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想做的人,什么都不说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nimale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动派从来不把时间浪费在夸夸其谈上。
  周六晚上回南京,在候车大厅看到一队自行车爱好者,穿着专业的衣裤鞋子,拎着自行车前轮,有说有笑,浩浩荡荡。
  上了高铁后我和其中的一个女孩子攀谈,原来他们是从南京骑到镇江,然后坐火车返回。这只是他们周末的一个小旅行,他们还去过山东、河南、浙江、安徽。
  我看着姑娘晒出斑点的脸颊和稍显壮硕的大腿,觉得羡慕,发出了“哇!你们好厉害,真是羡慕!”的感叹。姑娘笑笑说:“这有什么难?你也可以!“
  我说:“我没有自行车。”
  她指指另一个高个子男孩说:“你看他,大伟,他也没钱买车,都是借别人的车骑。”
  我说:“啊?这样也行?”
  她就笑了:“为什么不行!我们每次骑行不是所有人都会去,他就借那些不去的人的车。一辆好车几千块钱,他还是个大学生,正自己偷偷攒钱呢!”
  我说:“我没经过专业的训练,坚持不下来!”
  她说:“我们今天出发的时候是二十几个人,中途有几个坐巴士回去了。坚持骑到镇江的有十几个,还有几个骑行回南京,我们觉得体力不够的就坐火车。现在公路交通很方便,坚持不住就坐车回去呗。”
  听她这么一说,我真不知道还有什么是不可以的。
  有个朋友,家是苏北农村的,北漂,拿着一个月6000元的工资,每早在地铁里看电子书,晚上吃着泡面打dota,再过4年就30了。他常常跟我抱怨,说到最后就一句话:“他妈的混个毛北京,还不如回农村。家里两层的小洋楼,至少吃的新鲜住的舒服!”
  我就说:“那就回去啊!”
  他就说:“怎么可能!”
  我说:“怎么不可能?明天递个辞职报告,然后买张火车票,不就回去了吗?
  而他总说:“得了别闹了。”
  我哪里闹了?辞个职,买张火车票,这很像开玩笑吗?
  我大学室友,她某天在一本旅游杂志上看到了一张照片,是一个女画家在巴黎街道边的小咖啡馆里给路人画肖像的工作照,喜欢得不得了,剪下来贴在床头,每天都和我们说她要去法国当画家。我们当然都笑她,说她在做梦。我们不断告诉她那些她比我们更清楚的事实:你父母是工薪阶层,出国要花很多钱;你根本没有画画基础;法语很难学,你甚至不会发小舌音;就算去了法国也不一定能留在那里,搞不好还是要回来……她不理会我们,在我们都忙着拍摄毕业作品不可开交的时候,她报名学法语。
  有一次我和她在图书馆熬通宵,我写分镜头,她在啃法语书。我熬得两眼发直,一抬头看到对面的她:左手边是一只大大的书包,高中生才会用的那种双肩背包,右手边是一个学校跳蚤市场上淘来的电子词典,面前堆着两三本字典和法语书,她一边念念有词一边写写画画,眉头微微地皱着,佝偻着腰。那一刻我被她感动得一塌糊涂,觉得她一定会成功。
  去年她赶回来参加我的婚礼,并送给我一副她画的小画。席间我们出来吹风,她烫着大波浪的长发过腰,染成大红色的指间夹着一支长长的女士香烟,竟然一点都看不出当年书海里啃字典的小女生模样。她说:“你记不记得有一次我们两个在图书馆熬夜啃书?我觉得你认真画分镜头的样子真好看,我差点动摇,想留下来和你们混中国的影视圈,哈哈!幸亏……”我接下去:“幸亏你坚持住了!”
