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厚植家国情怀的价值意蕴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_118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其厚植家国情怀不管是从高校思想政治课自身角度、大学生成长成才角度、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国家需要的角度,还是从家国情怀的创新发展角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深入挖掘其厚植家国情怀的价值意蕴,希望能够引起学界和教育界更大的关注,不断推动改革创新,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关    键   词]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厚植;家国情怀;价值意蕴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8-0001-03
   一、引言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1]厚植家国情怀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大计,深受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特别是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面临着各种机遇与挑战,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在实地调查中发现,高校思想政治课在家国情怀教育方面,厚植的力度还不够,比如很多大学生认为家国情怀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就有,认为该课程都是在讲“大道理”,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对自己的发展并没有多少帮助,自己对思政理论课并不感兴趣,等等。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国内学界具体从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微观角度来探讨家国情怀或与之相近的研究比较少,笔者以关键词“家国情怀”和“高校思想政治课”在中国知网中搜索,搜到的科研成果不是很多,仅仅5篇而已(截至2020年4月19日)。
   本文通过深入挖掘高校思想政治课厚植家国情怀的价值意蕴,希望引起学界和教育界的更大关注,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课如何厚植家国情怀,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理论,使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家国情怀的内涵
   所谓家国情怀,是指人们对家国命运共同体的一种强烈的认同情感,表现为社会成员对自己的家庭和国家的执着坚守和奋力维护,并自觉地承担起共同体的责任[2]。追本溯源,家国情怀是我国以家庭为单位这一社会生存方式下的产物,是我国传统文化所衍生出的思维方式。家国情怀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从家的角度来看,它主张家庭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做到与家人之间的和谐友爱。从国的角度来看,它主张人们将对家庭的感情延伸和迁移到对国家的感情,实现家国同构,将自身的需要和追求融入国家社会发展当中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3]这是对家国情怀最通俗、最明了的阐释。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忧国忧民情怀,等等,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着我国古人的思想智慧和家国情怀。在长期的发展与实践当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种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始终支撑着中华民族各个方面的发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厚植家国情怀教育的价值意蕴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来说,家国情怀教育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必然要求和主要内容,同时,厚植家国情怀也是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考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与任务,就是动员、组织人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当中的问题[4]。
   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課程,是落实我国教育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家国情怀是经过几千年文化积淀之后形成的,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力量源泉,是把中华民族始终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基于以上原因,厚植家国情怀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实际上,一直以来,在整个高校思政理论课程体系中都融入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共同体的思想理念。比如,在2018版的思政教材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从正面直接灌输家国情怀理念,特别是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和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历史的角度,使大学生深刻理解“四个坚持”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高度自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从基本原理的角度,使大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的社会发展规律,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从理论层次上更深入地夯实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要是从我国近代不同时期的基本国情出发,使大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使大学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奋进。本科生的这四门思政理论课程,都是依次安排在大一和大二的各个学期中,而且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都遵循由表入里、层层递进的理论逻辑。家国情怀教育融入整个教材体系中,这是由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地位和性质所决定的,同时,厚植家国情怀也是衡量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从大学生来说,高校思政理论课中厚植家国情怀实质上是一种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直接关系到其成长与成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只有做到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有机统一,才能达到实践的目的。通俗一点说,就是人类的活动可分为两大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世界,两者辩证统一。大学生无论是在社会生活还是在学校、家庭的生活当中,都会慢慢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这些思想观念必将主导其行为。那么,如何使大学生做到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有机统一呢?简单地说,就是如何使其做到真、善、美相统一呢?人类知识都来源于实践,间接知识是他人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直接知识,目前基于大学生学习的特性,学习书本知识是其继承人类长期积累的精神财富的主要途径。大量的书本知识中蕴含着真、善、美,同时也有假、恶、丑。真没有阶级性,但善和美,属于上层建筑,与道德一样,在任何国家都具有阶级性。衡量善和美的标准是社会核心价值观,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不同的。在新时代,我们评价善和美的标准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5]。高校思政理论课就是要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涉及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有机统一体,蕴含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只有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与家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时,才会感觉到天地的宽广和生命的荣光,才会觉得生命有意义。高校思想政治课中通过厚植国家情怀,使大学生深刻理解家、国的含义和意义以及家国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家庭、社会责任感,从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從社会层面来说,高校思政理论课中厚植家国情怀教育有利于增进社会和谐,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家国情怀教育是把爱家延伸和迁移到爱国,实现由小家到大家、家国同构的一种情感延伸,不仅仅强调爱国,同时也强调爱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大学生都来自某一个家庭,都寄托着一个家庭的希望。爱家是爱国的起点,高校思政理论课在厚植家国情怀的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家庭观,这无疑有助于其当前所属小家庭的和谐,同时也有助于为其将来建立和谐的小家庭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和人们幸福指数的提高。
