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问答“随风倒”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ardwang_w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课堂问答“随风倒”现象并不少见。针对这一问题从学生、教师心理的层面入手进行原因探究,可据此得出四条对策:一是探讨,克服盲从行为;二是交心,消除盲从心结;三是融洽,构建心理暖场;四是解惑,畅通思维之路。
  【关键词】高段学生 课堂问答 随风倒 对策
  【场景回放】
  一次听课活动,最后的作业环节。张老师拿着作业本问道:“这道题目谁来回答?”(题目內容是根据意思,从“词语盘点”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在几只高举的小手中,张老师选择王×同学回答(后来才知道其为学习委员)。王×一道一道说了下去。当说到“形容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时,王×说是“天涯海角。”张老师随即问道:“对吗?”下面同学异口同声道:“对。”于是,王×又讲了下去……
  听到这里,笔者不禁愣了一下,这答案怎么是“天涯海角”呢?应该是词语盘点中的“与世隔绝”。虽然执教教师当时没及时指出,可学生怎么会那么众口一词,一个也没有提出异议呢?下课后,笔者悄悄地询问了一些学生,他们是这样说的。
  学生1:王×是学习委员!她一般不大会错。她怎样讲,我就怎样讲。
  学生2:开始我选的是“与世隔绝”,后来看着大家讲的都是“天涯海角”,我怀疑自己有问题,有点害怕自己是错的,所以也就随大流了。
  学生3:起先我相信自己是对的,后来我感觉,若我一个人与别人不同,自己觉得怪怪的。
  学生4:我是看出选“天涯海角”有点不对头,但别人都这么说了,我也就跟着讲。张老师起先好像没反对呀!
  听了这几个学生的回答,笔者不禁感慨:我们的学生,怎么会如此相信别人。虽说,起初也有异议(从他们的回答中可知),可还是在一片异口同声中随大流了。类似从众行为,我们平时的课堂问答中也不少见。我们称之为课堂问答“随风倒”。其行为的实质是缺乏分析判断,盲目地接受多数人影响的结果。
  这种行为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如它多半会压制学生的见解,影响思维能力的培养。面对群体的一致见解,学生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当然就不知道自己的创见是否正确,更不会得到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从而影响了自主思维的激发和培养。同时也多少会影响学生人格的完善。盲从别人,以同学的对错为对错。久之,思维上养成了依附他人的习惯。思维缺了自由,少了独立,其人格的形成及完善也就是一句空话而已。
  【原因探究】
  学生课堂问答“随风倒”,除了教师权威自居,问题偏难等原因外,还跟教师、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一定关系。通过平时的实践和资料的收集,笔者认为有以下四种情况导致这一现象的产生。
  一、迫于压力迎合期待
  学生课堂问答“随风倒”,应该跟教师的“有意”培养有关。如教师在讲完一个知识点或一个环节后,常会问道:“听懂了吗?”待听到下面稀稀疏疏的回答,便会提高嗓门再来一遍:“听懂了吗?”“听懂了!”学生齐声答道。教师这才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此乃课堂问答常见一幕。此种情景,教师的目的或用意,无非是需要这句齐刷刷的话,满足其心理的需要,烘托一下课堂气氛,显示学生是积极参与的。至于是否真的都听懂,则不会去深究。教师如此要求,无疑会给持有不同见解者以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不得不从众。
  二、避免犯错求得保险
  学生课堂问答“随风倒”,在其潜意识里,有种避免犯错的保险情愫。混在人群中跟着众人回答,既轻松又省心。而站起来回答就差远了,你骤然成了全场焦点,那心理压力,两者感觉大不一样,更不用说站起来回答错了。也许有人以为太言过其实!其实“随风倒”者,多乃学习成绩中游或中下的学生。他们多半缺乏能言善说的课堂本领,几乎没有游刃有余的问答表现。
  三、信人轻己习惯使然
  也许在这些学生的内心深处,众人,或众人中的某些人,在课堂回答中,总是好过自己。特别是那些优生,他们的回答也往往代表正确的一面,而自己,跟他们确实有点距离。于是,这种相信,可能会积淀到“随风倒”者的心理深层。久之,耳濡目染,在别人正确、优秀的不断强化下,这种相信没准会逐渐升级,最后质变为盲目相信,其表现行为就成了“随风倒”。
  四、时间紧迫无奈所致
  课堂问答,问与答之间多少有些时间限制,否则其他环节的教学就难以完成,这就决定了学生思考时间的短暂和紧促。由于时间上的仓促性,加上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准确性相对较差,遇到需要转个弯、探个究竟的问题,那点滴时间思考,显然不够。当然,思考全面、思考准确也就无从谈起。于是,在其他同学争先恐后的回答中,他们几乎想也不想,就选择顺从了他人的意见。
  【策略探寻】
  根据以上的原因分析,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对应策略,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探讨,克服盲从行为
  (一)利用情境交流
  选择一些课堂问答“随风倒”的案例,这些案例应尽量贴近课堂教学实际(对人物姓名适当处理)。如此,有助于学生感同身受。我们来看一则案例。
  数学课上,陈老师分析完这道应用题后,大声问道:“现在懂了吗?”
