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资源诅咒 发展循环经济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y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资源诅咒”是一种已经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验证的经济学现象。本文在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展示了“资源诅咒”在山西的显现,提出了破解“资源诅咒”的一条有效路径,即发展循环经济,进而剖析了山西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最后对山西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资源诅咒;循环经济;政策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1-0152-03
  
  1 资源诅咒在山西的显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针对“资源诅咒”这一现象展开大量研究。Auty(1995)在对巴西经济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资源诅咒”(Resource Curse)这一概念,丰裕的自然资源是一种诅咒(curse)而非福音(blessing),即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而言,资源的丰裕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限制作用,资源丰裕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往往慢于资源贫乏的经济体。Sachs,Warner(2001)用实证方法证明了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负相关,并指出了产生资源诅咒的传输途径。徐康宁、王剑(2006)对“资源诅咒”效应在山西省的显现给予了证明。
  多年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表明,丰富的煤炭资源未能成为推动山西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反而成为山西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桎梏。近几年来,山西的各项经济指标因煤炭价格上涨而保持持续地增长。可以看出这种增长是畸形的,也是难以为继的。
  山西本省的工业部门不断萎缩,已经限制了山西的工业化进程,山西工业越来越集中于煤炭、冶金、焦炭、电力这四个与煤炭关系密切的行业。过度依附煤炭还造成了种种社会问题:除了直接间接的资源破坏、浪费与经济损失外,大规模开发煤炭还使得污染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所有山西人的生存安全。山西已经成为中国生态环境形势最为严峻的省份之一和世界级的能源消耗污染区。
  山西每开采1吨煤,就要消耗与煤伴生、共生的各种矿产资源8吨;每年因采煤排放的煤层气约116亿立方米,接近于“西气东输”的输气量;每年挖5亿吨煤,便使12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受到破坏,相当于“引黄工程”的总引水量。仅1993—2003年,山西因煤矿开采就有40余万亩水地变成旱地,每年因此而损失300亿元人民币。而山西煤矿安全欠账更高达380亿元。这些惊人的数据无不从侧面印证了“资源诅咒”在山西的真实显现。
  自然资源丰富的区域究竟会陷入“资源诅咒”的陷阱还是能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多样化,主要取决于具体机制环境和扶持经济发展的政策框架。健康的发展制度既是规避“资源诅咒”的法宝,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代际公平的可靠保证。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以山西为代表的资源型省份所存在的“资源诅咒”问题,本质上是缺乏可持续发展观而无法寻找到最优发展路径的问题。本文就是在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山西省情对“资源诅咒”的破解路径与政策措施进行研究。
  2 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破解资源诅咒的必然性
  2.1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山西作为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118座资源型城市中,煤炭城市有63个,山西就有11座,全国各省(自治区)资源型产业的地区生产总值区位熵,山西为28.82,占第一位,说明资源性产业优势强,属于资源型地区。由于长期单一依赖资源的传统线型经济发展模式,加固了自然资源要素排斥其他生产要素的逆向发展态势和低效资源配置机制,采富弃贫使得矿山服务年限大大缩短,产品初级化严重,自主创新受到遏制。只有改变以能源的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顺序,对输入端、生产过程和输出端对生产进行控制的循环经济模式,才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时间,为培育接续产业创造时间和空间优势,及早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避免矿竭城衰、城衰省败的悲剧,最终实现山西的可持续发展。
  2.2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解决山西环境污染的瓶颈问题