  她说,她现在是一名摄影师,偶尔也在广场上给人画肖像,她说欧洲经济不景气准备回国,她说她还是没学会小舌音,她说你看你们都结婚了就我还混呢……她临走前我们俩都哭了,她说她很想回来,果然被当年的我们说中了。而我知道,她不会真的回来,因为,如果她真的想回来,那么一定是上网查最近的机票,就和当年她二话不说,把室友的钱借了个遍去报法语班一样。她的人生和我们是真的不同。
  我们总是一边抱怨生活的无聊一边羡慕着那些行动者,每个白天浑浑噩噩,一天当中做出的最大的努力就是思考中午该吃西红柿炒蛋盖饭呢还是炒米线呢,而每到晚上夜深人静扪心自问,又懊恼得恨不得登时死过去,并且咬牙发狠明天一定要怎样怎样。
  我想,每当我们说“我想怎样怎样”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真的想,而是想让别人看起来像是想怎样怎样。真正想的人,他们总是什么都不说,一扭头找人借个自行车,骑着就走了。
其他文献
有一种男人,每一次的爱,都在重复同一个桥段。  偶尔他还是会想起六○年代那种双排对坐、黄色的台北公交车,因为那种座位方式让他和那个女孩有长达半年的“相亲”时间,而那颜色根本就是他们爱情的象征。  那时候他在松山一家机械工厂当技工,晚上则在城内一家商工学校夜间部进修,高三那年的某一天,那女孩出现在他眼前。  他上车的地方是公交车的起站,所以通常都有座位,他习惯在上车之前买一个菠萝面包当晚餐,在车内乘
期刊
永铢觉得自己倒霉透了。  酒吧经营得一塌糊涂,已经关门大吉。这还不算,因为抽烟、酗酒、乱七八糟毫无节制的生活,身体垮了:严重肝硬化,下一步就是肝癌。  时日不多,他决定离开城市,找个安静的乡间疗养院等死。  他去见他的同居女友,告诉她自己要出国,她可以去找别的男人,但最好等他回来。女友不屑:“永铢,我们分手。”  他去见妈妈,让她好好保重。妈妈说:“永铢,你就骗我吧!你都一年半没来看我了,别拿出国
期刊
你有没有注意过你那个城里公园的人们,有趣得很哪!  公园里四时景色不同,人来人往,但常去的人却是固定的一批。时间长了,会渐渐分辨出一些熟悉的脸,这些人大半跟我一样独来独往,没有合唱团和舞蹈队作为退休后的新单位。  有两位大爷,夏天时穿过竹林边的小径,他们一定在石桌边下棋,偶尔有几个观棋的,他们的话会多些,无非是你的棋怎么臭,这么下怎么怎么糟糕,有人不小心给支个着,俩人又一起指责人家多嘴,观棋不语真
期刊
中国姑娘上完菜,就在旁边东倒西歪,朝鲜女孩却身体挺直,一直站立,上菜动作也更规范;  她们非常节俭,只吃一元的冰棒,从不买2.5元的雪糕,价格再低的东西也讨价还价;  她们只有20多岁,身高在1.65至1.7米之间,很漂亮,有不少中国的小伙子喜欢上了她们——  她叫白银玉,皮肤白皙,面容姣好,穿着齐膝桃红西服套装、黑色高跟鞋,长发在脑后束成马尾。  “澳洲牛肉粒”、“蟹黄小笼包”、“爆炒三鲜”……
期刊
你有这么喜欢的朋友吗?  据我认真观察,脑子不好跟脑萎缩一点关系没有,有段时间,我都开始怀疑我的大脑上有没有褶了,经常话说到半截,忽然忘了要说什么了,得站那想半天。有时候要拿件东西,挑帘笼的功夫,就给忘了,干呼“我那个那个那个哪儿去了?”有人搭茬儿,哪个啊?而我得从为什么会站在这开始倒着往前想。  我不认为自己这是病态,是因为经常有人忽然拉门进来,然后站那环顾四周,自言自语说:“诶,我来这屋打算干
期刊
本以为历经了少年时的迷茫、青年时的纷乱,一切都安定平稳下来的生活,该是顺风顺水的,谁料想——  这样的生活怎样走下去  离婚后,我一直带着孩子住在娘家。父母很疼我,虽然早已成年,却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要幸福很多。但是,前年冬天,母亲突然查出来胃癌,是晚期。面对母亲的重病,父亲六神无主。孩子没了姥姥的照顾,吃饭穿衣,都不再有规律。  半年后,母亲去世了。我开始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学着操持家务,接送孩子
期刊
你若不听,  便没有闲言。  禁锢就是,  你以为你做不到。
期刊
(五)  时间转瞬即逝,三年过去了,能源舰渺无音讯,支援遥遥无期。队员们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分工明确按部就班地筹备着能源。  夕阳西下,西村小心翼翼地弯腰放下怀中笨重的器械,机器人纯子体贴地走过来,为他擦了擦额角的汗水。西村望着纯子余晖下撩人的发丝和楚楚动人的双眸,感到自己沉醉了。他忽然有一种想法,或许回不去地球是件好事,因为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跟纯子在一起了,这里没有人会非议她机器人的
期刊
丰盈思想比满足口腹之欲更有意义。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舌尖文化,那么西方文化就是肚子文化。对西方人来说,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中国人则相信,民以食为天。孔夫子虽然说“君子食无求饱”,但他又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对中国人来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吃,如果一件东西不能“吃”,那它就是没有意义的。在长期的历史中,无论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普遍地面临着食物短缺的困境,即使在中国,舌尖文化也仅仅只是少
期刊
当家庭妇女的一个前提就是不能当林黛玉,当家庭妇女必须有麻木的心态,才能平衡自我。  小的时候从我妈妈的言传身教里,我体会到中国第一代女权主义者的威力。那时候为了表示反叛,我发誓不论女权。八十年代后期,我和老一代女作家杨沫女士及中国妇联领导和加拿大女权主义代表团有过一次会面。我非常幼稚地强调中国女性不需要女权,因为我们的妈妈早就女权了,我就盼着当家庭妇女!后来在英国,遇到英国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尽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