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地引导高中生设计生物探究性实验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j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这是一个关系教师能否上好探究课程的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教师在课堂上要设计一定的问题去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这样学生就会养成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
  关键词:引导;探究;设计问题;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79-1
  新课程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转变,由以前的满堂灌变成教师引导,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而教师只能充当课堂上的配角,从而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就是必须要改变过去的以传授和灌输知识“为目标”和为“主要目的”的课堂形式,而探究对这一要求显得更为重要,在探究中,使学生经历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引发学生科学探究呢?
  一、让学生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努力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对于中学生来说,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和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料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主要渠道,特别是现实的环境资料最容易引起学生的认识心理冲突,动摇学生的认知和学习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例如:人教版选修一“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一课,可以先设计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问题,教师可以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洗过衣服,用的水是冷水、热水、还是温水?为什么?这样的事例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有的放矢,又可以引起学生兴趣。众所周知,一切科学的知识都在于对它们的应用,而应用已经学过的生物知识,去分析、理解、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提出问题的快乐感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最终使学生养成动脑的良好习惯。
  二、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
  教学过程中可以出离常规,运用一些特殊手段锻炼学生的能力,启发学生自行获取知识,不能把实验变成简单的教师讲,学生做,按着课本做实验。”而应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教师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精心设问,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如: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设计实验。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
  教师可先提出启发性问题:我们日常洗衣服用温水,冷水,还是热水?学生自然会轻松得出温水这个答案,教师继续提问,温度的不同会对洗衣效果产生影响,这是通过对谁的影响呢?学生根据所学不难得出是影响酶的活性。
  2.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那么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学生不难得出是温度,教师可一继续提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学生不难得出应该设置一些温度梯度,如10、20、30等等一系列的温度。
  (2)教师继续问:根据所所给的材料(唾液淀粉酶、淀粉溶液、碘液等),我们应该根据什么来判断哪个温度下酶的活性高还是低呢?学生不难想出可以根据不同温度下蓝色(淀粉遇碘变蓝)褪去的快慢来判断。下面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步骤。
  3.教师布置学生写出实验步骤,并进行不同的组别的比较,可根据实际提出问题,进行完善
  例如本实验中学生会将淀粉保温后再加入酶,这里要注意引导,应该将酶也保温,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4.汇报实验方法
  A.取5个试管,编号后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各加两滴碘液。
  B.将各试管分别放入不同温度的水浴中保温。同时取等量的酶稀释液分别放入不同的温度中保温。
  C.相同时间后将酶加入对应的淀粉溶液中,反应相同时间。
  D.观察结果,并记录。
  三、培养学生自我实验操作和分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发现视野下有一较大的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图,但在图像上有一污点,影响了观察。
  (1)教师提问根据平时实验同学们请归纳,污物可能在哪些位置?学生很快得出在目镜、物镜或者在装片上。
  (2)请大家讨论,如果污物在目镜上你如何判断?请写出过程?
  (3)如果污物在装片上又如何呢?
  四、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依照人类认识的逻辑规律获取探究性知识的能力是经过教师长期的培养和训练逐渐形成的。也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这种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后,他们才能借助这种能力去总结规律,得出结论。例如:在做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这一实验时,两个学生在总结结论的时候出现了分歧,其中一个学生的结论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能进行呼吸作用,另一位同学得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都能进行呼吸作用,究竟谁是谁非?教师针对这一特殊情况,让学生反复进行实验来检验,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引导全班同学,相互帮助,共同探讨,达成一致,最终获得统一结论。
  探究实验完成,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如果教师引导到位,学生学得也会很轻松。教师引导方式可以有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那就要求教师先熟悉探究,明白探究过程中学生在哪些方面容易出问题,再从这点出发,去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样学生也会有更大的积极性,探究就更易进行。
  [参考文献]
  [1]方红峰.实验教学在新课程中地位和作用的再认.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10).
  [2]刘恩山.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与探究性学习[J].生物学通报,2004(01).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激发思维、发展情感、获取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信息,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审美的体验与享受。阅读教学应重视个性化阅读,深入理解文本内涵;运用有效阅读提问,促进深层次阅读体验;聚焦文本立足课堂,通过迁移提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阅读提问;知识迁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