  近几年,山西接连出台了几项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政策,如关停整顿重污染企业、对排污企业征收高额排污费、实施环境污染“末位淘汰”、发放排污许可证等,这些措施虽然对环境治理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均属于末端治理,往往造成政府的监督成本过高、企业环境友好行为不持久等,产生个别企业偷排现象。难题的根源在于只要污染没有从源头上解决,就有排污的冲动。循环经济正是从输入端开始对污染的控制,能够从源头上遏制污染的冲动,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将废弃物再利用、再循环,变废为宝,进而对企业形成节能减排甚至零排放的推动力。
  3 山西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概况
  按照国家有关建设循环经济试点省的要求,山西结合实际,以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煤化工、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大力提高能源、水、矿产和土地等战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水平,同时带动农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全省确定30个循环型企业(其中20个工业企业、10个农业和服务业企业)、10个生态经济园区(其中3个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四个以企业为主体的生态工业园区和3个循环型高新技术及生态物流园区)、11个社区,11个县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煤炭产业在我省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没有煤炭产业的循环型发展,就谈不上山西经济社会的循环式发展,煤炭产业的循环型发展事关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头戏”。所以,山西要发展不能脱离煤炭而谈发展,同样山西发展循环经济也无法脱离煤炭产业的循环型发展来谈发展。近年来,作为山西省煤炭产业支柱的同煤、焦煤、潞安、晋煤和阳煤五大煤炭企业集团,根据循环经济本质要求在煤炭主产业链上向前向后延伸,实行闭合循环发展,至今已取得不错成绩。
  山西阳泉煤炭集团依托煤炭、铝土两大资源优势,形成了煤—电—铝,铝矿石—氧化铝—电解铝—铝材,煤—气化—化工三条产业链,建设的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集除尘、脱硫、空冷、污水闭路循环、煤矸石综合利用、铝电联产六位一体。山西焦煤集团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建成“煤炭—洗选—焦炭—煤化工—中煤矸石电厂—建材—煤机制造—矿用”产业体系,在汾阳建设了焦化园区,实现了煤炭、焦化和化产的循环经济。山西焦煤集团古交电厂循环经济模式具有煤电联营、坑口电厂、燃用劣质煤、环保脱硫、空冷节水等突出特点,利用中煤发电,辅机冷却水使用的是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和矿井废水,电厂废弃物粉煤灰用于生产建材和粉煤灰砖。
  山西大同煤炭集团所建设的塔山工业园是山西煤炭行业第一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以塔山矿井为龙头,配套建设选煤厂、坑口电厂、水泥厂和建材厂、高岭土煅烧厂,各厂之间实现副产品、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山西晋城煤业集团重点治理和利用矿井水、煤泥、煤矸石和瓦斯,洗煤废水处理工艺流程采用煤泥水以及闭路循环系统;2个瓦斯抽放泵站,实现了生活区住户和周边农村的瓦斯民用,煤泥和部分洗矸用于成庄综合利用电厂,剩余矸石填沟造地,使沟渠变良田。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形成了煤—电—化,煤—焦—化,煤—油—化三条主产业链,使企业走上了循环经济的道路,已建成屯留煤—油园区、高河煤—电园区、潞城焦—化园区、东古电—化园区4个循环经济园区。开展技术创新,提高发展循环经济济书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潞安矿业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主旋律。
  另外,在农业方面,山西优先发展草食畜、干鲜果、蔬菜、小杂粮四大特色产业和玉米、强筋小麦等优势产业,重点培育制种、中草药、水产和特色养殖等潜力产业,已经或正在建设3个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雁门关畜牧生态经济区,中南部无公害果蔬作物生态经济区和太行、吕梁两山干果杂粮生态经济区。
  4 山西发展循环经济所面临的挑战
  4.1 挑战之一 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缺位,存在循环经济发展“悖论”现象
  山西作为不发达中部地区,各地市在建立循环经济园区难免会承担由此带来的道德责任和经济损失,循环经济园区多是政府主导型的,迫于外部法律、政策压力,自身主动性不强,本文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循环经济发展“悖论”现象。这种现象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循环经济所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是我国高速工业化、信息化,而循环经济完整配套法律的缺失的大背景下,企业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一方面,发展循环经济产品成本较高,客户认知度低,缺乏全社会共识,部分非循环经济型企业存在“寻租”现象;另一方面,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循环经济型社会的呼声日益增多,地方政府也有提升政绩之嫌;在这两方面的冲突之下难免会产生循环经济发展“悖论”现象。