  “懂了。”我和着众人的声音,其实我根本不懂。
  “不懂的举手,不要不懂装懂。”陈老师提醒我们。
  我刚欲举手,可环顾四周,竟没有一人,我又看看和我成绩差不多的几个,都没动静。于是,我也放弃了。
  “王××,懂了吗,还有任××,有问题吗?”陈老师报了好几个名字,还点到了我,他显然不放心。
  随着一片“懂了”声,我又附和着说:“懂了。”陈老师就布置了一道题,现场检测。
  我一看,傻眼了,偷看起同桌。同桌不耐烦了,小声嚷道:“刚才不是说懂了,怎么又不会做了?”
  确实,这则案例里面的“我”面临好几次机会,自己也有解决不懂的愿望,遗憾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从众,最后被同桌揶揄。深入剖析到此,学生对盲从行为,无疑又多了份克服的决心和勇气。   (二)利用专题互动
  最近,笔者在班级中组织学生就“课堂上要不要从众”展开辩论。正反两方的选手都能以鲜明的观点,来诠释“要”还是“不要”,激烈的场面出乎意料。以下是部分观点摘录。
  [要从众的观点摘录]
  1.同学认真思考,积极举手,我也应该这样。这种从众就要得。
  2.同学回答后,自己经过思考,也赞成这种说法的,这种从众就允许。
  3.同学能在回答中说出自己的疑惑,我也应像他们一样。这样的从众就需要……
  [不要从众的观点摘录]
  1.别人不举手,我也不举手。别人举手了,我就举。这种从众就不要。
  2.有自己的想法见解,当听到别人的回答,便不管对错,毫不犹豫地顺从了别人的回答。这种从众不可取。
  3.自己稀里糊涂,别人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当然就反对……
  通过辩论,学生深化了对课堂问答从众行为的认识,即因其合理积极肯定,盲目从众需要克服。
  二、交心,消除盲从心结
  (一) 教师主动出击,实施针对交心
  针对交心,就是有选择地面对面进行心灵的沟通。一般地说,对那些回答从众、声音响亮、有时还伴以起哄、指名回答又说不出理由的学生就可针对交心。如笔者班上的吴××同学,语文课一味跟着人家说对对对,错错错,笔者就和他单独交流。先听他说这样做的真实想法,了解到他以为声音响了,真理就在他这边,想以声夺胜。笔者开导他,课堂回答关键不是说对或错,而是说对或错的理由。而且这个理由根据,还得经过自己的思考。这样几次交流下来,他课堂上改进了不少。当然,这样的谈心,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若我们用真心、真情去做,是有可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泛起涟漪,激起波澜的。
  (二) 搭建沟通桥梁,经常QQ交心
  QQ交心,很少有师生面对面的紧张感。金××同学在QQ里告诉笔者,面对旁边几个阅读分析都比较出色的同学,每每听了他们的回答后,总是放弃自己的观点,拿他们的说法当成自己的说法。她感到很无奈,想让教师给支个招。笔者和她进行了好多次QQ沟通,可在一个问题上卡住了。她认为,盲从优生,往往正确率较高。针对她的糊涂观点,笔者和她进行了多次QQ联络,后来建议她去百度中搜索求助,果然,网友们给她提了许多建议:
  1.你虽然接受了人家的回答,可你真懂吗?要是不懂,还不是生吞活剥,吃在肚里消化不良。甚至会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
  2.你回答时,总是放弃自己的想法,也许你的也是对的,甚至见解独到呢!况且,你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想法整合起来,形成新的思路。
  3.不怕错,即使说错也没关系。因有错才学习嘛。相信自己,人不自信,谁信之?你说呢!
