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融入生命教育探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l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越来越复杂化,有许多的惨剧由于学生对生命的不重视而重复上演,学校要加强生命教育在教学中的分量,只有在生命健康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因此,生命教育对于学生而言,与学业是同等重要的。语文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有着社会性、人文性等特点,对于生命教育来说,有着巨大的优势。要将生命教育融入到高中语文教育之中,有许多的教学方法,本文将具体分析高中语文教育如何有效融入生命教育。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且热爱生命的人。”因此,学生人格的健全才是语文教育成功的基础,在语文的课堂上,通过思想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对生活、对世界的正确态度,从中让学生了解,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不仅是家人的损失,也是学校教育的失败,在生活中,要珍惜生命,生活中的挫折要勇敢面對,对于他人的生命也要尊重,语文作为人文性的学科,可以使生命教育更好地融入进去,使学生可以身心健康的成长。
   一、以身作则,恪守师德,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师最为学校中的中坚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在高中这个重要阶段,语文教师要想把生命教育融入语文课堂,就要对自己的职业要有坚定的信念、责任感以及荣誉感,人的精神支柱是道德信仰,教师的精神支柱就是教师的道德信念,语文教师对于学生必须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教育工作者,工作理应是出于对学生的热爱,要能做到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1]。教师是指引祖国未来接班人的一盏明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与青少年学生接触最多,对他们的了解最深,影响也最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常常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良好形象对生命教学的开展更为有利,使学生信赖教师,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全面接收,提高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全面的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是有效完成生命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陶知行老先生说过:“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只有语文教师自己对自己进行高标准的要求,才能以此来教导学生,使学生也热爱生命,感受生命的美好。
   二、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了解生命教育
   人们常用“生活无常”来形容命运,可见,在人的一生中,起起落落是人生常态,无论是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对此都要维持平常心,一个良好的对待人生的态度,才能真正做到成功不骄傲自大,失败不气馁颓然[2]。这一切,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挖掘语文教材里的生命教育素材,全方位渗透给学生,引导学生在教学中感受生命的真谛。
   例如,在学习《我与地坛》时,教师应该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年仅21岁便双腿瘫痪,后来又患肾病,又从肾病发展到尿毒症,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并于59岁时病逝,在人均活到七八十岁的时代,他这一生未免太过坎坷,年华大好的时候只能在轮椅上,看着同龄人跑跑跳跳,游山玩水。但是,他没有在生活给予的苦难中颓唐,而是用有限的生命完成无数的作品,探究生命的意义,在文章中也能体现出作者的心路历程,“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然残废了双腿……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亡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作者从残废了双腿之后的颓然,找不到工作,又到后来想通了活着的意义,作者坚强不息的精神可以促进学生们对于生命的意义的思考。在此之后,让学生了解到生命的独特的美丽,对生活要充满热情,保持挑战命运的激情,只有这样,使学生知道要正确认识生命的存在,才能拥有热爱世界,热爱他人的能力,如果自己对自己的生命都不在乎,又能够在乎什么事情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价值。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时空的长河中感受生命教育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关于生命教学的素材随处都可以见到,但是,那些过去的故事学生不能很好地体会,而如何让学生在不同年代,不同性别,不同国家的文章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谛,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3]。在此,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模式,在教学中使学生的真情实感调动起来,引导学生对于文章多角度的思考,生命教育的目标就是如此。
   例如,在学习《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鲁迅先生为了纪念烈士的文章时,五位英雄早已不在人间,他们身上所发生的事情离学生已经太过遥远,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文章中的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为了自己的目标,为了自己的祖国而奋斗,就需要让学生意识到五位英雄是真正的鲜活的生命,不是文章中的人名而已,当学生已经有了概念之后,引导学生再进一步的思考:英雄们为什么在灾难面前不退缩,不逃避,反而迎难而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什么是人最为宝贵的?让学生对于已经逝去的生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将对生命教育的理念的抽象的学习,具体到一个个体身上,使学生的主观的学习生命的意义,沉浸其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在课堂上启发学生的思维,结合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不仅仅是读完课文,做做习题就结束,而是真情实意的有了自身关于生命,关于理想的感悟,这对学生今后的人生有着巨大的帮助。
