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需要什么样的MBA——外企篇

来源 :中国MB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tgu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言人:
  a.IBM公司大中华区招聘经理
  张榕
  b.BEA系统中国区人力资源部经理
  薛敏皓
  c.朗讯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
  郑彬
  d、摩托罗拉(中国)领导力、学习与业绩优化部经理 林钢
  e、爱立信(中国)人力资源经理
  李敏
  
  
  一、企业的需求:
  
  张榕:
  总体来说,MBA既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又接受了系统的管理理论的培养,是人力资源市场上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人才群体。企业在招聘管理相关的职位时,对MBA还是比较青睐的。然而,根据我们公司部门经理的反馈,招聘人才时,他们还是首先会从职位需求出发,列出对人才的素质和经验的要求。除非是管理相关的职位,大多数经理在招聘要求中不会特别提到MBA。企业在选拔人才时,最注重的还是人才的实际经验和素质。MBA教育是获得素质的途径之一,通过其它途径成长起来的优秀人才,同样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不过,在招聘管理类的工作时,名校的MBA还是会被更多的注意到,他们大多数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赢得了良好的信誉,越来越多的管理职位的招聘需求中提到了MBA。
  
  郑彬:
  我们也招聘过MBA,这些人有他们自己的优势,考虑问题比较全面。但是也有从MBA院校出来以后,认为自己全能,其实不是这样的。读MBA只是具有了一个发展的平台而已,要有更大的提高,必须在工作中去磨练。我们认为刚从MBA毕业而没有做过多少实际工作的人,还要补充足够多的经验才可以。我们招聘的时候,一般会让应聘的人做一个合作项目,看他们在其中的表现。我们会选择那些既能表现自己,又可以照顾到别人考虑到别人的人。也就是说,关键是看他们的协调能力。另外我们招聘还要看专业,不一定任何时候都优先考虑MBA。比如我们找的一些研发人员.就一定要相关专业的。企业招聘人才,要看企业的需求。即使是做管理,也不会一上来就让MBA做管理,我们不相信没有充足经验的人可以做好管理。
  
  林钢:
  我们看见的很多企业并不是把MBA作为招聘人才的第一选择。我所供职过的企业似乎也没有刻意招聘过MBA。同样,很多招聘条件在一开始都是相关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直到第七或者第八条讲学历的时候才说到MBA教育经历。我自己也读过MBA,我觉得它和别的专业的不同可能就是它的教学是交互式的,采用小组讨论案例教学的方式,但如果一个MBA没有数年实际工作经验,那么他和一个在实战中摸爬滚打过很多年的人相比,或者是一个管理学的硕士,经济学的硕士相比,不一定有优势。而且,MBA是个很大的范畴。招聘MBA要看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校差别很大。当然我不是说加州伯克利的MBA就一定比一个普通的州立学校好。实际上”好”主要是指师资好,他们多是一手搞教研,一手做企业项目甚至兼任‘财富500强’的管理顾问。国内有的MBA院校教授百分之八十以上没有管理实践经验,教学结果当然也就不一样。MBA不同于经济管理硕士,后者在工作中分析的比重多一些,而MBA倾向于企业管理运作。如果我是招聘者,我不会过于看重MBA文凭,而主要看他的能力、经验、潜力,有没有责任心和进取心,在工作过程中遇到挫折如何反应,以及个人品格。这样的综合素质比单纯的MBA证书更有用。
  
  李敏:
  我在好几个公司工作过,都是做人力资源工作。对MBA,我很同意刚才张榕的看法,真正的企业选择人才的时候,只会看企业要什么人,对方有什么能力,是不是符合我们的需求。即使招聘了MBA,也不是因为他有MBA学历,而是因为在MBA学习中获得的能力。我们发现MBA有好几种。有的没有多少工作经验,而希望读完了就可以直接参与管理,有的具备工作经验,但希望获得提升,以后谋求更好的职位,这种我也不太提倡,他们只是为了改进报酬而读MBA,想通过MBA这个跳板去达到目的;再有就是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再去读MBA,希望工作中的那些思维的片段,那些“珍珠”通过MBA教育的“线”串起来。MBA的课程多是案例,我们更感兴趣的是他们如何在企业中运用这些案例的经验。我曾经和我们的经理交流,他们更加提倡利用在企业里的业余时间去读一些MBA的课程,这种更好一些。
  
  林钢:
  我发现不同的企业对MBA的态度也不同。有的企业可能更热衷一些,把MBA当万金油,对他们期望特别高,希望他们一进去马上就能做出奇迹来。外企任用MBA的历史和任用MBA的数量,和国企相比差别很大。因为对MBA用的多、时间长,对这个群体有切身感受,对他们的认识就客观一些。
  
