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321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重构、实境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等方面,对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全过程培养导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观点,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全过程;职业能力;实践;探索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重任,已为社会建设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专门培养旅游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地处全国著名旅游城市河北承德,是中央国家机关服务接待人员定点培训单位,省级重点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1985年开始开设旅游类相关专业,目前学院开设导游、旅游管理、旅游英语等10余个旅游类专业,旅游类专业在校生数近6000人,是我国开设旅游类专业门类最齐全、在校生数最多的院校之一。多年来,该校坚决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不断强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类专业群。该校导游专业在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经过多年的实践积淀,形成了“一感知、二互训、三上团,导生制、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呈现出了快速发展势头,2007年,国内旅游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位,入境旅游规模居世界第四位,旅游业开始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是,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与旅游行业人才的缺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持有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人数为50万,专职导游从业人员不足18万人,导游员在数量上存在较大的缺口,且导游队伍中90%以上人员为初级导游,近一半人员学历为高中或中专,高学历、高层次的专业导游人员十分匮乏,这与当前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市场不断繁荣的实际情况很不适应。为此,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导游专业从行业背景分析、人才需求市场调研入手,通过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研讨,确定了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感知、二互训、三上团,导生制、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从入校开始依次经过认知导游、演练导游服务、旅游购物服务、旅行社岗位服务、顶岗实习、导游带团综合服务等环节,以此来提高其专业技能。
  “一感知”即第1、2学期,通过基础课学习和短线实践教学,由专、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和专业岗位的介绍,教师和导生(高年级学生)带领学生到旅游景点实地参观考察,提供更多感知导游的机会,从感性上对导游从业情况有了深刻地了解和认知,促进学生认知导游、感知导游、热爱导游,形成直接的、深刻的职业认知,推进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和主动性。“二互训”即第3、4学期,在校内仿真环境和校外实景环境中,实行校企互训,特别是对导游业务、模拟导游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规范服务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组团,互相讲解练习,导生评价与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等环节,提升学生职业体验和职业能力。在实际培养过程中,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把理论和实践深入结合,缩短了学生的“后熟期”。“三上团”即第六学期,用半年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使学生能够胜任导游带团工作。在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和学校共同进行管理和考核,企业负责安排经验丰富的导游员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导游带团,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学生进行专业学习过程中,还探索实施了“导生制”的模式,选拔高年级学生作为导生,带领低年级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实训。导生通过民主推进、竞争上岗,在专兼职教师培训后,创作导游词、分析讲解方法,带领低年级学生游览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等名胜景区,完成实境带团任务。低年级学生对导生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自身感知导游工作的同时,使导生讲解能力、特殊问题处理能力、应变能力、交际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了高、低年级学生共同进步。
  二、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深入开展社会调研,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工作任务,归纳典型工作任务
  依据导游专业的任职要求,每年暑期召开一次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邀请行业专家、企业老总和专任教师一起深入研究课程体系调整,分析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参照导游职业资格标准,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与企业合作共同构建基于导游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见表1)。
  2.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
  以导游专业面向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设计项目课程,并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承德的丰富旅游资源,开展实境教学,学生边做导游边学习,逐步成为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扎实专业理论知识的高素质导游人员(见表2)。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
  为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打破原有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重构为六门项目客户层和3个综合专业实训项目,增加实训课时比例,使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比例达到1∶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开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拓展课程,形成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见表3)
  三、以实境教学为切入点,注重全过程培养学生导游职业能力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地处全国著名旅游胜地河北承德,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导游专业在办学过程中,紧密依托避暑山庄、外八庙等景区等独特的优势,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将课堂教学放在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旅游购物中心等,实施实境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所学习,实现感性认识与理性知识的融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达到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内容一致、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一致、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一致的“三个一致”。   第1、2个学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课程大多由河北旅游职业学院聘请的兼职教师承担,兼职教师都是各景区、景点内工作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讲解。主要是在避暑山庄内安排短线的实境教学。第3、4、5学期,以普宁寺、普陀宗乘之庙等景点为主,进行短线实境教学,到旅游景区的土特产旅游购物中心及大型商业中心学习购物技巧;第4学期暑期,安排为期两周的旅行社顶岗实习,熟悉旅行社营销、旅游接待等岗位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组织管理、沟通协调、产品设计营销能力;第5学期,安排学生到北京故宫等地进行为期一周的长线实境教学;第6学期,用半年时间到旅游企业顶岗实习,该阶段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在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使学生在实习岗位、在真实企业环境下工作与学习,将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融合,实现就业的零距离。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一条龙服务实训。拓展校外实践教学,进一步加强与实践教学基地的深度合作,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有机衔接,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感受职业氛围,体验导游工作过程,从而使学生对导游工作的特点、工作环境、职业素养产生比较全面的认识,职业综合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四、以学生课外活动为载体,锻炼提升职业能力
