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jzk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究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皆为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总计采用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患者81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1例患者治愈73例,好转8例,治愈率高达90.12%;住院时间3-7天,平均为4.6±0.7天,患者对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结论 针对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治疗,除了止血效果满意、视野清晰之外,治愈率较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鼻内镜;顽固性鼻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13-01
  顽固性鼻出血属于耳鼻喉科比较常见的急重症,常规治疗方式一般很难取得满意效果,而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鼻内镜的应用,使得顽固性鼻出血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总的来说,鼻内镜可以为手术提供给良好的照明与清晰的视野,并且可以为检查、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与准确的技术手段,逐渐成为当前最为主要的一种顽固性鼻出血诊断与治疗方式[2]。为了进一步分析顽固性鼻出血采用鼻内镜下治疗的临床方式与效果,我院展开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顽固性鼻出血患者81例,其中男患51例、女患30例;年龄19-71岁,平均为45.6±4.8岁;病程2个月-11年,平均为2.3±1.1年。治疗前经过常规检查可知,出血原因有外伤、高血压、血液病、比抢眼、肿瘤及不明原因等所致,而单侧鼻孔出血有63例,双侧鼻孔出血有18例。
  1.2 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采取半坐位或者仰卧位,将消毒巾铺好,应先将鼻腔中积留的血块清除干净,采用吸引管进行清除;在鼻腔中置入20ml利多卡因(2%)+2ml肾上腺素棉片,待麻醉充分且鼻腔黏膜收缩后,将棉片逐片取出(若处在出血间歇期,则应根据棉片血染位置寻找可疑出血点;若处在出血状态,则应顺着出血方向寻找出血点);部位若很隐蔽或者暴露困难,则应明确出血部位之后,根据出血部位、多少与原因的不同采取电凝、凡士林纱条、明胶海棉团及膨胀海绵等进行填塞,鼻中隔偏曲患者应进行矫正并止血等。手术完成后,应对患者采取镇静、全身抗感染及止血等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本次研究采用的疗效评定标准[3]为:①治愈:经过治疗后,半年内再无出现出血现象,而原出血区的黏膜恢复正常。②好转:相较于治疗前,患者鼻出血次数与出血量都减少50%及以上,而出血区的黏膜糜烂与血管的扩张有一定减轻。③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鼻出血次数及出血量等皆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恶化现象。
  2 结 果
  81例患者治愈73例,百分比为90.12%,好转8例,百分比为9.88%,治愈率高达90.12%;住院时间3-7天,平均为4.6±0.7天,患者对治疗效果比较满意。其中有3例属于血液病患者,因此引发再次出血,因此给予积极诊断性治疗;5例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控制不理想,故而采取止血药、降压及镇静等处理后好转并出院。
  3 讨 论
  就这些年我院接待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来看,在耳鼻喉科中比较常见,而且是一种危重症,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严重情况下会引发窒息、休克,若反复出血则可能造成贫血等[4]。该病起因可能是局部原因或者全身原因,其中局部原因包括鼻腔与鼻窦炎症、鼻与鼻窦外伤(或原发性损伤)、鼻腔局部肿瘤及鼻中隔病变等;而全身原因则包括凡是可以引发静脉/动脉压升高、血管张力改变或者凝血功能障碍等的全身性疾病。当然,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中毒及内分泌失调等也可能造成鼻腔出血。临床研究发现,除了心血管与血液疾病等出血因素之外,其他出血部位一般都比较隐蔽,因此在治疗的时候无法针对出血血管采取有效封闭也是目前顽固性鼻出血最为常见的因素之一。
  就近几十年的临床治疗来看,常采用的是治疗方法为前鼻腔填塞,其次还有后鼻孔填塞、前后鼻孔填塞术与鼻咽部腔填塞术等。但是,这些治疗方式在术中及术后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头痛与鼻痛,而且再出血率可达25%-52%,因此逐渐被广大患者远离,而且这些治疗的方式也逐渐受到了限制。本次研究采用鼻内镜下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属于新型治疗方式,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十分安全与有效,而且还能有效避免外科复杂手术操作或者其他治疗方法带来的潜在并发症。通过鼻内镜,术野十分清晰,能迅速找到出血点,同时有效结合激光、电频电刀或者射频仪等就能很好止血,效果十分明显而创伤很小,已经被广大医生与患者所认同。
  鼻内镜下手术技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便开始兴起,如今已发展得十分成熟,成为了鼻科中最为主流的技术之一。总的来说,该类技术是在新诊断、新发现基础上建立的,着眼点主要是对前筛区域潜在病变与结构异常进行最为仔细、简便及精确干预。在本次研究中,81例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治疗,治愈73例,好转8例,治愈率高达90.12%;住院时间3-7天,平均为4.6±0.7天,患者对治疗效果比较满意。本次研究治愈率与学者周洁冰[5]所研究的结果91%有着相似之处,可见本次研究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从上文可以看出,采用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有着治疗精确、视野广阔、安全有效与创伤性小等优势,但是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或者说有哪些禁忌,这确实一个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初步作以下几点思考:①在采取电凝的时候,必须选择最为合适的治疗功率,以便对患者产生烧伤;②若是全身性疾病造成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在采取局部治疗的同时必须将病因找出来,然后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才会取得更为有效的效果;③鼻出血比较严重的患者,若采用鼻内镜也很难将出血点准确找出来,那么可以采取鼻腔内局麻+肾上腺素棉片局部收缩进行出血控制后,则更加容易将出血部位确认出来。通过对大量的临床及本次研究可以看出,针对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治疗,除了止血效果满意、视野清晰之外,治愈率较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敏,王永良.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71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5):161.
  [2] 张培华.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4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4):935-936.
  [3] 刘正先.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54-55.
  [4] 周岚.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21):70.
  [5] 翁丽京.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200例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8):123.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76—02  我院妇科引进新技术,采用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现采集2012年57例卵巢囊肿样本,均为腹腔镜手术取代传统的开腹手术,达到对机体损伤小、出血少、对盆腔脏器干扰少、术后恢复快、机体应激反应小[1]的治疗效果。结合57例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患者,概括出如下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  该组
【摘要】 人工流产作为采取避孕措施失败之后的一种补救措施被广泛地使用着。近些年来,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导致社会上进行人工流产的人数逐渐增加。因此,人工流产的并发症的几率也不断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 人工流产;并发症;防治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12-02  人工流产主要分为药物流产和人工手术流产两种。其中手术流产也可分两种:一种是钳刮术;另一种是负压吸引术。由于我国
【摘 要】目的:探讨腺苷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及肌肉注射治疗肢体活动障碍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09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神经病变患者70例,这些患者均伴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随机分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运用腺苷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运用腺苷钴胺肌肉注射治疗,20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