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的来处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den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杭州大巴司机吴斌在被击中的那个瞬间,根本没有时间作价值判断,完全是在生死之间体现出的最高水准的职业尊严。
  某天中午,去珠宝店修一件首饰。正站着等,店里进来一对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围着柜台转了一圈之后,女生小声地说:“请问有没有那种不带钻石、 宝石,完全素圈的戒指?”
  一听就知,到了定情的紧要关头,男生要送一件贵重的信物,女生则是奥黛丽赫本的粉丝。而且,彼此又颇为对方着想:男生让女朋友自己来挑一枚可心的戒指,而女生则想着尽量替男朋友省钱。这种甜蜜、羞涩而又动人的微妙感觉,在旁观者看来,简直是每一则珠宝广告里拼了老命才能营造出来的煽情氛围。
  可惜,此时身着漂亮制服的店员非但不解风情,反而一秒钟变身白雪公主的后妈,摆出了国内奢侈品商店里最常见的“晚娘脸”:虽然勉强维持着僵硬的微笑,但是从身体语言到每一句对话,傲慢而又略带不耐烦地应付着。偌大的店堂里其实并没有其他客人,我一边替这对小情侣感到不值,一边又对这个店员的行为感到可耻,她只配给暴发户服务。其实珠宝销售本身是一个十分甜蜜的工作,因为你永远都在随喜和见证客人们的美好时刻。而此时善待一下囊中略显羞涩的情侣,举手之劳,成人之美,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相信随着日后的发展,这样的客人会给品牌带来有可能是终其一生的持续回馈。
  我们不要把话题扯到年轻人究竟该不该买奢侈品上面去,那是每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自由。我感兴趣的是店员这个研究样本。永远无法理解那些板着脸撅着嘴工作的人,因为无论你表现得有多不情愿,你都得做这件事,而你的不高兴除了导致对方不高兴从而让你自己更不高兴之外,别无它用。这样的人,即使天天在嘴上喊着“传播正能量”,他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职业尊严。
  在当下的语境中,“尊严”变成了一个很大的词儿,而且歧义颇多。有些人对于“尊严”的理解就是:办事儿不用求人,人们都得求我,到哪儿都是VIP,一张嘴就有话筒往前递。窃以为,这是“特权”,绝非“尊严”。对特权的追求,恰恰是没有尊严的人才拼命去做的事。
  去年到青海湖旅行,包车认识一个司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是每天笔挺的西装衬衫,永远提前十分钟到门口等,车子每天擦座套每天换,车上免费准备垃圾桶矿泉水湿纸巾和睡觉盖的薄毯。自带单反相机一台,默默拍下客人观景时的背影或远景,分别时送给客人。窃以为,这是职业尊严。
  做家具认识一个木匠。生意很大,手工极慢,对于我所想出来的所有省事儿提速的主意都嗤之以鼻。虽然我订的两件东西并不贵重,就相当于“不带钻石的素圈儿戒指”,但是量尺寸时他亲自来,为的是要“看看你家的壁纸究竟啥颜色,用这个木料行不行”,送货时他也亲自带着徒弟来,生怕安放的不合适,连我放的位置不合他意都焦虑得要命,抚摸着光滑的木头满眼爱意。窃以为,这是职业尊严。
  剪头发认识一个发型师。收费比大部分人贵,但是绝不染发,绝不烫发,绝不向客人推销任何东西。他的理由是:第一,用最简单的方式能让客人满意才算手艺;第二,我的专业是剃头的,不是推销的。窃以为,这是职业尊严。
  十年来用同一个保姆。前几天她第一次跟我请假一周。回家之后我发现她给厨房的垃圾桶认真的套上了七层垃圾袋。窃以为,这是职业尊严。
  反复看杭州的大巴司机吴斌在人生最后时刻的视频资料,每看一遍都沉默良久,对于这样的人,沉默是无以复加的致敬。他被击中之后的那一瞬间,根本没有时间做价值观判断、没有可能做是非得失的取舍,完全是十万小时级别的专业、严谨的积累而产生的直觉反应。他在生死之交展现出最高水准的职业尊严。
  这些人身上有一种引而不发然则绵绵不绝的力量。职业尊严在今天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我常常为很多“社会精英”级的人物工作。但是,即使在这个人群中,“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者有之、“卖弄风情扮演公知”者有之、“常在河边走主动去湿鞋”者亦有之。可见,职业尊严跟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甚至眼界都没有必然联系。
  我深深地迷恋每一个人全情投入于自己手艺时的样子,无关这手艺是写代码还是扫大街。不为任何人,自己就是最大的理由,不苟且、不应付、不模糊,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当做与世界呼吸吐纳的接口。这,就是尊严的来处。
其他文献
