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民族自信于英语教学之中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ar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研究跨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英语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英语教育并不就意味着把母语放置在一边不顾。结合实际,求同存异,深化教育,寻找英语、汉语的文化的语言表达及语法的共同点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二者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激发起我们对母语乃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关键词: 民族自信 英语教学 比较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外交往的广泛与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外语教育与学习的重要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我通过十几年工作,越来越觉得教好外语,学好外语,用好外语,对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比较法在教学中的使用
  英语美,汉语更美。语言文字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与交流信息的最原始也是最有力的工具。当然,后来,在此基础之上,又进一步发展成为人们用来娱乐的工具,如小品、歌唱、戏剧、话剧、相声等。通常来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不管是进化好了的还是没有进化好了的。每个民族又总是认为自己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学生们喜欢英语,自然有他喜欢的理由,对学生来讲,对教外语的老师来讲,这也是最好不过的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学生不喜欢英语,那也是正常的,因为对于一些学理科的学生,特别是一些男生,偏科是难免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这样的学生在英语方面无所可为或干脆就彻底放弃了。事实上,我们可以借助汉语这种工具来引导学生们认识英语的规律,从而至少可以达到这样的一个目的:让一个不喜欢英语的学生不怕英语。例如,我们在讲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时(人教版),可以旁征博引汉语中的五言绝句、七言律诗或其他类的中国传统的古诗词。这样,学生会慢慢地认识到:原来,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甚至是日语中的俳句,都有他们的古诗文化,这些古诗都讲究严格的韵律,如果读得多了,都会有一种明显的节奏感、抑扬顿挫感。而两者比较起来,学生们会最终发现,原来,自己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唐诗宋词元曲是如此的美、如此的上口,又是如此的讲究(当然,这并不是说英文诗歌就不讲究)。这样,从小的方面来讲,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把语文学好,促进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地、更深刻地理解、感悟自己的民族语言,从而激发起学生们热爱自己的母语,热爱自己的母语文化,热爱自己祖国的热情。如果一位英语老师纯粹地为了应付英语考试,一味地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而进行英语教学的话,那么,他的学生也往往会纯粹地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分数而枯燥无味地死记硬背一些词、词组、句型结构、习惯表达、语法条目等。这样,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成了纯粹应付考试的工具,这与我们的新课标也就背道而驰了。
  其实,我们可以想一想,世界上的许多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英语和汉语也不例外。在英语教学中有很多问题如果单纯地从英语方面来解释的话,有时啰啰唆唆讲了半天,也讲不清楚,或学生听不明白。而如果我们用汉语中的一些语法知识来作为参照方法的话,则有时学生很容易理解。如我在讲英语中名词性从句的引导词“that”时就发现很多同学理解起来不容易。如:That he was late for school again made his teacher very disappointed.(他上学又迟到了,这让他的老师很失望。)主语从句的引导词“that”有的学生就不明白为什么非用不可。放在上面好像读起来也不顺口,而且这个“that”不管在从句中还是在主句中,都不作成分,没有实意,好像省略也可以,就像宾语从句中的引导词“that”及定语从句中作宾语的关系代词“that”一样可以省略。我跟学生讲:大家学习古汉语,不知是否知道“之”字的一种用法,叫“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小句子的独立性,使小句子在大句子中做一个成分,‘之’字本身无实意”。如:“人之为学有难易乎?”这个“之”字就用在小句子的主语“人”和小句子的谓语“为”之间,取消小句子“人,为学”的独立性,使其在大句子“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中作主语,“有难易乎”则是谓语部分。那么,这个“that”用在小句子(英语中叫做从句)“he was late for school”中的主语“he”,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小句子“he was late for school”在整个大句子中作主语成分。当然,粗分起来,“made his tescher feel very disappointed”就是谓语部分了。所以说,这个“that”就相当于古汉语中的“之”字,二者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只不过“之”字用在主谓之间,而“that”用在主语之前。学生听后,往往会有所理解的。
  再比如英语中的兼语现象。如:“Whatever he knows,he always keeps modest.”这个“whatever”既有代词的功能,又有连词的作用,属于兼语或兼词的现象。而看一个汉语句子:“吩咐班主任组织大家学习。”此句中“班主任”一词既作“吩咐”一词的宾语,又作“大家”一词的主语;“大家”也不例外,既作组织一词的宾语,又作“学习”一词的主语,二者都属于兼词或兼语现象。此外,英语汉语中都有宾语前置现象,也值得大家玩味。如“This is the house which I lived in last year.”定语从句中“which”作的就是介词“in”的宾语,本来应该在“in”的后面,由于语法的需要,跑到从句的前面了;再看:“宋何罪之有?”“何罪”应在“有”的后面,也前置了。属于古汉语中的特殊语法现象。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比较有趣的新例。当今时代,约三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乃至幼儿园或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常讲一个汉字“有”。比如:“我有让你用我的车了吗?”“我有借过你的钱吗?”这种说法,在年纪比较大的人群中是不大用的;好像是年轻人通过电视剧从港澳台或新加坡那儿学来的,来历我们就不过多地追究了。“有”字的这种用法,和英语中的完成时的助动词“have”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使人不得不怀疑这种用法本身就来自英文,如:“Have I told you about that?”意即:“我有告诉你那件事了吗?”
