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科学实验课程改革初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a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理科学实验课程是配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门理论课程的重要实验操作课。为了更好地发挥该门课程的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我校从师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对生理科学实验进行了课程改革。
  【关键词】生理科学实验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43-01
  生理科学实验是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门课程的有机融合,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强的课程。我校于2003年开设此门课程,开设的时间是第5学期,在学生完成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两门课程的学习后,与药理学同期开设。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校于2013年的课程改革时提出将生理科学实验课程的上课时间拆分,与各门理论课同期进行。
  拆分后,将生理科学实验分别安排与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门理论课程同步进行,课时分别为30、25、30,总学时数从原来的75学时增加到85学时。该改革从2013级学生开始实施。到去年秋季学期末,已有一届学生历时三个学期,完成了新改革的生理科学实验课程。本文将就此次课程改革前后進行比较,初步探讨各自的优缺点,希望能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为生理科学实验课程的发展提供一点帮助。
  生理科学实验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给医学生提供一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大胆实践、积极思考发挥自身创造思维的课程。课程通过实验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动手能力,锻炼科学的研究思维和研究能力。改革前的生理科学实验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阶段(15学时)。学习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学习基础医学实验相关的器械、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习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第二阶段:教学实验学习阶段(55学时)。通过进行经典的、综合性的教学实验,进一步强化实验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問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科研性实验学习阶段(5学时)。该阶段由学生以组为单位,自选实验课题,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撰写实验论文。最后进行答辩,激发学生开拓、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与综合素质。
  最后,根据学生笔试的成绩(50%)、操作考核的成绩(30%)、探索性实验的成绩(10%)和实验报告成绩(10%)来综合评定学生本门课程的总成绩。
  改革后,生理科学实验分别与生理学(30学时,含5学时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病理生理学(25学时)、药理学(30学时,含5学时综合操作技能训练)的理论课同步进行,实验内容由各门课程自行选定。考核取消笔试,只进行操作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60%,分别为生理20%,病理生理15%,药理学15%)和操作考核(40%)两项来综合评定。
  首先,从课时数来看,改革后的总课时数从75学时增加到85学时。学时数增加,实验数也增加,从改革前的12个综合性实验增加到14个实验。从学时数和实验个数来看,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增加,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际上,一门课程分为三个学期开展,虽然实验次数增加了,但实验内容也有了很大的改动,各门课程设置的实验都只能根据理论课的内容进行设定。再加上我校各个教研室的人员缺乏、实验条件设备不足等原因,实验内容与改革前相比趋于简单化。学生虽然多做了两个实验,但课程时间跨度大,难以进行系统连续的操作训练,学生在最后的操作考核中并未能有令人满意的表现。因此,如何在增加学时数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值得更进一步的探讨。
  其次,从实验设置来看,改革前学生除药理学同步进行外,其余两门理论课程都已修完,因此在设置实验内容时不用过多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否理解实验的内容。因此实验内容的设计更为灵活,可把实验内容设计得更具有综合性。该门实验课程的设置之本是在于设置更多的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技能和综合素质。但从实际的实验设置来看,实验内容设置无法做到完全的有机融合,主要还是依据各门理论课来设置,综合性不够。改革前一些以生理、病生等为主的实验,学生因忘记理论知识,难以很好地理解实验的原理,更难达到实验的目的。从师资来看,综合在一起上课,三个教研室的教师要完成所有实验的讲授指导,在讲授不是本门学科的实验时,可能会出现讲解的深浅度掌握不够的问题。改革后与理论课程同步,从教师讲授出发,能更好地结合理论知识把握每个实验的目的要求,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能运用理论知识充分理解实验内容,既巩固了理论知识也有助于实验的开展。从实验内容设置来看,只能根据理论课的进展来设置,使得实验内容更趋于简单化,多数都是验证理论知识的实验内容。改革后,取消了创新性实验设计这部分内容。虽然改革前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百分百的热情去对待实验设计,但仍有一部分同学珍惜此次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认真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实验设计。其中不乏有新颖的设计,却往往因为我们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条件等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实验室配备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从实验内容设置来看,将生理科学实验分到各门课程同步进行,不利于发挥此门课程的综合性强的优势。但从与理论结合来看,改革后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的理解。