永铢觉得自己倒霉透了。  酒吧经营得一塌糊涂,已经关门大吉。这还不算,因为抽烟、酗酒、乱七八糟毫无节制的生活,身体垮了:严重肝硬化,下一步就是肝癌。  时日不多,他决定离开城市,找个安静的乡间疗养院等死。  他去见他的同居女友,告诉她自己要出国,她可以去找别的男人,但最好等他回来。女友不屑:“永铢,我们分手。”  他去见妈妈,让她好好保重。妈妈说:“永铢,你就骗我吧!你都一年半没来看我了,别拿出国
期刊
你有没有注意过你那个城里公园的人们,有趣得很哪!  公园里四时景色不同,人来人往,但常去的人却是固定的一批。时间长了,会渐渐分辨出一些熟悉的脸,这些人大半跟我一样独来独往,没有合唱团和舞蹈队作为退休后的新单位。  有两位大爷,夏天时穿过竹林边的小径,他们一定在石桌边下棋,偶尔有几个观棋的,他们的话会多些,无非是你的棋怎么臭,这么下怎么怎么糟糕,有人不小心给支个着,俩人又一起指责人家多嘴,观棋不语真
期刊
中国姑娘上完菜,就在旁边东倒西歪,朝鲜女孩却身体挺直,一直站立,上菜动作也更规范;  她们非常节俭,只吃一元的冰棒,从不买2.5元的雪糕,价格再低的东西也讨价还价;  她们只有20多岁,身高在1.65至1.7米之间,很漂亮,有不少中国的小伙子喜欢上了她们——  她叫白银玉,皮肤白皙,面容姣好,穿着齐膝桃红西服套装、黑色高跟鞋,长发在脑后束成马尾。  “澳洲牛肉粒”、“蟹黄小笼包”、“爆炒三鲜”……
期刊
你有这么喜欢的朋友吗?  据我认真观察,脑子不好跟脑萎缩一点关系没有,有段时间,我都开始怀疑我的大脑上有没有褶了,经常话说到半截,忽然忘了要说什么了,得站那想半天。有时候要拿件东西,挑帘笼的功夫,就给忘了,干呼“我那个那个那个哪儿去了?”有人搭茬儿,哪个啊?而我得从为什么会站在这开始倒着往前想。  我不认为自己这是病态,是因为经常有人忽然拉门进来,然后站那环顾四周,自言自语说:“诶,我来这屋打算干
期刊
本以为历经了少年时的迷茫、青年时的纷乱,一切都安定平稳下来的生活,该是顺风顺水的,谁料想——  这样的生活怎样走下去  离婚后,我一直带着孩子住在娘家。父母很疼我,虽然早已成年,却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要幸福很多。但是,前年冬天,母亲突然查出来胃癌,是晚期。面对母亲的重病,父亲六神无主。孩子没了姥姥的照顾,吃饭穿衣,都不再有规律。  半年后,母亲去世了。我开始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学着操持家务,接送孩子
期刊
你若不听,  便没有闲言。  禁锢就是,  你以为你做不到。
期刊
(五)  时间转瞬即逝,三年过去了,能源舰渺无音讯,支援遥遥无期。队员们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分工明确按部就班地筹备着能源。  夕阳西下,西村小心翼翼地弯腰放下怀中笨重的器械,机器人纯子体贴地走过来,为他擦了擦额角的汗水。西村望着纯子余晖下撩人的发丝和楚楚动人的双眸,感到自己沉醉了。他忽然有一种想法,或许回不去地球是件好事,因为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跟纯子在一起了,这里没有人会非议她机器人的
期刊
丰盈思想比满足口腹之欲更有意义。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舌尖文化,那么西方文化就是肚子文化。对西方人来说,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中国人则相信,民以食为天。孔夫子虽然说“君子食无求饱”,但他又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对中国人来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吃,如果一件东西不能“吃”,那它就是没有意义的。在长期的历史中,无论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普遍地面临着食物短缺的困境,即使在中国,舌尖文化也仅仅只是少
期刊
当家庭妇女的一个前提就是不能当林黛玉,当家庭妇女必须有麻木的心态,才能平衡自我。  小的时候从我妈妈的言传身教里,我体会到中国第一代女权主义者的威力。那时候为了表示反叛,我发誓不论女权。八十年代后期,我和老一代女作家杨沫女士及中国妇联领导和加拿大女权主义代表团有过一次会面。我非常幼稚地强调中国女性不需要女权,因为我们的妈妈早就女权了,我就盼着当家庭妇女!后来在英国,遇到英国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尽管
期刊
行动派从来不把时间浪费在夸夸其谈上。  周六晚上回南京,在候车大厅看到一队自行车爱好者,穿着专业的衣裤鞋子,拎着自行车前轮,有说有笑,浩浩荡荡。  上了高铁后我和其中的一个女孩子攀谈,原来他们是从南京骑到镇江,然后坐火车返回。这只是他们周末的一个小旅行,他们还去过山东、河南、浙江、安徽。  我看着姑娘晒出斑点的脸颊和稍显壮硕的大腿,觉得羡慕,发出了“哇!你们好厉害,真是羡慕!”的感叹。姑娘笑笑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