  4.2 挑战之二 现有的循环经济园区未能真正实现全方位的“循环”化
  园区产品品牌效应不显著,各类园区之间存在地域性限制,产品的高科技含量低。现有煤炭循环经济园区数量较少,层次不高,不足以从区域整体上拉动山西跨越式发展。全方位的“循环”化要求工业、农业、服务业三位一体,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山西的工业与农业脱节较严重、互动性差,农业经济区数量稀少,尚未真正实现循环式发展。高级服务业,如信息产业、生物产业发展迟缓,快速推动工业、农业向高层次迈进更是无从谈起。
  4.3 挑战之三 接续产业的规划、发展问题不容忽视
  发展循环经济无疑是山西当前及一段时期的最佳路径,但绝不能忽视了接续产业的规划、发展问题。不能重蹈东北老工业基地部分地区的悲剧,如吉林的辽源、通化、舒兰、珲春四个矿务局共20个煤矿中有14个已经和正在关闭破产,尚在开采的矿山许多已是富矿少、贫矿多,矿质差,售价低,生产经营十分困难,发展循环经济更是无从谈起,接续产业的培育也错过了最佳时机。山西循环经济园区在建园初期就必须将园区发展接续产业的规划问题及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早作打算、早受益,不作打算,迟早遭殃。
  5 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性建议
  5.1 构建并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法律政策体系
  国家鼓励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尚待完善。可以参考借鉴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的政策措施,如政府优先采购;免交销售税,折旧优惠;填埋税甚至焚烧税;生产抵税和可再生能源生产补助;企业所得税、设备销售税及财产税的相应减免;低息风险资本小额商业贷款;对初级产品征收高额出口关税,而对环境友好产品征收低税收等。另外,循环经济产品大多附加值较高,而征收增值税会对这类产品形成阻碍,所以建议对循环经济类别的产品免征或减征增值税。现有循环经济产品成本往往高于传统工艺产品成本,对此国家应及时更新“享受优惠政策的再生资源产品名录”以降低循环经济产品成本,同时地方政府要严把审查关,避免部分污染企业利用政策空隙进行“寻租”以谋求不正当经济利益的行为。
  5.2 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区域循环式开发,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建立适合山西特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保障体系。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职能,以创新型政府带动各个产业向循环经济迈进,努力塑造自主创新的思想文化和社会氛围,激发全山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来。针对山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的省情,应加大对现有煤炭循环经济园区的支持力度,壮大现有循环经济园区,发挥示范、牵引作用,以一带多,以点带面,逐步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最终实现高碳山西的低碳跨越式发展。
  5.3 发挥集群效应,打造循环经济行业标准
  山西比其他省市更多地聚集着众多煤炭及关联度高的大型企业,应实现区域内的强强联手,互利共赢,充分利用并发挥好集群效应。积极拓宽园区产品的销售渠道,化压力为动力,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储藏、运输各个环节,进行原产地标示,实行生产全过程环节标识制(对产品的原料、废弃物、副产品的来源及去向进行标识),打循环经济牌,联合省内循环经济园区合力首创并推行全国性的循环经济行业标准。
  5.4 依托煤炭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多建设几个农业生态园区,建园方式实现多样化,依托现有的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利用工业园区的技术支撑、交通便利等多重优势,在其边缘区域发展,也可在矿区复垦后的土地上依势而建,农业生态园区与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相互配链、互为支撑,构建复合型循环经济园区。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形成工业、农业互动态势,着力提高山西农业落后局面,让广大农民受益。
  5.5 依托煤炭产业,培育、发展接续产业
  破解山西“资源诅咒”关键应围绕煤炭问题展开,又应超越煤炭。大力培育、发展接续产业,应考虑到资源耗竭后的接续产业发展问题,从萌芽期就开展培育接续产业,逐步消化原有的沉没成本,解决区域资源耗竭后的产业转型问题,带动山西省层面的煤炭主产业转型。接续产业的选择要依托当地区域特色,交通便利区域可以发展现代高级物流业,植被丰富区域可以发展生物制药或农产品深加工,科技水平较高的区域可以发展新能源、机械制造业等。同时,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解决煤炭企业富余人员再就业安置问题,同时又是为接续产业培养、储备后继人力资本。既考虑矿区当前一段时间循环经济的发展,又考虑到矿区未来较长时期接续产业的培育。
  参考文献:
  [1]Auty,R.M.Industrial Policy,Sectoral Maturation,and Postwar Economic Growth in Brazil:the Resource Curse Thesis[J].Economic Geograpy,1995,71(3):257-272.
