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影响因素分析与解决措施

来源 :中医药管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y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影响因素,并提出一定的可行性解决措施。方法:选择2021年在永康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治疗的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回顾性调查联合现场调查的方法完成数据收集。描述被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不合理用药情况及相应的影响因素、用药满意度。描述被调查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描述被调查患者入院时、出院时的生命质量比较。结果:共纳入125名患者,男98例(78.40%),女27例(21.60%);平均年龄(67.34±8.70)岁,平均住院时间(20.92±14.66) d;平均用药种类(3.78±1.90)种。在全部被调查患者中,出现17例(13.60%)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其中以药物本身因素导致的比例较高,共8例(47.06%)。在被调查患者中,对用药表示“非常满意”的共34例(27.20%),表示“满意”的共65例(52.00%)。在被调查患者中,共有6例在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总体的用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4.80%。被调查患者在出院时的生命质量各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入院时(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的医务工作人员需要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及实践技能水平,保证对科室内用药安全的管理,严格控制用药的风险,提升药物使用安全程度,同时可提升患者的心理干预护理等,保证工作质量,完善医患关系。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突出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感受人间的冷暖,语文文本的学习是培养学生情感观念和价值观念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情感的熏陶。重复阅读也就是古人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地咀嚼和阅读来加深对文章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重复阅读,自主标注文本感情句在学生的预习环节,首先要对文本进行粗读,在此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并把
期刊
原文阅读登泰山记【清】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期刊
本文报道西藏兰科植物1个新记录属——叉柱兰属(Cheirostylis Bl.),5个新记录种——乐昌虾脊兰(Calanthe lechangensis)、中华叉柱兰(Cheirostylis chinensis)、福兰(Cymbidium devonianum)、罗比蝴蝶兰(Phalaenopsis lobbii)、黄唇线柱兰(Zeuxine boninensis)。
《登泰山记》是桐城派姚鼐的一篇著名的山水游记。其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无不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但这只是“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而其另外的“隐藏在冰山之下的八分之七”,需要我们读者借助文本,借助“八分之一”,去探寻。
一、文本分析《荷塘月色》是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14课中的一篇自读课文,和它属于同一课的是郁达夫《故都的秋》,两篇文章构成一篇组合式课文,其中《故都的秋》属于教读。这种由教读和自读组合而成的课文在统编教材中比比皆是。统编教材必修上、下两册共有选文32课,其中由教读和自读组合而成的课文多达16课。从一线教学来看,教师对待自读课文的态度一般是“挑着上”。实际上,
期刊
基于《荷塘月色》“情景交融,各美其美”的写作特点,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囿于“美文美教”的思维定式,或陶醉于品味文本深挖艺术价值,陵节而施,满堂一言;或拘泥于赏析语言感知情感价值,浮于表面,丧失灵魂。为弥补当前《荷塘月色》教学不足,笔者试图将新式图解文本法与传统语言赏析法相结合展开鉴赏教学,引导学生在想象与思辨中解读文本,品悟情景,升华文本阅读价值。一、图解文本法在《荷塘月色》鉴赏教学中的运用1.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关键要在整改上发力。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全面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推动新时代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全国巡视工作会议强调要认真落实好《意见》,切实提高巡视整改质量。中国人民大学纪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巡视整改部署要求,从“两个维护
期刊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全部为写景抒情类散文。《我与地坛(节选)》是本单元中意蕴最为丰厚、与学生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篇。设计以“徜徉自然,叩问生命”为主题的“小微”任务群,强调在阅读中树立整体意识和在场意识。
苏东坡给予我们最宝贵的遗产,不是那几千首诗,几十首词,而是他的人生观。这是台湾学者费海玑对苏东坡的评价。确实,苏东坡的人生经历,用陈醋写就,尽是辛酸。但是,苏东坡在生活里,在处事上,在诗文中,把众多的辛酸坎坷,融炼出一蓑烟雨随它起的达观、一派明月照大江的磊落、一缕清风拂山冈的淡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