   从国家层面来说,高校思政理论课中厚植家国情怀教育有利于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6]“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家国情怀作为一种文化理念经过了千年的发展与沉淀,已经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高校思政理论课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目的在于以此为纽带实现价值和思想的认同,凝聚中国力量,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这对国家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家国情怀的传承、弘扬和创新来说,拥有了大学生,则拥有了生命力,高校思政理论课为家国情怀的接续发展注入新的力量。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时代是思想之母,家国情怀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其内涵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人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只有拥有了大学生,“家国情怀”的传承、弘扬和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基因,高校思政理论课通过厚植家国情怀,激发思想共鸣,使大学生自觉地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和创新者,大到从事传统文化研究,为文化事业添砖加瓦,小到闲暇时阅读一本经典,乃至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用、行,都无不蕴含着中国元素。因此,高校思政理论课为家国情怀接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为激活传统文化的内在生命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总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厚植家国情怀的价值和意义十分重大,它关系到我国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希望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和重视,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做到厚植家国情怀,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中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坚固堡垒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6.
   [2]周显信,袁丽.习近平家国情怀的时代意蕴与实践逻辑[J].理论探讨,2020(5):55-61.
   [3]习近平:在二〇一九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2-04.
   [4]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6.
   [5]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9-03-18.
   [6]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01:168.
   [7]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02:47-48.
  ◎编辑 郑晓燕
  On the Value Implication of Family and Country Feeling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JIANG Chao-fan,LI Xiao-fang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core course of moral education. It is of grea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tself,the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the needs of the country,and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family and country feelings. This paper deeply excavates the value implication of its deep family and country feelings,hoping to attract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academic and educational circles,constantly promote reform and innovation,and mak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 new level.
   Keywords:new era;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deeply foster;family and country feelings;value implication
其他文献
新世纪以来,余华在随笔和小说两方面的创作都鲜明地体现了对“中国”的想象性构建.在浸润了个体经验的随笔中,余华在文革历史与改革开放的现实之间来回穿梭,一方面借助词汇内
[摘 要]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从现状来看,主要存在教师教学能力仍需提升、教学方法遭遇困境、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程度受限、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不足、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从路径看,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丰富教学方法,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育人为本,增加“所得”;联动考核,增强“所感”。  [关 键 词] 思政课;获得感;路径选择  
[摘 要]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产教融合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工匠精神”主要是指执着专注和吃苦耐劳的品格,其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和有机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强化他们的整体素质,也赋予了高职思政教育新的价值和意义。基于此,需要在明确学生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对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中的制约因素和路径进行客观和有针对性的分析。
[摘 要]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不仅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而且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最后从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思路、推动校企合作体系创新等诸多方面提出改革措施,旨在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更大突破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 键 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41.4 [文献标志码]
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大学生既有当代大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又因受地域、社会、学校、家庭等多个层面的影响有其特殊性.他们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及对未来的焦虑,却无力应对这
[摘 要] 立足于探索生长型课堂,践行师生互动。在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课堂的观察与反思以及对一线思政教师访谈的基础上总结、分析,探索提升课堂活力和有效性的策略。  [关 键 词] 陶行知教育思想;思政;互动式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7-0008-02   众所周知,学校、教师都在
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急需大量技能人才,为适应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要求,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中,加强行校企协同,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学
[摘 要] 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核心内容之一,实施1+X证书制度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1+X制度的两种证书将互为补充,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及高水平职业技术能力,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考试系统自成体系,且成熟完善,把企业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嵌入专业课程内容,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考试与课程考核相互融合,是目前铁路运输相关专业推行1+X证书制
[摘 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指导意见,基于课程思政改革建设的实践,分析思考了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核心课程的思政内涵与主题。认为,时代背景下立足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乡村振兴发展事业是其主题;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思想指引行动的基本规律,努力培养有思想、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具有吃苦耐劳的劳动意志品质和严谨执着的工匠精神,能够立足
[摘 要] 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强化学生就业意识、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价值。从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尽管各院校普遍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对新时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认识不足,导致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不强。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简要分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的制约因素,最后就推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