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棉花产区种植结构调整的应对措施

来源 :棉花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m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全面了解湖北省潜江市棉花生产情况和2015年的种植意向,2014年11月下旬潜江市农业局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分析了2014年棉花生产形势和今后植棉趋势,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的宣传、种植结构调整的引导、植棉新技术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力度的应对措施,为棉花产区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关键词:湖北;潜江;棉花;种植结构;调整;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5)02-0051-03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5.02.012
  Countermeasures to Planting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Qianjiang Cotton Region
  Shen Jie1, Pan Jiusi1, Wu Junlong2, Li Xiaoping2,
  Huang Yongming2,Chen Zhengcai1, Zhu Yaxiong1
  (1.Cotton and Hemp Workstation in Qianjiang City of Hubei Province.,Qianjiang 433199, China; 2 Agriculture Bureau in Qianjiang City of Hubei Province., Qianjiang 433199,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cotton production of Qianjiang in Hubei province and the planting intentions in 2015, Qianjiang city agricultural bureau organized a special investigation in late November,2014.Analysed cotton production situation in 2014 and the future tre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Increase policy support propaganda, planting structure adjustment guidance, planting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provided the reference for the planting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cotton areas.
  Key words: Hubei; Qianjiang; Cotton; Planting structure; Adjustment; Countermeasures;
  0引言
  为全面了解湖北省潜江市2014年棉花生产情况和2015年的种植意向,正确分析国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后给棉花生产带来的影响,研究、制定棉花产区种植结构调整应对措施,2014年11月下旬潜江市农业局组织3个调查组对全市6个主产植棉区(镇)、12个村、120户农户开展了专题调查。调查采取访问棉农、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进行,通过调研总结了当前棉花生产形势和今后发展棉花生产面临的实际困难,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
  1潜江市2014年棉花生产形势
  2014年棉花生产总体形势为总产减、棉价跌、效益大幅下滑、棉花因灾影响大。
  1.1面积、总产减少
  潜江全市2014年棉花种植面积为20276 hm2,比上年减少4480 hm2,减幅为18.10%;平均皮棉产量为1605 kg/hm2,与上年持平;皮棉总产32.54 kt,比上年减少7.19 kt,减幅为18.10%。
  1.2市场启动缓慢
  因国家对棉花收储政策调整,收购企业和农发行等持观望态度,导致2014年新棉开秤比上年明显推迟。湖北银海棉业等棉花收购部门于2014年10月5日开秤收花,且棉价呈低开渐扬趋势,籽棉上市价格为5.80元/kg,11月中旬上升到6.30~6.36元/kg。120户棉农抽样调查,籽棉平均售价为6.12元/kg,比上年下降1.28元/kg。棉花市场一度呈现棉价低迷、棉农惜售、收购进度缓慢的状态,截止11月底潜江全市籽棉收购量仅30 kt,为上年同期50%左右。
  1.3效益明显下降
  据抽样调查,120户棉农植棉面积108 hm2,平均籽棉产量2955 kg/hm2,比上年减少105 kg/hm2,减幅为3.43%。棉田物料投入7437元/hm2,比上年减少429元/hm2,减幅为5.45%,其中肥料投入4317元/hm2,比上年减少1066.5元/hm2;农药投入1795.5元/hm2,比上年增加589.5元/hm2;种子投入1075.5元/hm2,比上年增加22.5元/hm2;调节剂投入126元/hm2,比上年增加13.5元/hm2。籽棉收入18084元/hm2,比上年减少4768.5元/hm2,减幅为20.87%。棉田总支出7585.5元/hm2,比上年减少639元/hm2,减幅为7.77%。棉花纯收入10498.5元/hm2,比上年减少4129.5元/hm2。据对运粮湖、总口等管理区10个2 hm2以上植棉大户调查,平均籽棉产量3090 kg/hm2,籽棉总收入19035元/hm2,棉田总支出16629元/hm2,其中农田租金4500元/hm2、机耕费675元/hm2、种子985.5元/hm2、做钵人工费300元/hm2、移栽人工费750元/hm2、肥料3697.5元/hm2、农药1395元/hm2、采摘收获人工费4326元/hm2,棉花纯收入仅2406元/hm2。全市2014年植棉总收入5.4809亿元,比上年9.2188亿元减少了3.7379亿元,减幅为40.55%,农村人均收入因植棉减收526元。   1.4因灾影响大
