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教育给EMBA们带来什么?

来源 :中国MB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ng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从事MBA教学工作多年,此间目睹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经过MBA教育后,能够成功地对自己重新定位,走上令人满意的职业生涯道路.其间也发现有若干已居企业管理高层的中年人, 因远离学校多年而难以跨越MBA联考门槛,不得不对MBA教育望之兴叹.2002年国家批准开办的EMBA教育向他们敞开了大门,对学习的迫切需求,使他们愿意接受EMBA教育的“天价”学费。经过学习,他们对收益也有深刻体会。
  但由于EMBA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上不可避免地会对此存有激烈争论和质疑,包括在读的MBA学生和在EMBA门口的许多求学者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花“天价”读EMBA值不值?是读MBA还是EMBA,它们有什么区别?
  从EMBA教育在我国开始试行至今的半年时间,EMBA已成为高等教育中最新、最热的一个名词,吸引了媒体和大众的目光。中国第一个EMBA——中欧国际商学院EMBA班于1995年就已开课,但EMBA教育真正显露旺盛的发展势头则是在2002年——这一年的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国内30所高校作为招收EMBA的试点院校。短短几个月内,EMBA教育市场异常火爆。
  
  MBA价值在攀升,回报又几何?
  
  中国MBA教育从1991年起至今已有12年,己培养了一大批MBA精英人才活跃在中国的市场经济领域,但总体而言还只能算是刚刚起步,国内MBA市场依然是高温不减,各高校MBA学费也一路攀升,据《新财富》杂志总第22期中《2003年中国MBA人气排行榜》调杳显示,清华大学2002年MBA学费高达8万元,北大7.5万,5—6万的院校有7所,4—5万的有15所.2.2—3万的有1 6所,2.2万则是中国目前最便宜的MBA价格,而据称中欧国际商学院2003年学费已定为12万,其学费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MBA的教育价值。
  但具体有关M8A学生的教育回报分析的研究却鲜有耳闻,只是在1999年6月,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对MBA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曾有所涉及,该调查显示,MBA毕业生认为,MBA学习对其毕业后事业的发展帮助很大,或认为MBA学习为其打开了新的事业机会之门,这也说明我国的MBA教育总体上是成功的。另外,《经理人》杂志副主编杨俊杰等在一篇分析MBA机会成本的文章《读MBA划算吗?透析MBA的机会成本》中指出,对MBA毕业生的直接调查数据显示,所调查到的拥有MBA学位的经理人都认为读MBA划算,都认为读MBA是对个人事业长远的投资,文章还举例并定量分析了读MBA的机会成本与机会收益, 以助于人们对MBA教育的选择。
  
  走近EMBA“总裁班”
  
  EMBA的英文全称是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高级管理人员一工商管理硕士),我国把它定位于MBA教育的高级形式,是专门为培训企业家、总经理人才而设的一种具有学位的在职培训,又名为“总裁班”。这种教育形式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迫切需求的一大举措,是对我国管理人才开发方式的有益探索,必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管理人才开发体系,因此EMBA对培养高层管理人员、完善MBA教育体系以及加强我国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与MBA相比.笔者认为,二者的教育定位有所差别。按照教育部的规定,EMBA学员要求是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后有8年或8年以上工作经历,其中至少4年管理经验的各类大中型单位、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以及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现职高层管理人员,培养目标是企业家和高级职业经理人。教育理念是使人们有机会重回学校以弥补其年轻时失去的学习机会,而又不放弃工作,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商业道德,具有较强开拓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掌握系统的现代管理知识和国际经济、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具有国际经营战略头脑、全球视野和总揽全局的决策能力,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企业家和高级职业经理人。目前,各培养单位由于院校风格、发展历史、地理位置等特点,在培养目标上又各有侧重,如上海复旦,将EMBA教育定位为培养“企业将帅人才”,中山大学定位为”培养21世纪具有全球视野的商界领导者和适应国际竞争环境的高级职业经理”,武汉大学定位为”为中华民族培养一流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但对MBA学员的要求则只需三、四年的工作经验,这些人往往还没在企业管理岗位或重要的岗位上工作过,有的还处于较底层,其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高层次务实型管理人才。
  
  投资EMBA划算吗?
  