   四、注重阅读,在阅读中感悟生命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熟读全文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让学生在熟读中认识陌生字词,还能让学生在教师讲课时跟上教师的思路。《三国志》中有一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尽管在现实生活中,生活节奏太快,学习任务太多,学习一篇文章时没有太多的时间做到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但也要让学生多阅读,并在课后进行专题的阅读,尽量体会到文章中表达的关于生命的感悟。生命教育是一个非常大的范围,里面应该不仅仅是人类的生命的坚韧和奉献,更应该包含大自然的风光、动物的世界、时光的流逝等,让学生拥有宽广博大的胸襟,不止积累了方方面面的知识,更是让学生真正的成熟起来[4]。
   例如,在《珍珠鸟》这一课中,描写了作家冯骥才与绿意盎然的吊篮中的一只珍珠鸟的故事,珍珠鸟从惧怕陌生的环境到小小鸟的诞生,最后甚至站在作者的书桌上,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对于生命的真爱的感情,在地球上,具有生命以及感情的不只有人类,除了对人类感情的珍之重之,对其他生命也要表现出人类善良的一面,教导学生热爱生命就会有更美好的世界。语文的教材中,有讴歌大自然的瑰丽神奇,有赞美世间的美好真情……这些构成了语文的大花园,教师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感受到生命可贵。
   五、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生命的教育
   任何学科,任何行业,光说不做没有意义,书面的教育已经让学生认识到了生命的美好可贵,但想让学生铭记于心不能光是理论上的教育,展开教育活动是势在必行的。对此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在课堂上讲述到有残疾的人的文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扮演盲人、聋哑人、瘸子等去学习、去交流,从切实的体会中感受到残疾人的生活的不易,感受他们对生命的思考与探索,让学生换位思考,生活如此不幸的人也没有一蹶不振,反而“生活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对待生活要积极向上,不能被生活打倒,珍惜生命。
   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去看电影,张艺谋的《归来》真实还原了文革岁月不能自由言论的时期,以此对比现在的生活,吃穿不愁、言论自由、知识共享,有什么理由不热爱世界,不热爱生命呢?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区调查,调查人们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工作上遇到的困难,人们是怎样解决的,心路历程如何,记录在本子上,整理出来,写成一篇文章,回到课堂时可以分享给大家,并且也要在之后加上自己的心得感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生命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将生命教育融入其中,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使学生更愿意去认真思考,生命的教育可以提升生命的意义,也是生命与生命理念相互碰撞的过程,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价值,完成生命教育在语文课堂上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姚晨.高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策略探析[J].教育导刊.2014(1):86-87.
   [2]张瑞.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5(5):62-65.
   [3]魏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施方法及途径[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7):76-76.
   [4]穆德林.高中语文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60-60.
  侯婷,甘肃省玉门市第一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高建平教授的访谈,深入探讨了"美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定位,"美学的复兴"的内涵及对于当代中国文化乃至文明进程的意义,西方美学的资源对于当代中国美学具有的
高中语文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是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斗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过程中一场深刻而又伟大的革命.这场革命为共青
金首露神话是古代朝鲜半岛南端驾洛国的建国神话,这一神话中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黄金六卵,因此也被称为卵生神话。不过黄金六卵源于龟卜方法,并不是源于伽耶六国。黄金六卵降临
通货膨胀是一个国家各种经济矛盾的综合反映,直接关系到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安定。然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快速发展过程中又往往难以完全摆脱通货膨胀的困扰。所以妥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发展,给神洲大地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新景象,也给各行各业的人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敬业,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实施建议中特别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1]然而
当代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是开创中国二十一世纪大业和进一步振兴中华的生力军,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希望所在.研究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现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历史的角度考察
构式语法理论有用,但有三个问题需要深究:(1)构式的本质特点是什么?作者认为构式的本质特点在于(a)构式本身能表示独特的语法意义,(b)其形式或意义都不能从其组成成分或其他构式完全推
在人类历史上,历来是经济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动力,人文精神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历了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形态.如今,知识经济己悄然兴起,它是一场无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