  主编:
  最近泉州有一个人拿了博士,在家请了120桌。而在北京等大城市,现在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我国对MBA的认识有这样那样的误区。国外的MBA教育,一种是初级的,本科生读完大学之后读MBA,第二种就是层次更高的,比如送一些有意提拔的中层干部去读EMBA,而企业老总多参加短期培训班,针对特定目标学习。我们国家的MBA教育发展才十年,EMBA教育去年才开始,老总也去读,一般员工也去读,培养目标不同,素质高下也不相同,这也造成了社会和用人单位对MBA认识的不同。
   林钢:
  概括起来,使用MBA的主要是这样一些领域综合管理、业务拓展、人力资源、财务以及供应链管理等等。用MBA关键还要看你是什么岗位。有的岗位根本就没有必要招聘MBA。
   李敏:
  企业对MBA的需求,在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是不同的,比如企业在发展期和成熟期对MBA的需求就有所不同。
  
  薛敏浩:
  我们公司可能和你们不一样,是进入中国没几年的新公司。我们公司对MBA的态度和张榕所说的相似,根据应用和职务的需要去遴选。我们用过一些国外学成回来的MBA,他们的待遇相对比较好,但前提是他们此前应该在中国做过一些业务,在国外也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同样的工作如果给不是MBA的人来做的话,或许质量上就有差别。我们任用人员看重他的组织能力。出于对人员的培养考虑,我们可能推荐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去读MBA,因此我们和几个高校都有密切联系,我们最近还有两个员工去了一家管理学院。有的公司把MBA当广告,认为我有哈佛、沃顿的MBA怎么怎么样,这种心态其实是不端正的。
  根据我们在亚太地区的招聘情况,我们主要是看我们有什么样的职位需求,而不是有意的看你是不是MBA。
  
  二、MBA给我们带来什么:
  
  薛敏皓:
  对。有人就对我说过,读MBA最大的收获其实是你的人际关系圈子。这些同学本身也是财富,能和他们交流,分享,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
  
  郑彬:
  大家上MBA,一种情况是自己做企业,当老板,到一定时候,感觉自己前面没有方向了,就会考虑是不是自己的知识能力有盲点,就会想到上MBA班学习,学习可能开拓他们的视野,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打开眼界。凡是这种类型的MBA学员,往往能通过学习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另外有的员工很有发展潜力,公司主动出资让他读MBA,向管理者方向发展。这种人有很强烈的方向感,因而不会浪费这个机会。有的年轻人觉得现在工作不开心,希望通过上学提高水平之后跳槽,但成功的少。总体上说,更多的人学MBA是有收获的,能获得比学费更大的价值。MBA是一个平台,一种学习氛围,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总会有收获的。
  
  林钢:
  读MBA不应该只是从书本学习,也不是单纯从课堂和案例本身学东西。成年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靠自我不断的反思,以及他人的反馈,尤其是从你的那些身处各行各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同学那里,而这正是MBA的最大优势。
  
  郑彬:
  有一个例子就是我一个同学,考试没有过,按惯例成绩单要贴在墙上。刚好有一个单位来了几个人,他就跟老师说,能不能不把我成绩单贴墙上,这里面有我领导和下级,您也得照顾一下我的隐私。老师同意了。吃饭的时候他对我们说,我比你们收获大,我不及格,是因为我学的是思想,而你们学的都是知识。我五十九和你们的六十一没有区别。
  
  张榕:
  我观察一些优秀的MBA有两点比较突出。第一,他们接受过全面的管理理论的教育,在实践过程中,这些理论能够使他们更有效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对问题的关键把握的更准确,成长的更迅速。第二,他们具有更宽的视野,能够不断的去接受新的东西,有更多创新的思想和做法。这些素质对团队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潜移默化在沟通中帮助了其他人员的思维的转变。但并非所有的MBA都有如此的表现。还是有某些MBA似乎不能把学到的知识有效的结合实际,进行应用,使得某些用人经理和同事对MBA有不同的看法。
  
  三、MBA有明显优势吗:
  
  张榕:
  基本上还是因人而易,很难一概而论。有一些好学校的有经验的M8A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确表现出众,公司在培养后备管理力量时,当然会优先考虑他们。然而,在我们的优秀后备团队中,他们的教育非常的多元化。到目前为止,MBA并没有明显的优势。这也许跟我们国家MBA教育起步较晚有关系。如果MBA教育确实能够紧密切合企业的实际,相信具有相关经验,又同时具备理论高度的MBA应当具有一定的优势。
  