  2014年虽然没有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但5月下旬以来持续干旱少雨,棉田旱相较重,部分田块棉苗生长发育缓慢。梅雨季节虽然降雨不明显,但温度不高不低,造成 “两萎病”发生范围广、程度重,是1992年以来最严重的一年。据调查,全市棉田“两萎病”发病面积100%,发病株率平均26.7%,最高60.0%,病指平均14.9,最高29.5。7月20日~8月5日持续高温干旱,8月10日后旱情解除,又遭遇低温冷害,严重影响了棉花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棉田普遍受灾,生育进程偏迟。8月上旬至9月中旬长期低温阴雨,正常晴好天气只有12 d,而雨日长达21 d,且日均温度一直在20℃~25℃徘徊,特别是8月11~13日、8月31日~9月2日,这两段时间低温冷害日均温度在23℃以下,导致棉花蕾铃脱落严重,晚秋桃减少,烂铃增加,棉花产量和品质整体下降。9月20日以后,连续晴好天气利于棉桃开裂吐絮,但受前期气候影响,棉田损失严重。
  2潜江市2015年植棉趋势分析
  2014年,国家取消了实施三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棉价下降,植棉效益大幅下滑,同时因棉花机械化程度低,生长周期长,用工多而繁杂,比较效益下降,棉农植棉积极性受到重创,预计2015年潜江市植棉面积将大幅调减。对龙湾、浩口、王场、老新、总口、运粮湖等六个区镇调查表明,2015年计划植棉4000 hm2,比2014年的7724 hm2减少3724 hm2,减幅为48.2%。对120个植棉农户调查表明,2015年计划继续植棉的有66户,占55%,但计划植棉面积为32.9 hm2,比2014年的108.0 hm2减少75.1 hm2,减幅为69.5%,其中油菜茬占21.4%、小麦茬占78.4%、其他占0.2%。调减的棉田主要计划改种粮食,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主要改种水稻,水源条件较差的地方改种秋杂粮,计划改种的作物,水稻占38.7%、黄豆占26.4%、芝麻占15.0%、玉米占14.7%、蔬菜占2.7%、其他占2.5%。预计全市2015年棉花种植面积在 13334 hm2左右,品种以华杂棉H318F1代、鄂杂棉29 F1代为主,两者占75%以上。
  3应对种植结构调整的措施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调整,宜棉则棉、宜粮则粮的原则,适度调减棉田面积。稳定皮棉单产1500 kg/hm2以上的集中优势主产棉区,稳定效益30000元/hm2以上高产、稳产、高效棉田。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棉粮(菜)结合的高效模式,稳定基地规模,提高农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
  3.1加大政策扶持的宣传力度
  加大国家棉花生产补贴、良种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力度并抓紧落实,增强农民的植棉信心,稳定农民发展棉花生产的积极性。龙湾镇、老新镇、浩口镇、渔洋镇、张金镇、总口管理区、运粮湖管理区等棉花主产区镇要加大植棉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财政、农业等部门要及时组织发放植棉惠农补贴,湖北银海棉业、江汉纺织等重点龙头企业要积极参与棉花基地建设,采取统一供种、农资补贴、订单收购等形式,降低棉农植棉成本,增加植棉收益。同时农业部门要组织实施好部、省级棉花高产创建和棉花轻简育苗移栽项目,加大对植棉新科技的扶持力度,促进棉花生产技术的创新发展。
  3.2加大对种植结构调整的引导
  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强宣传,尊重民意,认真办好各类棉田改种示范样板和基地,改种示范样板和基地要实行规模种养,规范生产技术,确保增产增效。通过加大对改种作物生产技术指导,多层次组织现场观摩考察和技术培训等活动,充分发挥示范片和样板田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增强市场观念,积极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基地建设,加强产销衔接,保障改种作物产品适销对路,增产增效。具体措施:一是调整低洼棉田发展虾、稻共作模式,扩大虾、稻共作规模;二是调整飞沙地、抗旱死角及“两萎病”严重的低产、分散棉田改种为玉米、蔬菜等作物,提高粮食和特种经济作物比重,增加单位面积产能;三是调整水源条件好、片块集中棉田推行“旱改水”,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发展中稻同时,引导农民适度建设连片种养的虾、稻共作基地;四是鼓励优势主产棉区适度发展小麦(油菜)和西(甜)瓜与棉花、土豆与棉花、小麦(油菜)和花生与棉花、小麦(油菜)和玉米与棉花、小麦(油菜)和辣椒与棉花等的高效种植模式,进一步提高棉花生产水平和植棉效益。通过样板带动和基地建设,切实做到调棉增粮,调棉增虾,调棉增菜,调棉增效。
  3.3加大植棉新技术的推广力度
  面临植棉“低谷”,农业部门要当好稳棉增收的“排头兵”,加大对植棉新技术的推广和储备。一是加大科技兴棉项目的实施力度,实施好棉花高产创建和轻简育苗移栽等建设项目,扩大实施范围,提高实施标准,增加实施效益,在种植管理轻简化、机械化上下功夫,使项目区成为科技示范田、高产样板田;二是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病虫草综防技术、节肥和节水技术,大力开展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技术示范,完善麦后棉、油后棉为主的种植模式与栽培技术,开展棉花机播、机栽、机防、机管、机采技术示范;三是提高棉花生产专业化程度,示范推广适合油菜、小麦收获后的早熟、高产、抗病、适合机械化直播的品种和化学调控等促进早熟的技术,示范推广适用于棉花播种、中耕的中小型农机具,加快对棉区社会化服务机构的培育和扶持,开展“代育代栽、代管代收”服务,提高棉花生产的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四是加大植棉技术培训指导力度,积极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和棉花生产重要环节的技术指导,确保各项政策、信息和技术措施落实到户、到田。