  EMBA教育属于MBA教育序列。因此,关于MBA教育的成本和收益的计算也适用于EMBA,但由于二者在教育定位、培养对象、培养目标以及学员毕业后走向等方面的差异,使得EMBA教育的成本和收益核算也有自己的特殊性。鉴于EMBA在中国刚刚上马,尚无充分的统计数据,我们可对其成本与收益做一般性的分析或研究,为EMBA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一)EMBA的成本
  
  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教育成本是教育费用与学员的机会成本之和。由于EMBA教育模式基本上都是主办学校自行决定,所以其教育成本有特殊之处,具体包括:
  1、教育费用。包括由主办学校的教育费用和学员个人负担的费用。
  前者主要使用于两个方向 一是用于人员的费用,二是用于资源设施的费用。
  学校的人员费用包括两部分:
  (1)教师费用。据了解,国务院学位办对申办EMBA院校的一个条件是 授课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占授课教师总数的50%以上,有企业实践经验者占授课教师总数的80%以上,能够聘请国外或境外有较好EMBA教学声誉的教师占授课教师总数的30%以上。因此,培养单位最大的成本就是师资方面的费用.从国外聘请教授的讲课费要按国际价格计算。按照目前行情,请国外一流大学的一流教授上一天课,一般报酬是两三千美元,有的甚至高达四五千美元,还不包括差旅费、食宿费。
  (2)翻译费用。
  由于目前一些学校的EMBA的生源中,能与外籍教师“face to face”交流的比例很低,翻译费用也就成为中国EMBA投资“特色”。这包括“外教”讲课的同声传译,国外原版教材翻译成中文,以及中国学生作业的翻译(交给外教)。据了解,一千字中文翻译成英文费用是150元,而在EMBA作业本里,一个案例就需要上千上万字,近18门的课程学下来,翻译费用就很可观了。
  (3)项目办公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费用。
  EMBA项目需要有相当数量的办公、管理和服务人员,而且必须是一批高层次的人才。
  对于资源设施费用,包括学校设立EMBA教育要提供的相应物质基础保证,需要办公室、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纸张文具以及其他各种学习用品等。由于EMBA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设施应是“一流的”,而且成为中国MBA指导委员会评审培养单位的重要指标。必要的物质资料成为EMBA教育顺利开展的保证,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的科技装备设施应当接近或达到先进的科研机构的水平,才能使教育质量得到保证,使学员毕业后能胜任更具发展性和创造性的工作。这样做可能会使教育投资进一步扩大,
  但从长期看.由此获得的综合经济社会效益非常巨大,因而是合算的。具体而言,这方面费用有
  (1)硬件设施费用。学校要建设高档的教学环境与设施,如专用教学楼,高规格多媒体教室,专门案例讨论室、教学区,甚至供学员使用的停车场等。
  (2)软件资源费用。教学所需的教材与辅助资料、案例购买与建设等费用。
  学员个人负担的费用即指学费。“天价”的学费就是EMBA学员为接受再教育而支付的成本。一般地,主办学校在确定收费标准或“定价”时,往往会考虑三个因素 一是教育成本(主要是师资费用),学员需要承担部分费用;二是兄弟院校的价格;三是包含了听课费、教材讲义费、翻译费用、校内图书馆及计算机使用费、毕业论文指导费用和学习期间的午餐、茶点费等,还有特色服务费用。学校可能组织学员到外地进行拓展训练,参观知名企业,外请知名学者专题讲座,企业家演讲等。
  学员的机会成本即指学员由于读EMBA而放弃的潜在收益,包括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目前,EMBA学员的学习方式一般是.课程学习20个月,每月有3—4天,学期的最后2—3周,有的学校的EMBA学员还可在国外合办方院校接受培训,整个学习的时间总共至多100天,似乎不是很多,由于EMBA学生都是社会”精英”,是大学本科毕业后有8年或8年以上工作经历,其中至少4年管理经验的、各类大中型单位、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以及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平时都是可能把1分钟掰咸几瓣来用的人,这自然已是很可观的数字了,因课程学习任务的繁重,很多人还需熬夜做作业,这不仅可能会失去商业机会和经济收益、睡眠和休闲,还有参加面试时的精神折磨,甚至会因繁重的学业或跟不上班而导致焦虑或是烦躁情绪等等。
  
