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与AML1-ETO阳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s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8号与第21号染色体发生易位,t(8;21) (q22;q22)可使位于第21号染色体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基因与位于第8号染色体的ETO基因融合,形成AML1-ETO融合基因。AML1-ETO能够募集mSin3/N-CoR/SMART/HDAC共抑制复合物至AML1靶基因的启动子区,使白细胞介素(IL)-3、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与造血干细胞分化有关的基因及抑癌基因失活,进而导致白血病发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通过组蛋白乙酰化、染色质重塑,可使AML1-ETO目的基因恢复表达、降解AML1-ETO融合蛋白等发挥抗白血病作用,同时选择性作用于AML1-ETO阳性细胞。目前,HDACI与DNA去甲基化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热休克蛋白(HSP)-90抑制剂及三氧化二砷(ATO)联合应用治疗AML1-ETO阳性AML还在探索阶段。笔者拟就HDACI对AML1-ETO融合蛋白及其目的基因的作用,以及HDACI联合用药在AML1-ETO阳性AML治疗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H1N1和H3N2流感病毒中和抗体在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的分布及水平,为研究广州地区流感流行病学特征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10~11月,采用年龄分层随机抽样法选择广州血液中心无偿献血的498例健康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将其分为18~20岁组(n=150)、21~30岁组(n=210)、31~60岁组(n=138)。采用微量病毒中和实验法测定献血者血浆中H1N1和H3N2流感病毒中和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恶性浆细胞肿瘤,近年来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在MM中呈过表达,并且出现HDAC过表达的MM患者预后常较差。蛋白的乙酰化可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HAT)和HDAC可使正常机体内乙酰化水平保持动态平衡。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是近年来出现的治疗MM的新型靶向药物,其治疗MM的疗效在大量临床试验中已经得到证实。笔者拟就HDACI治疗MM的研究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胰腺炎患者经口进食不耐受的发病率。方法以“急性胰腺炎”“经口进食不耐受”“发病率”“Meta分析”“Acute pancreatitis” “Feeding intolerance”
近年来,随着临床对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效果的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和总体生存(OS)期都获得延长,大部分患者可接近或达到完全缓解(CR),但多数患者仍面临MM复发的难题。目前认为导致MM复发的主要原因是体内微小残留病(MRD)的存在。MRD是指经治疗获得CR后体内残留少量血液肿瘤细胞的状态。通过高敏感度的技术检测MM患者MRD的状态,可为MM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笔者拟就MM患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类浆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近年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迄今尚无治愈方法。从浆细胞分化和存活的调控机制入手,探索MM治疗的新靶点和新策略是一可行的治疗手段。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Blimp)-1是调控浆细胞分化和存活的关键转录因子,但对其在MM中作用的研究迄今尚少。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骨髓瘤细胞高表达Blimp-1,RNA干扰沉默Blimp-1表达,可使浆细胞分化消失并伴各型
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 Primary leiomyosarcoma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PIVCLMS)是一种临床罕见且预后不佳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导致对该病的诊断较晚而错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性(AL)为最常见的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其特征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的错误折叠引起的淀粉样蛋白的沉积。AL发病机制与多发性骨髓瘤(MM)相关,可继发于MM。目前,诊断延误仍然为影响AL疗效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AL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拟就AL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
原发性心脏肿瘤非常少见,仅占全身肿瘤的0. 001%~0.030c700【1-2】,其中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仅占1/4【3】。而原发性心脏肉瘤更为少见,其中血管肉瘤约占31%,横纹肌肉瘤约占21%,滑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