  在校期间,该专业通过组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专题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协会等,引导开展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实践活动,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第1、2学期以入学教育、专题讲座和各种形式的演讲、辩论活动为主,由学生自发组织或系组织进行,注重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基础素质养成教育,例如结合1、2学期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开展科普性专业知识的板报评比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对导游行业知识的感性认识;第3、4学期以科技创新、礼仪大赛等为主,由学生社团或系统一组织,强化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如针对新开发的景区开展自编导游词创作大赛,进一步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并合理运用;第5、6学期以就业教育、导游市场调研、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为主,使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状况,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就业意向,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取得任职资格,并积极参加各种职业技能比赛,以赛代练,检验专业素质,提升水平,提高就业能力。
  多年来,该专业不断强化课程建设和实训条件建设力度,把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水平作为标准,在多年实践教学积淀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具体实效。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模拟导游》,省级精品课程《旅游应用写作》和《旅游政策法规》和1门院级精品课,2009年该专业被确定为河北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在2010年全国旅游院校导游服务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承办了河北省第三届“未来导游之星”大赛和历届承德市导游大赛,在河北省第三届“未来导游之星”大赛中,该专业3名参赛选手全部晋级决赛,获得“十佳导游”称号,河北旅游职业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同时,在承德市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等活动中,充分发挥智力、师资优势,培训各类服务人员12000多人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高职高专教育评估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李鸿.导游专业实践教学,导生制模式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2.
其他文献
摘要: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是实践与艺术较强的专业,为实现科学性、适应性、可行性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创新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对其人才培养体系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学校案例,基于工匠精神融入才培养,文章提出了建筑室内设计专业3W3H人才培养体系设计,对体系设计提出的目的、策略、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建筑室内设计;3W3H人才培养体系;工匠精神  一、建筑室
期刊
摘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能否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关系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选择和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文章针对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脱离应用的现象,阐述了唐山学院改革和构建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做法和实践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体系  新建本科院校至今已走过10个年头。在1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选择与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一
期刊
摘要:针对现代职教体系“3+4”项目,从创新创业类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双创平台和基地,校园文化建设及实践等方面,说明了实施“三个课堂”一体化、多个平台合力实教培养“中职-本科”的新模式,激励职校双创的潜能和成果,推进双创教育和项目孵化,提升在对接高校引领下的职校双创工作新动能,形成“本科教师-中职教师-职校学生”的三层次双创实践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三课堂;创新创业;“3+4”项目  《国家
期刊
摘要:在对国内外大学本科科研导师制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湖南农业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系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特点、实践成效和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劳保系科研导师制的思路。  关键词: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实践经验  一、引 言  导师制是“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及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导制度”[1],以指导的主要内容来划分,导师制可分为科研导师制、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摘要:在教育部提出新工科建设这一理念后,应充分理解高职学生学习工匠精神的实质含义,为推动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进步,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提供保障。文章将通过高职院校现有特点研究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培育理工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新工科;理工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面临新一轮的产业和技术革命,我国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国家战略,在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后,教育事业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
期刊
摘要:以河北省首批工业聚集区——永清台湾工业新城为例,从发展定位、主导产业、文化底蕴、创新体系等方面对工业聚集区的建设与科学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对环首都经济圈8个工业聚集区及全省71个省级工业聚集区具有现实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业聚集区;科学发展;探索与思考  一、工业聚集区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1.工业聚集区定位  工业聚集区是以若干工业行业为主体,行业之间有机链接、产业结构合
期刊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院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石。校园宣传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学生记者具有敏锐的思维、创新的视觉,是校园宣传工作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探讨了学生记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当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记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记者;校园文化;内涵式发展  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就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十八大报告中明确
期刊
摘要: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是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方向。文章针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方面体制机制创新的思路,分析了七项新举措。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以娄底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政府宏观调控、理事会主导,职业院
期刊
摘要:21世纪是法商结合的时代,商业行为离不开法律的应用和规范,法律也寸步不离地在影响着商业行为。基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这种需求,高等院校所培养的法律人才必须是法商结合的人才。为实现“法律为市场经济服务,法律人为市场经济建设服务”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法学本科专业《商法学》课程必然要进行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综合性素质的提高,强化过程性质量评价,充分发挥考试的多方面功能,以考试改革引
期刊
摘要:博物馆承载着文化传承与旅游等多重功能。南通是中国第一所博物馆诞生之地,南通环濠河博物馆群在南通旅游业的战略开发中有着重要的价值。通过分析南通环濠河博物馆群的现状、特点及其在南通旅游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其开发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免费开放后的博物馆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关键词:博物馆;环濠河博物馆群;旅游开发;免费  博物馆不仅承载着城市历史的过去,而且还引领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