  看了这些建议,她的想法开始转变。几天后,她QQ里对我讲:“老师,现在课堂上,我努力在改变自己,我应该相信自己,即使说错了,也不要紧,因为我的想法我做主嘛!”笔者心头一热,随即发了一张笑脸和一只大拇指,表示肯定和赞赏。
  三、融洽,构建心理暖场
  (一)改变心态,亲近学生
  学生的“随风倒”,跟教师课堂“权威”有关。更多的是对于不依从他人而敢于发表己见的同学,当做另类看待。殊不知,我们的课堂问答,好多是一些主观理解题,答案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各人理解角度不同,见解也不尽相同,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因此,克服教师的权威心态十分重要。教师要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知识储备、心理状况、表达水平等方面来思考和引导。而不是想当然,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
  同样,对学生提一些“懂了吗,对不对 ,掌握了吗”之类的话,实践证明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学生肯定顺着你回答。若定要问,不妨待学生回答后,检测反馈一下,是否真的学懂。那样,教师对自己的这种“要众”心态,多少会有所感悟反省,而变得心平气和。
  (二)改变方式,贴近学生
  教师在抛出问题时要多做一些铺垫,多给一些中差生思考的时间。尤其在个别优生举手示意时,教师应耐着性子等待一会,让中差学生思考。此时,教师殷切的期待,适当的点拨,无疑是加速学生深入思考的催化剂。没准学生的见解甚至独到的见解,就会从这短暂的等待瞬间迸发出来。为防止他们放弃思考,一般情况下,对首个或前几个学生的回答,我们不妨对优劣、对错暂时不表态。而应该多用“这是你的见解,其他同学或许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们等一下,也听听他们的”之类的话语,促使学生继续思考,防止他们“随风倒”。
  四、解惑,畅通思维之路
  (一)課前早准备
  既然课堂时间有限,思考无法深入。我们不妨在课前做文章。告知所要问的主干问题或关键问题,以利于学生及早思考,充分准备。当然,我们也应提供问题思考的思路及方向。这样做,无疑提升了学生课堂问答的积极性、准确性。
  有时,想不如写,因为写下见解的过程需思考、分析、整理。研究表明,如果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观点,那么,他对自己最初的观点就产生了某种承诺,从而会减少他的从众行为。因此,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常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见解,结合自己的分析写在本子上,那么在课堂回答时,他们已有了充分的思考,同时又有了字面的整理,表达的流畅性相应提升,被同学的见解左右的可能性也大为降低。
  (二)课后再反馈
  学生的不懂,需查找疑源。是不专心听而不懂,还是理解上偏差,抑或无法理解等其他原因所致。笔者曾经询问过因不懂而盲从的学生小丽。她起初低头不语,问她是不专心所致,她拼命摇头。问她是哪一步不懂,她也默然不语。这样僵持了几天,我才从其他同学处了解到,原来,她碰到这类溶液浓度应用题,就傻眼了,一窍不通。原因既已查明,举措便会针对有效。由此,我们通过优生互助结对,教师单独辅导,家长从中配合,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终于有了收获。小丽从最初对这类应用题一窍不通到初步领会、试着模仿,再到深刻领会、自编自答,自信心有了很大提升。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 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2]赖华强,编著.班主任工作案例教程[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9.
  (浙江省杭州萧山区义蓬第一小学 311200)
其他文献
语文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传输传递还有相关素养教学的渗透,其对于学生具体理解表达能力以及相关学科学习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意义.小学的教学开展对于学生后期未
KLA-Tencor公司日前推出全新的TeraFab系列掩模检测系统,为评定掩膜质量检测掩膜污染提供了灵活的解决方案。TeraFab系统针对不同检测需求提供了三种不同配置产品,包括TeraFabS
<正> 一、前言“超导”这一术语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尤其是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出现以来,从1987年初开始,报纸上连续刊载了这方面的报导,亦成为人们乘车的话题。大家已熟悉这个
在目前的小学信息课堂中,教师常常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将相同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差异性很大的学生,这就造成好学生吃不饱,丧失学习兴趣;另外一部分学生则跟不上,越学越差。在这种情况下,对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一个较好的方式。  一、问题提出  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上信息技术第七课《多变的形状》时,教师通常是对画图程序中直线、椭圆、圆角矩形等工具与一些菜单命令逐级一一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有
本文推导出渗碳和碳氮共渗气氛的模型,它可以预测与气氛呈平衡状态的薄片试样碳、氮含量;碳势、氮势以及碳、氮活度。这个模型认为在渗碳和碳氮共渗气氛中所发生的重要反应是
期刊
为了降低Pyxos嵌入式网络的成本、占用空间和使用的复杂性,介绍了链路电源技术在Pyxos嵌入式网络中的应用。利用电源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稳压电路和直流电源滤波器所设计的
康宁日前宣布公司董事会已批准了一项为期5年耗资7095亿美元的资本支出计划,作为与夏普公司日本大坂城的夏普生产厂区内共置一座玻璃基板生产厂。
研究了用Ag-Sn作为键合中间层的圆片键合.相对于成熟的Au-Sn键合系统(典型键合温度的280℃),该系统可以提供更低成本、更高键合后分离(De-Bonding)温度的圆片级键合方案.使用直径
化学镀镍(非电解镀镍)层是镍和磷的合金,通常用作功能材料而非装饰材料。这种涂层在沉积状态是一种金属玻璃,磷溶解于镍中,含量约为10.5%,其它杂质含量少于0.05%。与铬和其它
期刊
针对实际工程真空预压加固过程中排水板容易淤堵的问题,提出了间歇式分级真空预压的方法,即分级施加真空荷载,间歇式抽真空。经过室内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卸载真空后,土体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