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涂鸦,几乎是每个宝宝都会热衷的活动。涂鸦中,宝宝稚嫩的笔触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以及他观察、了解事物,探索世界奥秘的过程。通过涂鸦这面镜子,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内心的风景,体会孩子的真实感情,从而理解孩子,更好地去爱孩子。
宝宝涂鸦表达啥?
下面我给大家分析一下,孩子的涂鸦之作中暗藏了哪些我们所不知道的儿童心理。
第一种:线条与心理
线条清晰、力度适中:正常,情绪稳定。
线条模糊、细到看不清:缺乏安全感,胆小,自我压抑。
过于强劲,甚至把纸戳破:具有攻击性,发泄愤怒。
断断续续总是改变方向:犹豫,焦虑,想要隐藏自我。
喜欢画重复的东西,如不断的圆或迷宫:有自闭症倾向。
第二种:色彩与心理
6岁前只用红色正常;6岁后过度频繁地使用红色,有暴力倾向,对感情自控力差。
5岁前偏好蓝色,表示有分寸。6岁后大量使用蓝色,表示适应力好;但过度使用,表示孩子过于自我约束。
偏爱暖色:活泼,热情,精力充沛,心情愉快。
偏爱冷色:安静,爱思考,严谨,悲伤,心情烦闷。
喜欢很强烈的颜色:做事有激情,有领导才能,但属于易怒型,缺乏耐心。
喜欢阴郁的颜色:被动,含蓄,焦虑,多愁善感。
喜欢多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开朗,乐观,人缘好,受欢迎,但容易浮躁。
只用一两种颜色:冷静,谦让,不喜欢与人交往,不喜欢接受挑战。
第三种:人物与心理
(1)画谁:
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画他是孩子在对他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越多,表明对此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如爸妈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画的人物。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爸妈是离他最近、给予他关怀最多的人,也就是说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非常重要。
(2)手臂和手:
孩子在三四岁以前,不画手的居多,原因是此时的幼儿还未完全确立自我。逐渐长大后,他才开始画手。
如果手臂向上举开,表示快活、得意,自己所要求的都能获得满足。
手代表对环境的支配,伸得越开,支配力越强。
若手臂部分画得比较大,是属于好打架、占有欲强的孩子。
把手放下,贴近身体,则是比较温顺的孩子,也可能是受欺负、胆小畏缩的孩子,经常有挫败感,需要引起父母注意。
(3)耳朵:
孩子很少画或不画耳朵,可能有逆反心理,不喜欢听家长啰唆。
如果画了一个大耳朵,又不是卡通形象,那么孩子比较敏感。
(4)牙齿:
愤怒的孩子经常会画出夸张的牙齿,说明有情绪和言语攻击性。
(5)眼睛:
眼睛画得太大的孩子,比较敏感、多疑、偏执;
画睫毛的孩子,对美比较关注;
不画瞳孔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有回避倾向。
(6)腿和脚:
画的腿长长的,说明孩子渴望独立;
脚代表人的活动力,分得越开活动力越强;反之,则比较拘谨,不善与人交往。
如果画出非常大的脚,说明孩子有压力,有安全的焦虑。
第四种:环境与心理
(1)太阳:
太阳在孩子心目中是快乐、明朗的象征。
画光芒四射的太阳,说明孩子心情灿烂。
把太阳拟人化,画出眼睛、眉毛、嘴巴,表示孩子智力高,具有同情心。不过,受童话故事书的影响,很多孩子也会画出这种拟人化的太阳。
画黑色的太阳,则表示孩子对目前的生活非常不满。
(2)房子:
房子是人们生活的场所,投射内心的安全感。
房子巨大,代表渴望亲情或是有难以抑制的冲动。
像城堡一样的房子,代表了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如果房子外观丑陋,孩子可能把家看作束缚自由的牢笼。
如果房子没有门窗或用栅栏与外界隔开,则是孩子受挫的表现。
房子画得像庙宇,则是两个极端,孩子要么是天才,要么很怪异。
房子特别强调地面,表明孩子缺乏安全感。
瓦片画得很仔细,表明孩子追求细节和完美。
把楼梯画得特别长特别大,表明孩子不想回家,亲子关系有待改善。
在屋顶上画烟囱,表明孩子希望获得关心,向上的直烟暗示他需要出气筒。
(3)树:
树象征感情,投射人们对环境的体验。
树木画得很大,表示个性活泼开朗、蹦蹦跳跳。
树干画得细长,表示孩子和蔼安静、欠缺活力。
幼儿画树木,只有26%的孩子会画上树叶,因此不画树叶的多半是情绪稳定的幼儿,他能控制情感。
第五种:图形与心理
(1)喜欢画三角形的孩子: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头脑清醒,思路清晰,有很好的判断力和决断力,但缺乏耐性,容易急躁、发脾气。这类孩子通常喜欢数学。
(2)喜欢画圆形的孩子:凡事有一定的规划和设计,善于掌控时间,合理安排,喜欢按照事先的准备行事,他们多有很强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喜欢画折线的孩子:分析能力比较强,思维敏捷,反应速度快,但容易陷入相对紧张的状态中,情绪不稳定,时好时坏,让父母难以捉摸。
(4)喜欢画连环图案的孩子:比较仁义,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着想,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适应能力强,无论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很快融入其中。
宝宝涂鸦表达啥?