  (二)EMBA的收益
  
  1、经济收益。从学校和学员角度,都有很可观的经济收益。对于学校自不必多言,于学员来讲,通常包括下列三方面的内容:
  (1)未来较高的收入。对于投资者,资金无论是投资于商业还是投资于高等教育都必须牺牲消费(至少是牺牲消费能力)。作为有理性的消费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预测到将来的状况能够变好一些,他才愿意牺牲眼前的消费。从这个角度分析,个人选择教育投资的理由之一就是希望毕业后获得更高的收入,而这个在将来才可能获得的较高收人必须是足以补偿由于学习的必需费用所造成的目前消费的损失。一般来说,教育的个人收益率是很可观的。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实践表明,受过较多教育的人,其未来收入高于只受过较少教育的人。从1995年以来已接受EMBA教育的毕业学员来看.很多都通过活学活用改善了企业的管理和经营,为企业和个人所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付出。他们通过这20万左右的学费,学到了先进的管理知识,培养了国际化的管理理念,给企业带来数以万计甚至上亿的利润。
  (2)未来更为合理的支出。一般认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在安排个人和家庭的支出时,能够比未受过教育的人更为合理。也就是说,受过教育的人的每一元钱的支出可能更为有效。这也就等于增加了他的收入。对EMBA学员来讲,接受EMBA教育,将使得他们能够更新知识,提升经营理念,培养管理创新精神,增强核心竞争力,学会如何办、管理好企业,如何合理安排企业资金流向等。对很多EMBA学生来说,通过学习,如果能让公司多做成一笔生意,少一次失误,学费也就等于挣回来了。这确实是学习带来的经济收益。一位光华EMBA通过把课堂上学到的“流程再造”理 论运用到企业管理中,为公司节省了上亿元。
  (3)个人现在和未来建立的社会资本。EMBA学员将获得校友网络的巨大价值。通过学习建立一高层次交际圈,这是EMBA在读书之外最看重的附加价值。EMBA聚集了来自国企、外企、政府部门等不同领域,从事证券、营销、生产制造等不同行业,在自己的领域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负责人,这个圈子不仅是一个商务俱乐部,更是一个“智囊团”。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负责人指出,“经验的分享对企业管理者而言相当重要,EMBA提供了一个环境,把学员们聚集到一起,大家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并运用到自己的企业运营中,由此带来的回报是不可估量的。”不少EMBA表示和同学的交流往往比书本上的收获更宝贵,不仅能带来观念上的碰撞,还可能产生很直接的效益。赢虎整合营销顾问有限公司总裁吕朝读了EMBA后,同学做成了股东,其生意也越做越大。
  2、非经济收益。教育使人们获得知识、技能和文化,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使人们更加文明向上,更加朝气蓬勃,使国家和民族更加富有活力。教育还能够对健康和闲暇的质量、子女的教育与发展以及家庭消费选择等各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可以说教育投资的最大收益,在于培养和造就了人本身。接受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很多EMBA学员也希望通过读书来拓宽眼界。
  (1)未来更为健康的身心。某些发达国家的社会统计数据显示,在个人经济收入和医疗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受过良好教育的个人和家庭,疾病率利死亡率都比较低,其原因是他们比未受过教育的人更注意自己的未来利益,因此也更注重自己和个人的健康。同时,接受的知识较多也使得他们在保护自己与家人的健康、改善家人的营养与保健条件方面相对变得更容易一些。注重个人修养,“为什么生活,怎么生活”,成了不少EMBA思考的问题。北大国际2000级EMBA班有一个“欣赏、分享、健康”的六字班训,“欣赏”就是要懂得欣赏别人的美和才能,“分享”是指分享资源,“健康”就是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头脑健康。他们在一起自发营造这种“班级文化”氛围。谁都没有想到,EM8A教育居然对老总们的性格和修养起到这么大的塑造作用。一位公司的副总这样说他们的EMBA老总,“他上EMBA以前,给人的感觉是相当严肃。可是没有想到,读了EMBA以后,他居然有时候和我们开玩笑了!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是EMBA让这些“老总”们变得更有人情味了,更有亲和力了。北大国际MBA项目美方主任、福坦莫商学院副院长杨壮教授介绍,EMBA学员刚入学的时候都带有自己身份的特点,比如国有企业老总谨慎保守,民营企业思维活跃,但是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这种差别逐渐缩小了,过去锋芒毕露的现在也变得谦和了。
  (2)未来更为顺畅的沟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曾指出,MBA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让学员学会了一种交流的语言。EM8A教育同样如此,这样有利于建立交流的平台,人们可以在同一平台上使用相同的语言,对同一件事进行选择和分析,就很容易达成一致意见,从而管理效益就可以大大提高。当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时,将需要很多专业化管理。而专业化的管理,就更需要人们之间共同的沟通语言。
  根据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李幸模博士所主持的财鑫知识经济管理学院的调查指出,就读EMBA能带给学生的优点包括:(1)弥补学位不足之遗憾;(2)研修最新管理知识;(3)广结志同道合之善缘;(4)改造自己并创美好前程;(5)薪资提高至少十万元;(6)延长就业寿命十年;(7)提高个人竞争优势;(8)职位晋升至少一阶。这一调查有力地证实了投资EMBA可以为学员带来丰厚的收益。
  3、社会收益。社会收益是指教育收益中,除了受教育者或进行投资的个人和组织本身的收益之外,还包括了受教育者(投资者)本人不能完全占有,从而成为社会其他成员共同享有的收益。EMBA教育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整体管理素质,逐步实现向国际水平的靠拢,从而提升我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这是整个国家从EMBA教育中获得的收益。
  