  李敏:
  拥有MBA学位的人员在获得你所说的能力时更有优势,思维更开阔一些,起点会高一些。
  
  林钢:
  好像没有任何一个公司研究过MBA的投入产出比是否比别人高,或公司的领导干部里MBA所占的比例由公司业绩是否一定成正比。因为这个意义不大,否则就一定会有人研究。
  在美国,以前的观念是企业培养一个人,70%是通过培训,20%是安排他在不同的岗位上进行锻炼,获取工作经验,10%是个人指导(coaching)。而现在新的培养模式中,70%是安排不同的项目、工作岗位或环境来锻炼员工,20%是上级对下级的个人指导,只有10%是培训,比如读MBA。在特定阶段把一个人放在M8A教育里是一个培养的好途径,但不一定是必要途径。
  
  郑彬:
  公司愿意投资让员工去读MBA,就是相信通过这种教育他可以得到提高。究竟是花钱去培训增加某个人专业特长的多呢,还是支持员工读MBA的多呢。我认为让员工读MBA的多,因为MBA和其他学位是不同的,它是更普遍的训练,而不是深入培养某个专业领域的科学家。
  
  四、跳槽问题
  
  李敏:
  MBA跳槽的原因应该在两方面。一方面学员本身学到更多的东西,能力提高了,回到企业以后,需要相对大的空间和发挥渠道。另一方面,有的企业送员工出去的时候,并没想到回来以后要给他一个更大的空间。
  
  林钢:
  公司应该首先考虑,岗位本身是不是需要这样的培训?这些投资现在有没有必要,如果没有任何必要,比如只是出于奖励员工的目的,送去读MBA,而学完以后工作职责却依然如故,无法满足他的发展要求,反而容易跳槽离去。
  
  五、实践经验:
  
  林钢:
  关于MBA教育与实践经验的关系,我打个比方,MBA教育就是教你使用十八般兵器。但如果你从来没使过,就算你学了该怎么怎么用的各种套路和理论,你能马上打好仗吗?
  
  张榕:
  其实就MBA而言,我觉得对一个MBA的理解, 第一是要有工作经验,第二是要有理论修养,第三是有某些领域的专业训练。否则就不是百分之百的MBA。我们在招聘时,非常看重MBA的工作经验。如果只是单纯的MBA教育,而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选择的可能性会打折扣。目前大多数的MBA还是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虽然不是很深,总体是在我们的期望值之内。
  
  李敏:
  MBA就是给你一些工具(tools)和方法(methods),用到工作里去。
  
  主编:
  所以说,虽然你们没有有意的去选择MBA,但事实上你们已经自觉不自觉的倾向于它。一个是你们很多人自己已经在读MBA,再一个是你们在用人当中也发现读过MBA的和没有接受过这种训练的人,在能力上常常是有差别的。
  
  六、MBA与企业的融合:
  
  主编:
  有的企业引进了高素质的空降兵,比如名校出来的MBA,但并没有和企业很好的融合。比如,现代化的管理在家族化企业里,就经常是没有用处的。
  
  林钢:
  任何一个卓越的企业,他的成功不是依赖于一个或者几个优秀的经理人。如同《从优秀到卓越》书中写道,一个企业可以十几二十年的保持高于大盘三倍以上的市盈率,肯定不是只靠某个卓越的领导人,而是靠一套卓越的机制。有的空降兵很卓越,但与企业的机制和理念太格格不入也就无法施展能力。
  
  郑彬:
  职业经理人加入民营企业,还得看看他的老总是不是以正当思路在经营企业。所以说,一个经理人,只能管好下级还不是能耐,能管好上级才是能耐。
  
  张榕:
  一个企业要成功,需要抓住市场机遇。作为职业经理人,则要根据市场变化帮助调整管理模式,让管理配合好企业的发展方向。MBA的管理理论需要放到市场里去锤炼,学校拿最新的案例来教MBA,就是在按照市场的变化教学。MBA应该把理论取长补短,应用到市场中来。职业经理人必须有能力把理论应用到具体的企业战略发展当中,适应企业的变化。
  
  七、关于MBA阶层:
  
