”、“工笔重彩”、“白描”等表现形式,还有其他“夸张变形”的作品等都可临摹练习。
  这样,就能培养多方面作画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表现方法,逐步地由临摹进入创作。
其他文献
我们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学好化学,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要有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意识,即从学生能发自内心的积极参与学习,主动的探求知识的心理。如果学生有这种意识,无论对他们的能力培养,还是智力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意识,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让第一节化学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
所谓身体素质:就是指人体各器官的机能,通过肌肉活跃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即: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它是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生活劳动发展起来的,是身体各种活动能力在体育活动的表现,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能力的基础,是衡量我们体质强弱的标志之一。只有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能力。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就应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如何才能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课程标准理念为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的灵活性,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
核酸生物传感器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传感器技术。核酸传感器以DNA作为敏感元件,通过换能器将DNA与待测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生物信号转变为可测的信号。
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作为一门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特殊学科,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开展高中的历史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成为了人们倍加关注的话题。本文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分析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如何开展历史教学三方面入手对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展开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问题 措施    一、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长期以来,历史学科一直被认为是“副科”
语文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简单地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好各门知识的重要条件。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大大充实了作文教学,使作文教学更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最有效的
摘要: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学过程中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挑战传统教学法。实施学案导学,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也保证了学习质量,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保证学生最大限度的有效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效性 有效性的措施 实施过程    随着素质教育与时俱进的深入展开,教与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新课
“人格”是指个体的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性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它赋予个体适应环境的独特模式。人格的形成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每一种职业都要
毕宝祥,1960年生于南京。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举办画展多次。出版有《山 Bi Bao X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