  客观看待EMBA
  
  从中国MBA教育的发展,到EMBA的兴起及其成本——收益的角度可以看出,EMBA作为一种高级管理人才的开发方式,有其存在的重大意义和价值,国外的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是我们绝不能就此认为,仅靠MBA、EMBA教育就能够带来中国管理人才素质的全面的、高度的提升,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福布斯》近期对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CEO的教育背景进行了调查,有440人给以回复,其中CEO是本科以下学位的有163人,为股东带来的回报率是16.0%,是博士的有24人,为股东带来的回报率是15.5%,是硕士(不含MBA)的有37人,为股东带来的回报率是15.3%;是MBA的有165人,为股东带来的回报率是15.2%,是法律学位(在美国是读了本科之后才能读的)的有51人,为股东带来的回报率是13.9%。这表明,担任CEO的MBA比例较大,但他们能给股东带来的回报却并非最高。
  美国各大学在选择是否上MBA项目时都非常审慎,不同的学校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MBA教育形式。而对于那些单纯为增加管理知识而学习MBA的美国人,则常选择MBA项目通过认证“达标”的学校,然后考虑以最低的成本达到目的,同时尽量多挤时间陪配偶和孩子。而在中国,目前各培养单位的EMBA项目却呈现出“一窝蜂”现象,培养模式大同小异,特色办学体现很不明显,倒是学费相差颇大,似乎这才能体现学校的卓尔不群,这种差异多源于学校原有“无形资产”的品牌,并不一定代表真正的EMBA培养的“品牌”。这也引导着EMBA“消费者”们的选择,似乎进入高收费的学校就读就是接受了中国最好的管理教育,而不考虑地域、成本和收益等问题,将大量时间花在了路程上,为学校品牌支付了其实不必要的费用,牺牲了休闲的时间,有些则是大量管理知识可能是被为他们做作业或是代为听课的秘书学到了。
  即使在美国,有几十年发展历史的MBA尚不是”神话”,何况对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的EMBA教育,更是不可避免地会在存在盲目追捧的同时,也存在对它的不解质疑。任何一种新事物都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而其价值判断也只是停留在一般性分析和理论阶段,还有待于我国EMBA教育实践的检验。但这需要各EMBA培养单位摆正思想观念,不是利用EMBA教育为学校盈利,而是真正做到以“高级管理人才开发”为己任,为我国培养能在世界经济竞争环境下取胜的大批高层管理人才,同时既要给迫切需要接受管理教育的管理人才以培训机会,降低入学门槛,又要适当提高学员的时间、精力、投资成本,加强教学管理利监督措施,这样,才能发现和培养真正的人才,才能保证EMBA学位的实际价值,从而实现我国推行EMBA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其他文献
在美国念过书的人大约都知道巴鲁克学院(Baruch College),纽约市立大学(CUNY)的一个校区,以金融投资课程著称,乃由华尔街传奇人物犹太人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所创立。巴鲁克在证券市场中的大起大落,被人称为“投机大师”,甚至还有人讽叹说,整个证券市场所包含的投机因素也不及巴鲁克一个人来得丰富。  巴鲁克生于1870年,初入道时在纽约的一家小经纪行中干些打杂的活儿
期刊
近日在午餐例会中,有讲者表示不排除有机会部分或主要区域甲级写字楼实质每月每平方租金(即包括任何免租期、租金补贴、装修补贴等)可下调近单位数字,当然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而这里也非讨论其可能性。笔者只是觉得若然属实,则甲级写字楼价格亦多相应下调,因两者在九七年后数值关系比较密切,投资者不妨看看。笔者就甲级写字楼有关数据作了简单计算.观察如下:  甲资料由一九九三年至二○○年一数据是从公开资料搜集,有政
期刊
资源丰厚之机构在资讯搜集、研究报告,甚至投资分析等方面的确可较规模小之公司投入,照常理应有更优良之投资策略和决定,但这又与实际观察得到的有分别,大机构未必时常能(当然也非时常不能)作出适合兼合时之决策。这里尝试探讨一些可能原因,并与读者分享:    甲有资源做不等于会做    这里假设此等资讯搜集,研究报告及投资分析不单是必须,且有关之投资项目或计划可支持兼用得着此等(未必是便宜的)资料。常遇情况
