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de2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并非只有“三尺讲台”,而应是几十平方米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应强化学生的表现欲。青少年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这种感情冲动是一种促使其走向成功的自我激励机制。所谓“成功教育”就是学生在这种机制的激励下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心理的满足,获取自信和力量去追求新的成功。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教学情况却是老师独霸讲台,学生只有听的权利。在一些观摩课或公开课上,人们会看到老师将一招一式表演得淋漓尽致,而学生只是一群观众,他们的表现欲受到抑制,即使有参与也是浅层次的、配合的,只不过充当配角。教师成功了,学生就一定会成功吗?显然不是的。反过来,学生成功了,教师就一定是成功的。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课堂这个大舞台让给学生,必须追求学生的成功。
  把课堂这个大舞台还给学生,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育,必须重视教学策略的应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具体地讲就是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愉悦,由对具体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对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则的探究,这就实现了学生的“回归主体,发展主体”。要培养这种主体意识,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
  
  一、实现语文教学民主化,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育人,而当前语文教学往往把教学目的定位在知识传授上,而忽视了“育人”这个根本。因此,师生关系毫无平等和民主可言。那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这个主体,特别是语文的文学作品,由于不同的接受程度,学生极易产生见仁见智的不同理解,这就更需要民主性,更需要发展学生的人格意识与创新能力。这一点从于漪、魏书生等名师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因此,教学民主是现代民主意识在教师身上的美好折射,它要求教师放开师道尊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发挥其主体作用
  
  学习动机总是与个人的需要和追求直接联系的,如果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自己的需要与追求,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学好语文的内在动机。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而教法的优劣主要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得繁,学生学得累的状况,要采取生动形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从而使主体意识得以体现和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前的语文教学受升学、考试压力的影响,过分重视知识的传递与接受,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使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习惯。我们都知道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有了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习惯,人的主体性发挥才有质量和效益。因此,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基础。当前的语文教育应侧重于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没有教师“教”的前提下,能自主地“思考”,自主地学习,充分运用好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四、实践先进的语文课堂教学思想——“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的含义是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鼓励学生先自由学习,如果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再鼓励、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个人探究或小组合作后仍存在问题的,教师才去教学生,这里的“教”,就是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交流对话。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一些教师习惯于自己先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这种方式有时固然能引发学生思考,但教师的问题不一定就是学生的问题,并且这种以教师提问先入为主的教学方式,容易束缚学生的情感指向和思维路径,有时可能产生误导,得不偿失。倒不如让学生在自由阅读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之后,能自己解决的可由学习小组讨论解决,小组也不能解决的,可全班共同研讨,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要发现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哪怕有百分之一的价值,也要给他百分之百的鼓励,帮助学生完善对问题的表述,把问题提得更加明确、深刻;二是通过有效的方式解决学生的问题,提出新问题。教师固然要“解惑”,但更要“设惑”,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循环状态,这样才能真正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
  
  五、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学生“回归主体”的前提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没有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就不会有好的教学质量。我们应树立“育人百年大计,兴师千载功绩”的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社会在不断进步,知识在不断更新,我们不能再一味地教书、讲教参,要让学生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因此,我们自身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和渊博的知识,我们不再是“给学生一滴水,我们应有一碗水,一桶水”的观念,而“应有一湖水,有流动不停的水”,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才能担负起21世纪人才培养的职责。所以,努力地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回归主体。
  由此看来,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和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只有把学生真正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过程才能顺利进行,并走向预定的目的地。否则,素质教育的目标就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实现。站在这样的高度看问题,便会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如果只在方法和层面上考虑问题,那只能围着“多提几个问题”,“多让学生发言”,“多组织几次讨论”打转转。学生被动地发言,被动地讨论,被动地活动是不能与发挥“主动性”等同的。
  总之,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课堂这个大舞台让给学生,必须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必须追求学生的成功。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其他文献
通过对QL系列循环泵在盐硝联产装置的使用和调试情况,介绍了QL系列循环泵具有机械效率高、结构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激发兴趣,学生的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世纪,世界各国都把人才素质的培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来认识。江泽民同志曾经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
新课程理念倡导数学教学要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感悟数学。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蓝本,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  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生存的,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世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我提倡学生写数学
分析了当前地方高校保卫工作在新时期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探讨性地提出了建设和加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新思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顺应潮流,迎接挑战,下功夫抓好幼儿的素质教育,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
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教育的过程。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正确把握情感教育,就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行,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00Cr18M5Mo3Si2(以下简称18-5)属铁素体(α)-奥氏体(γ)双相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Cl-点蚀和应力腐蚀性能,18-5不锈钢复合板因其兼备优良的使用性能和较低的制造成本,在制盐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