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证据规则体系的宏观检视及改革建言

来源 :法商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th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证据规则体系历经40多年的发展,呈现出形式上立法文本多元、内容上侧重审前阶段取证规则及庭审阶段证明力规则、技术上以严格规则为主以灵活规则为辅等特征。这些特征直接导致证据规则重复与冲突、规则重心前置化、价值论与认识论规则配比失衡以及严格规则与灵活规则配置失当等体系性缺陷。要弥补上述缺陷,在形式上须改变证据立法文本多元的现状,整合现有证据规则,制定《刑事诉讼证据规定》,优化“法典+解释”的形式;在内容设置上,一方面基于审判中心主义的考量,侧重法庭证据规则体系的构筑,另一方面坚持以“价值论”为核心的多元理念,回归价值论规则的主体地位,并根据认知科学的发展状况,辅之以认识论规则;在立法技术上,须尊重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平衡规律,在价值论规则的制定上倾向于严格规则,在认识论规则的制定上倾向于灵活规则。
其他文献
<正>《北方金融》:自治区经济曾经有过九连冠的辉煌,但这几年我们的发展速度回调了,金融领域的风险也有所上升。在您看来,当前内蒙古自治区经济金融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杨海平:关于自治区经济金融发展,我看到区内、区外的一些专家都进行了高质量的解读和分析,我想从一个银行从业者和金融研究者的角度谈一些个人的思考。
期刊
甲螨是一类重要的土壤动物,体型微小,一般具有较厚的体壁。本研究针对甲螨这一特定类群,探讨了一种无形态特征损伤的DNA提取技术。通过结合试剂盒DNA提取法,并适当改进实验条件,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DNA提取流程。通过对提取DNA之后的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其主要的分类学特征均保存完好,可以作为凭证标本长期保存。本研究所提供的DNA提取技术既可以提取出足够的DNA又可以保留凭证标本,因此能有效促进甲
<正>2022年9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在发布会上介绍称,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开展节能节水行动,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坚决打好工业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绿色生产方式正在加快形成,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一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初步在钢铁、电解铝、水泥
期刊
机动车污染已成为大气污染的最主要的贡献者之一,其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尾气中CO、NO、HC的排放。而治理汽车尾气最有效的方法是催化净化技术,它通常以贵金属铂(Pt)、钯(Pd)、铑(Rh)作为催化剂活性组分来实现尾气中三种主要污染物的去除。但贵金属造价高昂,且易与尾气中SO2反应,造成不可逆硫中毒,致使催化剂催化性能下降,使用寿命缩短,因此研发成本低廉且抗硫性能优良的三效催化剂使其高效去除汽车尾气中的
<正>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共鸣,使得儿童获得了关于社会更加广阔的认知。同伴之间的合作,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而作为合作行为发生较多的建构游戏,大多数幼儿缺乏和周围同伴进行合作的想法与意识。因此,在建构游戏中促进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是目前幼儿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期刊
<正>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绿色低碳、节能降耗已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近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布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方案》和《水乡客厅近零碳专项规划》,探索一体协同落实碳达峰目标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着力打造长三角低碳发展样本到2025年,在青吴嘉两区一县分别完成上级下达目标的基础上,力争示范区能耗强度较2020年降低15%左右,碳排放强度较2
期刊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反馈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没有反思,教师只会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的教学,不会发现问题,不会有改进,更不会有提升。教师只有通过反思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才能促进教学,解决学生的困惑,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师生共成长。
我国是工业大国,在我国工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石油对于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各行各业都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积极推广绿色会计,然而,在发展绿色会计的过程中,我国石油行业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对我国石油行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共同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随后探讨成因,提出解决建议,以期我国石油行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更加全面、规范。
水下机器人是人类探索海洋、认识海洋的先进技术手段之一,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装备支撑。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水下机器人的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为代表研制的我国谱系化水下机器人在深海资源勘查和科学研究、深渊科考、南极和北极调查中的最新应用成果。结合当前水下机器人研究基础,展望未来水下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方向。通过研发适应极端海洋环境的深远海科考装备,实现从航次型科考模式向深海长期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