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并发症及复发的影响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某些血液肿瘤疾病、免疫缺陷疾病、遗传代谢疾病等的有效治疗手段。伴随着接受HSCT患者的增多,移植后各种并发症日益受到关注,其中以病毒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最为常见。移植后疾病复发是导致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自然杀伤(NK)细胞是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来病原菌的入侵起到第一道防线作用。NK细胞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家族可编码KIR,而部分KIR可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分子特异性结合。近年来,有关供者KIR与移植后病毒感染,GVHD及复发的研究逐渐增多,某些KIR基因或者单倍体型可能与之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临床对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效果的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和总体生存(OS)期都获得延长,大部分患者可接近或达到完全缓解(CR),但多数患者仍面临MM复发的难题。目前认为导致MM复发的主要原因是体内微小残留病(MRD)的存在。MRD是指经治疗获得CR后体内残留少量血液肿瘤细胞的状态。通过高敏感度的技术检测MM患者MRD的状态,可为MM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笔者拟就MM患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类浆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近年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迄今尚无治愈方法。从浆细胞分化和存活的调控机制入手,探索MM治疗的新靶点和新策略是一可行的治疗手段。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Blimp)-1是调控浆细胞分化和存活的关键转录因子,但对其在MM中作用的研究迄今尚少。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骨髓瘤细胞高表达Blimp-1,RNA干扰沉默Blimp-1表达,可使浆细胞分化消失并伴各型
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 Primary leiomyosarcoma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PIVCLMS)是一种临床罕见且预后不佳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导致对该病的诊断较晚而错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性(AL)为最常见的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其特征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的错误折叠引起的淀粉样蛋白的沉积。AL发病机制与多发性骨髓瘤(MM)相关,可继发于MM。目前,诊断延误仍然为影响AL疗效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AL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拟就AL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
原发性心脏肿瘤非常少见,仅占全身肿瘤的0. 001%~0.030c700【1-2】,其中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仅占1/4【3】。而原发性心脏肉瘤更为少见,其中血管肉瘤约占31%,横纹肌肉瘤约占21%,滑膜
期刊
第8号与第21号染色体发生易位,t(8;21) (q22;q22)可使位于第21号染色体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基因与位于第8号染色体的ETO基因融合,形成AML1-ETO融合基因。AML1-ETO能够募集mSin3/N-CoR/SMART/HDAC共抑制复合物至AML1靶基因的启动子区,使白细胞介素(IL)-3、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与造血干细胞分化有关的基因及抑癌基因
通过总结分析2006年1月~12月到门诊注射室实习的56名护生实习情况和老师的带教情况,发现护生方面存在理论知识不扎实、重视操作而忽视观察、语言沟通能力差、法律观念缺乏等问题,老师方面存在对护生关爱不够、临床经验不足、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工作等问题;故强化护生专科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人际沟通能力,提高法律和安全意识,规范老师带教行为等对策是提高门诊注射室护理带教的有效途径。
概念图是盛行于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的一种教学形式.自1984年以来,以概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多达600余篇,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