  [2]Sachs,J.D.and A.M.Warner.The Curse of Natural Resource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1.45:827-838.
  [3]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6(1):78-89.
  [4]周建军.山西:亟待破解的“资源诅咒”[J].中国改革,2007(3):48-50.
  [5]段建国.走出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7):140-151.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0822028)资助。
  [作者简介]胡琳娜(1980—),女,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决策、能源经济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从企业规模及企业创新两个角度对国外相关文献所涉的主要理论及观点提供初步检视,同时也对后续研究的展开方向作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国际化;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1-0045-02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正视自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中小企业成长的周期性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与成长的阶梯性的特点,动态地把握中小企业成长中高技能人才需求变化与社会高技能人才培养鉴定供给的矛盾,通过“反证”的思维角度积极探索了满足中小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培养与鉴定模式的理论逻辑。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高技能人才;成长阶梯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045-03
期刊
摘要:去行政化的原则,已经为教育体制改革,尤其是各级公立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的改革,指明了方向。“高州模式”的经验告诉我们,推进去行政化,给公立医院更多的自主权,就能还患者更多的满意。坚持去行政化的原则,公立医院的改革就能大踏步前进;阻碍去行政化的实现,公立医院改革必然会举步维艰。  关键词: 医改模式;医疗改革;高州模式;去行政化  中图分类号:R197.1;R197.3    全国的公立医院改革
期刊
摘要:从目前来看,“十一五”时期虽然遭遇了许多始料不及的多种困难,但成就辉煌。在举世受金融危机影响而陷入困顿境地的情况下中国将迎来百年不遇的发展机遇,盘点“十一五”时期的得失,有利于明确“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思路与方略。  关键词:“十一五”;“十二五”;发展机遇  中图分类号:F123    “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还面临不少问题与困难。在举世受金融危机影响而陷入困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中国石化行业为例,从经济学意义上对垄断行业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理论和现实分析,指出行政垄断所形成的种种弊端,重点结合中国实际提出相关规制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行政垄断;石化行业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1-0042-03    1 引 言  提起垄断,深为国人所诟病的领域不可谓不多:电信、铁路、石油、水电、金融…
期刊
[摘 要]在信息经济时代,消费者面临更多的信息选择,也接触到更多的负面网络口碑,负面网络口碑的影响效应得到了口碑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本文对网络口碑的负面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从性别、价格与品牌认知三个视角对网络口碑的负面影响效应进行了对策研究。  [关键词]网络口碑;负面影响效应;性别;价格;品牌认知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1-008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研发投入R&D以及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作用,此外还进一步地分析了人力资本不同组成部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我们在这里采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1982—200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研发投入R&D对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全国平均人力资本(用全社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数表示)对全要素生产率并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的不同
期刊
[摘 要]煤炭在我国能源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其价格受煤炭相关产业的价格影响,同时煤炭价格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相关产业的价格变化,因此对煤炭相关产业价格影响机制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选择了5个与煤炭高度相关的产业,建立了煤炭相关产业价格影响模型,并利用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找出6条煤炭相关产业价格影响路径,可以为政府部门进行煤炭相关产业价格宏观调控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以江苏省为例,针对绿色壁垒对化工行业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绿色壁垒在短期内对化工产品的出口产生负面影响,长期来看,绿色壁垒的设定可以提高江苏省化工企业生产工艺,优化其产业结构,进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促进江苏省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绿色壁垒;化工行业;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1-012
期刊
[摘 要]众多学者研究表明腐败对经济增长存在大小不等的负面影响,但也有一些国家存在高速经济增长同高腐败现象并存的“双高之谜”;本文选择 “金砖四国”作为“双高之谜”的研究目标国,选择影响经济增长的腐败及其他相关变量,在Mo建立的经济增长与腐败关系模型基础上建立分析模型,利用1994—2008年年度数据,实证分析腐败对“金砖四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实证结果显示“金砖四国”存在“双高之谜”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