期刊
近期令人不安之事情不少,如伊战,非典型肺炎等,前者相对本地距离较远但国际政治层面之影响可甚宽泛,后者则近在眼前但相信假以时日可有医治良方。两者事情亦令人又“人算不如天算”的感觉。如攻伊联军好像低估了对方之防御力(当然这示意也可能示策略部分),肺炎病毒扩散亦比初期估计的容易,总之风险评估从来不易计算。  评估房地产之风险亦非易事,无论是宏观市场的,或者是微观市场个别投资项目的,宏观方面能影响的不多(
期刊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迫切需要造就大批优秀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以适应全球经济竞争的挑战。二十一世纪的企业,不仅要求高层经理具有高瞻远瞩的决策能力,而且要求中层管理人员能够准确领悟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并采取适当的行动予以实施。  中国的管理教育正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社会上也有许多机构与学校开设了多种高级经理培训项目,但是由于各类项目良莠不齐,教学质量较难保证,远远不能满足中国大
期刊
上海证券报的编辑周莉莎和王晓峰女士邀请我为她们的“中国经济学人”的版面写一些东西,我和上证报的合作在1995年就开始了--我1997年出版的一本随笔《管理琐话》也是由发表在该报的专栏杂文收集而成的--于是就应承下来。写些什么呢?倒是颇费思量。国内市场化进展得很快,许多鲜活的案例都受到关注,也有质量相当不错的报导;政策体制方面的问题,讨论也够丰富,虽然对解决能否有实质的推进,又当别论。主要在于,我自
期刊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企业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民营中小企业的短期信贷问题近年来已经开始有所缓解,但是中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资本的供给还严重不足。相对于民营中小型企业的飞速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银行的数量和实力还远不足以满足需求,而另一方面,国有大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数额相对较小的贷款又存在着管理费相对较高和监控困难的问题。债券融资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公众股市也无法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资金需
期刊
从柜员到行长    丁国良在他们北京大学的EMBA同学中,最特别的一点就是,他没有别人那样的本科或者硕士学历。他的学历,正儿八经的,其实只到了高中。这也是他最叫那些总裁和总经理同学佩服的一点 从草根做到将帅,一步一个脚印,没有半点虚浮。  1978年,高中毕业的丁国良进了汇丰银行。现在是2003年。25年的银行生涯,使他完全融合到汇丰的文化之中。其间他几度为事业走南闯北,一直到落脚于北京。  刚
期刊
M8A项目在过去几年爆炸性的增长使人们可以在世界上大多数地方获得MAB教育,但这也使得选择的过程复杂化了。现在选择MBA项目就意味着选择业余的还是全日制的、常规的MBA还是EMBA、远程学习还是课堂学习、传统的提供MBA教育的学校还是新近提供MBA教育的学校。  那么,你怎样估价所有这些选择并确定哪一个MBA项目适合你呐?首先,你需要确定你是否需要一个MBA的学位。有很多人忽略了这个相当基本的问题
期刊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三月份最关注的无疑是“两会”和伊拉克。政治的敏感牵动着中国人的神经。“两会”选出的政府班底能否成为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推进小康建设的发动机,从而带动全国人民继续开创改革建设的新局面,无疑是国人的企盼和代表的诉求。而伊拉克则像是一条被放在拈板上的鱼,只等着美国和所谓国际社会如大厨一样争执使用何种方法对它进行烹饪。  变化总是在悄然中进行,当意识到排山倒海般呼啸而来的变化形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