  再次,从学生对课程的态度来看。改革前,生理科学实验开设在第5学期,期末要进行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一定的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适当的压力是推动学生认真对待该门课程的原因之一。改革后,虽仍需进行操作考核,但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降低,且课程历时三个学期之久,很多学生会认为考试还离得很远,压迫感不强,导致学生对待前两个学期的课程态度不够端正。而到了第5学期面临着要操作考核时,才发现之前学得不够认真,很多操作都未能熟练正确掌握。部分认真的同学也可能会因为时间跨度太大,一些操作未能完全熟练又已生疏。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反复的练习和强化。而改革后课程跨度长达3个学期,虽然总学时数增加了10学时,但平均到每个学期的操作时间并不多,这种间断的短期训练是否有利于学生对操作技能的训练和熟练掌握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综上几点,比较我校改革前后的生理科学实验,各有利弊。我们要在改革中寻找更好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本门课程的优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各项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建平. 生理科学实验教程[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陈克敏,王竹立,林明栋等. 创建一门跨学科多层次生理科学实验课的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 17(4):14-17.
  [3]张玉芹,马季骅,聂辉等. 生理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实践[J]. 医学教育,2004, 1:45-46.
  [4]尤婷婷,尤思懿,邹丽宜等. 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课程重建与探索[J]. 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 54-57.
  作者简介:
  吴嫦丽,女,广东廉江,广东医科大学,讲师,博士
其他文献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人”的建设占有重要位置。探讨了影响“人”的文化建设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人”的文化建设的措施。
目标成本管理是一种对企业的未来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技术,通过对淮北矿业集团某矿应用目标成本管理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分析,论述了目标成本管理的原理、方法。
采用新的“综合注浆法”拓宽了传统的注浆堵水模式,创新了注浆工艺;设计、建造的注浆系统和有关配套技术细化了不同的注浆“载体”。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注浆材料和配比,实现了有针
针对工业锅炉的具体要求,介绍了一种集散控制系统(DCS)-JX300X,以DCS技术为核心,结合工业控制网络和组态软件,实现了系统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的分布控制.实验结果表明:系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正确分析原因,做好事前有效的防治措施,是控制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关键.
介绍了一种煤巷锚杆支护顶板离层监测新型仪器,该仪器通过刻度盘表面绿、黄、红三种颜色标识,为岩层的分离提供渐进式的早期预报,三种颜色标识分别表示顶板离层处于安全、警
矿井测量在煤矿生产中有比较重要作用,贯通质量与否直接影响矿井安全生产与矿井效益。徐矿集团公司内部使用测量计算软件是在DOS操作系统下,在Win dows系统下尚无测量处理软件,为此,开发了Windows平台下《煤矿测量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使矿井测量资料得到及时处理,合理平差,减少了计算误差;该系统对建立的数据库具有管理功能,方便资料查询,为CAD微机绘图打下了基础;将复杂的测量资料内业处理转化为
【摘要】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背后”更深层的依据。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沉淀着深厚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应以科学态度对待,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兼收并蓄,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不断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286-01  转眼间,参加工作已经有16个年头,做班主任也有十余年了。回首往事,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正是这些难忘的味道,才使我体会到了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多么的艰辛与不易,才能促使我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有不断的进步。但是,在我当班主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重新的认识,班主任工作应该在“细”字上
【摘要】数学模型思想的应用教学很有实效性,已成为国内外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的数学知识基础与认识能力都相对有限,对初中生在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轻易地理解数学知识,本文对传统数学教学的现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应用数学模型思想的方式进行解决,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希望对广大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 模型思想 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