  类似这样的例子生活中有很多,教学即生活,只要我们有心,就会发现。当然,这样的教学,本身也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母语功底与较高的素养,从而引导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对母语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比较法使用的背景
  所以说,我们在从事外语教学的同时,不能盲目排斥我们的母语;恰恰相反,在适当的时候,我们用汉语的一些知识可以轻易地解决英语中的一些疑难杂症,正如用中医药治疗西药所不能治疗的疑难杂症一样。当我们对某一个问题处在百思不得其解的迷茫状态时,就应该换一种思维。“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恩格斯)。因此,在英语和汉语中经常换位思考,对加深我们对语言的理解肯定是有所帮助的,对我们的外语教学也是大有裨益的。
  其实,现代汉语的语法体系本身就是上个世纪初国内一些语言学者参照西方语言语法系统而推行出来的。如实词虚词的归类、句子成分的划分、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英语、汉语基本相同。只是汉语中有助词而没有英语中的冠词,英语中有冠词而没有汉语中的助词。盲目地、武断地把它们割裂开来,本身就是对二者的伤害。我们大可不必做这种根本没有必要的事。
  三、对母语的自信即是对民族的自信
  另外,由于汉语帮助我们解决了英语当中的一些问题,一些同学往往会想到:原来汉语不仅是如此古老,如此美好,还如此地有用,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问题,汉语也能解决。其实,不管是汉语,还是英语或其他什么语言,都是人类的语言,都是用来或指示或表述或描写自然界乃至人世间的万事万物,或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可以肯定地说,彼此之间或多或少地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比如:用名词表示事物的名称,用动词表示行为动作,这是不管哪种语言都少不了的语言语法现象,只不过各用自己的成句规则把它们连词成句而已。上述的论述,说得简单点,就是体现了外语及汉语教学中的学以致用的一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包括文史哲、音体美、数理化的学习,有意无意地使用汉语,用汉语换位思考,解决一些问题,可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增进对汉语的感情。这样,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提高他们的民族自信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当然,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不能简单地靠我们的外语课,也不能靠我们生拉硬扯把一些东西和语文连在一起就可以培养出学生的民族意识了。在很多方面要靠老师,要靠社会大环境来施加影响。
  
  参考文献:
  [1]胡有清.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第二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汉语比较研究.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摘 要: 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含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抓好学生的朗读,使学生从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记忆、理解和赏析,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作者提出以下教学方法:范读,激美感;研读,感悟美;析读,品味美;赏读,体验美;变读,展现美。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美读 感
摘 要: 在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当中,阅读和写作在语言的习得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现状的分析,阐述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以读促写”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关键词: 英语学习 阅读 写作    一、引言  听、说、读、写是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四项最基本的技能,所有的技能都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尤其是阅读和写作这两项技能,在语言习得中起
摘 要: 义乌市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基地,对外语人才需求量极高。但人才需求和供应上的失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作者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对义乌市中小型外贸企业外语人才现状从用人单位与工作者两方面进行了系列分析,这将为解决问题提供一定的数据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义乌 中小外贸企业 外语人才现状 问卷调查    一、引言  义乌市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基地,与世界
岁月悠悠,苍河长流.北京医院作为一所继承了原延安中央医院的红色基因和原德国医院的西方医学理念技术的百年老院,在今年迎来了建院115周年.“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高效的医
期刊
摘 要: 高职院新生在公共英语学习中面临着一些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导学的途径包括: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形成正确的语言学习观,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导学的最终目的是逐步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高职新生 高职英语教学 英语导学    英语导学是指“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在英语学习的不同阶段和各个环节进行
曹里怀曹里怀(1909—— ),资兴市七里乡柏树村人,一九二七年在县立中学就读时,参加学生运动,加入共青团。次年二月参加湘南起义,随后上井冈山。同年五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
摘 要: 二外教学越来越重要,二外日语教学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就二外日语教学现状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二外日语教学 现状 改革建议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外语水平之外,学习第二外语以适应社会对多语种型人才的需求也显得越发重要。在众多的第二外语选择中,很多院校把日语作为第二外语进行教学
摘 要: 日语中当用汉字已经超过两千个,因此,在日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发现和研究这些日语中的当用汉字的音读和训读的发音规律。面对大量的词汇,日语教师可利用比较法和联想法,帮学生找出日语单词或词汇中的同义词和近义词;让学生造句使其掌握重点、关键词汇;利用归纳法,对日语词汇进行主动记忆;让学生在文章句子环境中学习积累词汇;通过让学生在听说的环境中学习积累词汇,使其有效掌握词汇,迅速扩大词汇量
作者通过对比分析实际语料,考察了「~壁に」、「~壁の上」各自的适用范围、意义,以及和汉语“~墙(壁)上”对应关系,认为「~壁の上」适用范围较小,其中的「~上」在汉语中空间位置是
摘 要: 英语学习过程不但需要语言材料的积累,而且需要语言技巧的不断提升。背诵作为学习英语的重要的学习方法更是在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的增强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某学习群体(如一个班级中)中不同学习个体会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对学习者的“背诵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并就影响学习者的各种消极因素根据心理学原理提出解决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