  主编:
  国外MBA教育的成功例子,大家知道,就是起源于哈佛。而哈佛毕业生第一个为世人瞩目的例子,就是四五十年代,一些毕业生成立了一个叫兰德的机构,名声很大,有时候甚至给国会提供咨询,制订一些方案。七千年代美国最富有的企业家里有一百多个哈佛毕业生,占相当高的比例。而七十年代毕业的一批人到九十年代,又比他们的师兄强,活跃在世界企业界,也由此奠定了MBA的地位。美国大企业里的老总基本都有MBA经历,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有阶层。我们国家目前毕业和在读的MBA只有五万人左右,现在每年毕业一万多人。中国的这个阶层远没有形成。
  
  张榕:
  为什么说读MBA的人跟同学交流收获很大。因为这些人经过同样的教育,承袭了统一的思维方法论,统一的思维模式,彼此之间更容易沟通。
  
  薛敏皓:
  这就象独木船,大家一起喊号子,步调一致,速度就快一些。
  
  林钢:
  但这样的话,可能就没有创新了。
  
  张榕:
  其实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是不同的。比尔·盖茨就是企业家,而不是经理人。
  
  八,给MBA的忠告:
  
  林钢:
  我在选管理人员的时候除了看必要的经历和能力外,主要看三个方面。第一是有没有上进心。我在外企做了十四年,到过五家大公司,我一直坚持这一点,首先是看你有没有不断挑战自我的信念,不断成长的追求。我参加中央台的一期《对话》节目,让我面试一个人。我的一个问题是,假如今天是你的追悼会的话,你希望你的悼文怎么写,这个问题可能太损了一点。有的人听了这个问题一下子就懵了,不知道我到底想问什么。其实你希望人家记住的往往是你这辈子最希望取得的成就,因此他们的回答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表现了他们的追求所在,侧面反映出有没有(motivation)上进心。
  第二是事业心。事业心并非是以能力为基础的,即使再有能力,但没有对自己所最追求的事业的热诚,这样的人还是不要得好。
  三是不断总结的能力。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但如果下次犯同样的错误,同样的失败,就说明你没有学习能力。一定要保证下次不跌同样的跟头.甚至是别人跌过的跟头。有人以为上过MBA就至少可以保证有一个永久的金饭碗,其实错了。上MBA可能会帮你掌握一种能永久获得一个金饭碗的能力,这取决于你的悟性,即不断总结的能力。
  
  李敏:
  我们在前往某个公司求职的时候,首先要看公司本身的文化,公司的核心价值是哪个方面。不同的公司,会围绕不同的价值观来选人。比如我工作过的OEM就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在应聘的时候首先看公司的文化是什么,公司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这样一研究,就知道这个公司是不是你想要去的公司。
  
  张榕:
  一个职业经理人进入一个公司,要注意把学的东西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而不是只想着来了以后把自己的思想方式带进来,要把自己的想法应用到这个商业环境当中,和公司融合。企业需要人才,人才在企业找到平台,最后达到双赢。
  
  薛敏皓:
  对于从学校出来的MBA,我们希望他们能更有耐心,而不应该觉得比别人有更优越。他们需要在实践中锤炼自己,运用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我们员工中表现好潜力大的,也常常被就推荐去读MBA,我们正在运作这个人才培养机制。
  
  九、忠诚是对职业道德而言的:
  
  林钢:
  有人分析美国安然公司和安达信的事件,就说关键的一点在于美国的CFO都是从商学院出来的,学的是一套华尔街商业价值观,比如追求绝对的股东回报率、股票市赢率等东西.因为他们的绝大部分收入直接和他们的股票期权挂钩。他们多数不是注册会计师,没有形成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因而产生了违规操作。此后的美国公司据说一度都从英国的CPA 中雇佣CFO,因为英国的CPA有职业道德.视荣誉高于生命。
  
