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一项重要成果,是党中央为适应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而提出的重要任务。高校作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摇篮,要更加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和目标。高校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探索开展这项工作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 体系 大学生 思想政治 工作
[作者简介]王千红(1967- ),女,河北蠡县人,河北北方学院医学检验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教育与思想工作;李永婕(1971- ),女,河北大城人,河北北方学院基础医学院,高级政工师,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教育与思想工作。(河北张家口075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11-0041-0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这一思想的提出,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领大学生在思想上、道德上不断进步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第一,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教育。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因为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战胜了各种困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当代大学生,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第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与核心。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脚踏实地地从自己做起,使大学生懂得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
第三,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①民族精神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这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充实和丰富着自己的内涵。当代时代精神的核心就是改革创新,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个人意志和能力,培养他们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第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大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教育的重点在于通过荣辱观教育作用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培育过程,并以此作为道德标杆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的日常思想和行动。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工程。
二、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需要。意识形态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胡锦涛深刻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 ②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受我国现阶段文化取向多元化的影响,道德观念也呈现多元化。面对新的社会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迫切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使大学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大学生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他们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思想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高校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摇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重点,提供了依据和内容。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一代。但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交流的频繁,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人权”,及至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核心价值也对我国青年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抱着“冷战思维”,坚持“和平演变”,甚至利用“法轮功”邪教组织不断挑起事端,这一切对大学生的思想活动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造成了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严重偏移。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重视它、分析它、解决它,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及时总结开展这项工作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第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高校工作的主题。我们知道,任何统治阶级都会极力培养能够忠诚代表本阶级、本民族利益,能够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人才。中国共产党也始终高度重视培养接班人的问题,而且一直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③当前在一些学校,重视智育、忽视德育;重视科研、忽视教学;重视硬件建设、忽视内在质量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影响着大学生的全面成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要高质量地、全面地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程方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任。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重大决策,明确在本科生中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四门必修课。新课程方案更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因此,我们要加快新课程改革力度,努力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
第三,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社会思潮,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高校校园中客观地存在着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影响。这些思潮的传播和蔓延,不仅会给高校师生的政治观和价值观带来冲击和消极影响,而且直接制约着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为此,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使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要积极培育先进文化,反对落后文化和反动思潮,针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和批判,有效抵制不良思潮对高校学生的精神污染;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高校校园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要通过举办艺术节、学术研讨、读书活动、知识讲座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和谐、繁荣、先进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
第四,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既要以情感人,又要以理服人。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咨询工作。大学生的心理正处于走向成熟的阶段,学习压力、成才压力、就业压力以及经济上的不自立等因素,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虽然高校普遍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并建立了专、兼职相结合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但总体来说,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水平落后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还要重视大学生的物质利益,坚持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原则。近年来,高校在重视大学生物质利益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特别是在资助贫困大学生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国家通过奖学金、助学金、贷、免、补等一系列措施,使许多学生上学难的状况得到了缓解。这些都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坚持以人为本,还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关注大学生关心的问题;要考虑到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要和学生谈心,做解疑释惑的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高校应通过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创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育人环境。还应加强领导,建立完善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做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④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注释]
①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9.
②胡锦涛.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318.
③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胡锦涛强调优先发展教育[EB/OL]. http://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8/30/content_5027665.htm ,2006-08-30.
④胡锦涛.迈向新世纪创造新业绩——在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N].人民日报,1998-06-20.
[关键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 体系 大学生 思想政治 工作
[作者简介]王千红(1967- ),女,河北蠡县人,河北北方学院医学检验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教育与思想工作;李永婕(1971- ),女,河北大城人,河北北方学院基础医学院,高级政工师,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教育与思想工作。(河北张家口075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11-0041-0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这一思想的提出,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领大学生在思想上、道德上不断进步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第一,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教育。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因为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战胜了各种困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当代大学生,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第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与核心。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脚踏实地地从自己做起,使大学生懂得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
第三,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①民族精神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这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充实和丰富着自己的内涵。当代时代精神的核心就是改革创新,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个人意志和能力,培养他们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第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大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教育的重点在于通过荣辱观教育作用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培育过程,并以此作为道德标杆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的日常思想和行动。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工程。
二、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需要。意识形态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胡锦涛深刻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 ②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受我国现阶段文化取向多元化的影响,道德观念也呈现多元化。面对新的社会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迫切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使大学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大学生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他们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思想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高校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摇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重点,提供了依据和内容。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一代。但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交流的频繁,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人权”,及至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核心价值也对我国青年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抱着“冷战思维”,坚持“和平演变”,甚至利用“法轮功”邪教组织不断挑起事端,这一切对大学生的思想活动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造成了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严重偏移。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重视它、分析它、解决它,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及时总结开展这项工作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第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高校工作的主题。我们知道,任何统治阶级都会极力培养能够忠诚代表本阶级、本民族利益,能够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人才。中国共产党也始终高度重视培养接班人的问题,而且一直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③当前在一些学校,重视智育、忽视德育;重视科研、忽视教学;重视硬件建设、忽视内在质量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影响着大学生的全面成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要高质量地、全面地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程方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任。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重大决策,明确在本科生中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四门必修课。新课程方案更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因此,我们要加快新课程改革力度,努力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
第三,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社会思潮,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高校校园中客观地存在着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影响。这些思潮的传播和蔓延,不仅会给高校师生的政治观和价值观带来冲击和消极影响,而且直接制约着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为此,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使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要积极培育先进文化,反对落后文化和反动思潮,针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和批判,有效抵制不良思潮对高校学生的精神污染;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高校校园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要通过举办艺术节、学术研讨、读书活动、知识讲座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和谐、繁荣、先进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
第四,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既要以情感人,又要以理服人。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咨询工作。大学生的心理正处于走向成熟的阶段,学习压力、成才压力、就业压力以及经济上的不自立等因素,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虽然高校普遍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并建立了专、兼职相结合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但总体来说,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水平落后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还要重视大学生的物质利益,坚持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原则。近年来,高校在重视大学生物质利益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特别是在资助贫困大学生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国家通过奖学金、助学金、贷、免、补等一系列措施,使许多学生上学难的状况得到了缓解。这些都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坚持以人为本,还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关注大学生关心的问题;要考虑到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要和学生谈心,做解疑释惑的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高校应通过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创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育人环境。还应加强领导,建立完善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做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④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注释]
①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9.
②胡锦涛.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318.
③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胡锦涛强调优先发展教育[EB/OL]. http://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8/30/content_5027665.htm ,2006-08-30.
④胡锦涛.迈向新世纪创造新业绩——在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N].人民日报,1998-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