  3.4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进一步争取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项目,潜江市的发改委、国土、水务、财政、农业等部门要积极争取资金,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业部门要会同各地科学规划植棉优势产区,引导农民实行连片种植,力争稳定13334 hm2“田南”片和“田北”片高标准棉田,做到旱涝保收,提高棉花生产的积极性,以稳定棉花生产,确保棉花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巩固潜江市的湖北省棉花生产大县的地位。 棉花科学vol.36,No.2陈仁校,等:赣北湖口县马铃薯与棉花连作高效模式调研2014年4月·棉业调研·
其他文献
摘要:组合CD135是由W53×Q10杂交配组选育而成,其母本选自优质陆地棉C1×海岛棉35×97中间材料(回交多年)选系材料W53,其父本为自选的高品质、抗逆性强、丰产性好品系Q10。2011年选配出强优势杂交棉新品种(组合)CD135。经品比及多点大面积生产示范,并经枯萎病、黄萎病重病田圃鉴定及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3年检测分析,表现出高品质、丰产性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抗枯萎病、耐
期刊
摘要:2008~2014年江苏省东台市连续7年实施棉花高产创建项目,取得了创建区内7年平均皮棉单产1780.5 kg/hm2,比全市大面积平均单产高585 kg/hm2,增产48.9%。作者总结了项目实施的主要技术措施和灾后应变管理措施,并浅述了实施体会。为今后棉花生产提供经验。  关键词:江苏;东台;棉花;高产创建;措施;体会  中图分类号:S562.0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通过在江西北部的湖口县丘陵棉区,进行马铃薯与棉花连作模式的示范,结果表明:马铃薯与棉花连作可以解决棉田冬季闲置问题,其效益是油棉连作模式的近两倍。是湖口县棉区农业高产高效发展好路子,值得在棉区推广应用,以确保棉田增收增效。  关键词:江西;湖口;马铃薯;棉花;高效  中图分类号:S562.0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5)02-0054-03  DOI:10.
期刊
摘要:通过在棉花上应用乐卫地3种不同配方含氧生物降解膜与普通地膜比较,研究其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生物降解膜比普通地膜增温、保温效果好,保苗效果好,棉花生育期缩短1~3d,对棉花单铃重、衣分和产量的影响差异不大。  关键词:新疆;棉花;降解膜;生长发育;产量  中图分类号:S562.0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5)02-0040-04  DOI
期刊
摘要:为筛选出鄱阳湖棉区适于机械化采收的最佳密度,于2014年设119625株/hm2、101220株/hm2、87720株/hm2和77400株/hm24个处理,分别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始果枝着生节位及高度、衣分和纤维品质等性状不同密度间差异不大,单株成铃数随着密度的升高逐渐降低,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分析表明鄱阳湖棉区棉花适于机械化采收较适宜的
期刊
摘要:以转基因抗病虫早熟棉品种邯686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设置4个不同播期处理,研究了洋葱茬后直播早熟棉的种植效果,结果表明:以5月31日播种的籽棉产量最高,为4044.0 kg/hm2,5月26日播种次之,为3948.0 kg/hm2,均比6月5日增产显著、6月10日增产极显著。因此,建议冀中南地区邯686洋葱茬后直播适宜播期是5月26~30日,最晚不应晚于6月5日。  关键词: 冀中南地区;洋葱
期刊
摘要:河北省是黄河流域棉区的主要棉花生产省份之一,通过对该省份植棉情况的调研表明,近几年由于受棉花收购价格低位运行、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植棉劳动强度大、自然灾害频发、涉棉优惠政策发布不及时等多重因素影响,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指导棉花生产,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北;棉花;种植面积;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S5
期刊
摘要:为了验证棉花化学打顶剂代替棉花人工打顶及抑制棉花顶端生长的作用,形成一套棉花化学打顶整体实施技术,用于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2014年利用由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研究室棉花化学调控团队提供化学打顶剂(M剂和Y剂)在新疆图木舒克开展棉花打顶试验。结果表明:化学打顶剂可以起到有效控棉株生长的作用,且比人工打顶更能改善棉田上部群体结构,提高棉田通风透光性,但对衣分、绒长、单铃重等影响不大,对产
期刊
中国书法艺术是在汉字造型基础上进行的线条运动和变化,在空间构成的位置关系中,孕育出独特的形式特色和美学意境。作为一种黑与白的视觉形象,观者眼中的书法艺术多有黑而无白,然而当人们缺失了对留白的认知,也就意味着其书法艺术空间审美鉴赏能力的缺失。  若我们开启另一种思维方式,越过书法中最基础的文字载体功能,最大限度地忽略字义、词义,直接将书法作品作为一种以黑色线条来呈现的美术作品进行审读,很多问题将会打
期刊
摘要:以3个核不育陆地棉为母本、3个常规品系为父本配制的杂交一代,对其产量和品质等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供试F1代中,在产量性状上,单铃重表现出较高的超亲优势,衣分在竞争优势上较为明显,普遍高于对照鄂杂棉10号,籽棉产量有8个组合具有超亲优势,皮棉超亲优势产量也存在着部分的超亲优势,但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竞争优势不明显,籽棉产量的竞争优势全部为负值,只有组合HN10×中41的皮棉产量超过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