下面我给大家分析一下,孩子的涂鸦之作中暗藏了哪些我们所不知道的儿童心理。
第一种:线条与心理
线条清晰、力度适中:正常,情绪稳定。
线条模糊、细到看不清:缺乏安全感,胆小,自我压抑。
过于强劲,甚至把纸戳破:具有攻击性,发泄愤怒。
断断续续总是改变方向:犹豫,焦虑,想要隐藏自我。
喜欢画重复的东西,如不断的圆或迷宫:有自闭症倾向。
第二种:色彩与心理
6岁前只用红色正常;6岁后过度频繁地使用红色,有暴力倾向,对感情自控力差。
5岁前偏好蓝色,表示有分寸。6岁后大量使用蓝色,表示适应力好;但过度使用,表示孩子过于自我约束。
偏爱暖色:活泼,热情,精力充沛,心情愉快。
偏爱冷色:安静,爱思考,严谨,悲伤,心情烦闷。
喜欢很强烈的颜色:做事有激情,有领导才能,但属于易怒型,缺乏耐心。
喜欢阴郁的颜色:被动,含蓄,焦虑,多愁善感。
喜欢多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开朗,乐观,人缘好,受欢迎,但容易浮躁。
只用一两种颜色:冷静,谦让,不喜欢与人交往,不喜欢接受挑战。
第三种:人物与心理
(1)画谁:
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画他是孩子在对他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越多,表明对此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如爸妈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画的人物。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爸妈是离他最近、给予他关怀最多的人,也就是说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非常重要。
(2)手臂和手:
孩子在三四岁以前,不画手的居多,原因是此时的幼儿还未完全确立自我。逐渐长大后,他才开始画手。
如果手臂向上举开,表示快活、得意,自己所要求的都能获得满足。
手代表对环境的支配,伸得越开,支配力越强。
若手臂部分画得比较大,是属于好打架、占有欲强的孩子。
把手放下,贴近身体,则是比较温顺的孩子,也可能是受欺负、胆小畏缩的孩子,经常有挫败感,需要引起父母注意。
(3)耳朵:
孩子很少画或不画耳朵,可能有逆反心理,不喜欢听家长啰唆。
如果画了一个大耳朵,又不是卡通形象,那么孩子比较敏感。
(4)牙齿:
愤怒的孩子经常会画出夸张的牙齿,说明有情绪和言语攻击性。
(5)眼睛:
眼睛画得太大的孩子,比较敏感、多疑、偏执;
画睫毛的孩子,对美比较关注;
不画瞳孔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有回避倾向。
(6)腿和脚:
画的腿长长的,说明孩子渴望独立;
脚代表人的活动力,分得越开活动力越强;反之,则比较拘谨,不善与人交往。
如果画出非常大的脚,说明孩子有压力,有安全的焦虑。
第四种:环境与心理
(1)太阳:
太阳在孩子心目中是快乐、明朗的象征。
画光芒四射的太阳,说明孩子心情灿烂。
把太阳拟人化,画出眼睛、眉毛、嘴巴,表示孩子智力高,具有同情心。不过,受童话故事书的影响,很多孩子也会画出这种拟人化的太阳。
画黑色的太阳,则表示孩子对目前的生活非常不满。
(2)房子:
房子是人们生活的场所,投射内心的安全感。
房子巨大,代表渴望亲情或是有难以抑制的冲动。
像城堡一样的房子,代表了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如果房子外观丑陋,孩子可能把家看作束缚自由的牢笼。
如果房子没有门窗或用栅栏与外界隔开,则是孩子受挫的表现。
房子画得像庙宇,则是两个极端,孩子要么是天才,要么很怪异。
房子特别强调地面,表明孩子缺乏安全感。
瓦片画得很仔细,表明孩子追求细节和完美。
把楼梯画得特别长特别大,表明孩子不想回家,亲子关系有待改善。
在屋顶上画烟囱,表明孩子希望获得关心,向上的直烟暗示他需要出气筒。
(3)树:
树象征感情,投射人们对环境的体验。
树木画得很大,表示个性活泼开朗、蹦蹦跳跳。
树干画得细长,表示孩子和蔼安静、欠缺活力。
幼儿画树木,只有26%的孩子会画上树叶,因此不画树叶的多半是情绪稳定的幼儿,他能控制情感。
第五种:图形与心理
(1)喜欢画三角形的孩子: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头脑清醒,思路清晰,有很好的判断力和决断力,但缺乏耐性,容易急躁、发脾气。这类孩子通常喜欢数学。
(2)喜欢画圆形的孩子:凡事有一定的规划和设计,善于掌控时间,合理安排,喜欢按照事先的准备行事,他们多有很强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喜欢画折线的孩子:分析能力比较强,思维敏捷,反应速度快,但容易陷入相对紧张的状态中,情绪不稳定,时好时坏,让父母难以捉摸。
(4)喜欢画连环图案的孩子:比较仁义,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着想,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适应能力强,无论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很快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