  薛敏皓:
  所谓的忠诚(loyalty),是指忠诚于职业道德,而不是狭隘的忠诚于某个公司。忠诚也要求为人一定要正直。
  
  李敏:
  一定要在乎你的团队。
  
  林钢:
  创造好的环境是激励的窍门。有一个特别善于激励部下的管理者说,他的窍门就是给部下营造好的环境,是人才自然就会进发出力量,不用扬鞭自奋蹄。
  
  郑彬:
  做管理不但要有智,还要有德,为人的态度很重要。学习要选择好自己喜欢的专业,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
其他文献
笔者从事MBA教学工作多年,此间目睹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经过MBA教育后,能够成功地对自己重新定位,走上令人满意的职业生涯道路.其间也发现有若干已居企业管理高层的中年人, 因远离学校多年而难以跨越MBA联考门槛,不得不对MBA教育望之兴叹.2002年国家批准开办的EMBA教育向他们敞开了大门,对学习的迫切需求,使他们愿意接受EMBA教育的“天价”学费。经过学习,他们对收益也有深刻体会。  但由于E
期刊
北京城,如此可爱的一个地方。我住在海淀区,这里满大街跑的是月薪上万的小程序员儿,还有痛骂计算机专业无美女的项目经理,他们大脑袋、厚眼镜、因熬夜而布满血丝的眼睛,因不见阳光而酷似吸血鬼的脸,穿一个星期不洗的T-SHIRT,很有很有味道的,他们供楼不供车,他们翻开报纸只盯住北边的楼盘,倒不是因为关心奥运村,实在是想离公司近一些。我,衷心地喜欢着这个区。  有女友去国贸那边应聘工作回来,一脸幸福状地向我
期刊
抢占高端教育市场  中山大学副校长 徐远通教授    在我国发展EMBA教育,最主要的是经济改革、经济发展的需要。2001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11000亿美元,GDP全球排名占第6位,进出口贸易5000多亿美元,仅出口就2600多亿美元,也就是说整个GDP的价值中有1/4是靠出口创造的。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需要优秀的经理人,在加入WTO的背景下,中国与世界的竞争其实也是优秀经理人的竞争,
期刊
随着MBA学位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提供EMBA教育,以吸引有相当工作经验的在职的管理人员。然而,并非所有的EMBA项目都是相同的。许多潜在的学生也并不完全理解EMBA是什么。  芝加哥大学是EMBA项目的先行者,在1943年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EMBA项目。这个项目是为那些具有升迁至综合管理层的能力并在将来成功领导团队的中层和高层管理人员而设计的。从那时起,EMBA项目的成长是显而易见的
期刊
唐骏,现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1994年加入微软公司,曾担任开发部门高级经理,微软全球技术中心CEO。由于其出色表现,2002年3月被任命为微软中国公司总裁。他目前还兼任上海微创软件公司CEO。1998年被授予公司最高荣誉:比尔·盖茨总裁奖,2000年被授予公司杰出管理奖,并于2001年被授予微软公司最高奖项:最高荣誉奖。  本文系唐骏在上海交大的一次演讲。    你们真的可以做总裁做CEO了吗  
期刊
4月份,非典开始在中国内地的一些地区蔓延,各级政府紧急采取了系列措施,防治非典成为中国经济的头等大事。为了增加非典影响的透明度和抗非典的自信心,国家统计局首次全面公布了当月的各项指标。统计显示,尽管受到非典的影响,我国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当月GDP增长率达8.9%,比一季度回落1个百分点。  目前,非典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费领域及其与之密切关联的行业.其中以对餐饮、旅游、客运等行业的影响
期刊
围绕2008奥运的管理战略、方针、政策、步骤、规划等等,是一个涉及面极为广泛深刻的系统工程,同时,奥运管理战略实施的目标在空间上应为全国范围而非仅锁定于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奥运管理战略应该有政治、外交、社会文化全方面的目标,而非一切围着“奥运经济”转。  本文指出,扩大北京奥运管理战略及奥运经济战略研究的内涵,开展国家整体奥运管理战略问题的研究,建立国家奥运管理战略研究的机制,确立其方向,规划其内容
期刊
当改革进行到第25年,在21世纪的第三个年头,宏观经济政策不断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驱动力,中国的经济战车正高速向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驱驰。人们的目光开始关注到这部机器的一些细节部分,尤其是处于关键地位的企业高层管理者。  最近,北大国际MBA(BiMBA)与光辉国际(Korn/Ferry International)共同开展了一项针对中国的企业领袖的专项调查,以求获得关于中国经理人和企业领袖
期刊
大家都知道,案例讨论是MBA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国外称这种集体讨论为group meeting,在大学里很普遍。尤其在商学院教学中,事实证明案例讨论这种学习形式对学生提高处理商务问题的实际能力非常有效。常规的案例讨论都是围绕一个或若干个实例,每位组员围绕主题各抒己见,阐述个人的思路和见解,而其他组员在参与过程中则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去思考同样的问题。由于每个人的看法结论都不会完全相同,所以案例讨论既锻炼
期刊
中国MBA:您能简单地介绍一下,您这次到中国来访问的目的吗?  巴贝丝:我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交流。我此行的目的是,希望让北京,还有中国其它城市一些有志于参加MBA课程的人群知道,芝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已经在亚洲设立了一所分校。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有很多的中国人,到芝大本部的商学院去学习。从2000年9月份以后,我们在亚洲设立了分校。这样,就为亚洲想读商学院的人们提供了一些便利。我们开设了非全日制(pa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