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看珍宝

来源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tato_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如果去北京游玩,应该都不会错过大名鼎鼎的北京故宫。但你们知道吗?世界上只有一座紫禁城,却有三个故宫博物院,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沈阳,一个则在我们的宝岛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是1965年在台北建成的一座仿古建筑。它坐落在基隆河北岸,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依山傍水,气势宏伟。外表看起来是中国宫殿式建筑,主体建筑共4层,黄墙绿瓦。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台北故宫逛一逛吧!
  台北故宫的文物馆藏特别丰富,据说到2014年底,馆藏文物已经达到69.6万余件,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种类多样。
  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北京形势严峻,当时的国民政府决定将北京的重要文物南迁,这些文物被装箱紧急转运至上海,后来分几路辗转至台湾,最终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落户”了。因为文物数量多,珍品多,台北故宫被赋予了“中华文化宝库”的美名。而在这么多馆藏文物中,翠玉白菜、东坡肉形石和毛公鼎最为有名,被人们称为镇馆之宝,这三个宝贝还有个形象的称呼叫“猪肉白菜锅”。
  作为《写字与书法》的小读者,如果你对文字和书法着迷,去台北故宫的时候就千万别错过以下三件藏品了!
  毛公鼎
  首先当属大名鼎鼎的毛公鼎,在台北故宫,它和翠玉白菜、东坡肉形石单独放在三楼的一个特别展厅。如果是寒暑假期间前去参观,需要排长长的队才能够欣赏到它哟。
  1843年,毛公鼎在陕西宝鸡出土,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它的内部铸有32行共499个字,是迄今发现的铭文最多的重器。因记录了毛公向周宣王为国献策的事情,所以被称为“毛公鼎”。虽然知道古代人喜欢在青铜器上记录一些歌功颂德的内容,但一篇2800多年前印刻的文章呈现在眼前,还是会让人觉得叹为观止,似乎能够从字里行间寻觅到西周时期的政治、生活痕迹。
  快雪时晴帖
  乾隆皇帝十分钟爱西晋“书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称它为“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在乾隆十一年,将它与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珍藏在他的书房“三希堂”中。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你就可以一睹这件稀世珍宝的庐山真面目。不过,时至今日,王羲之的作品已无真迹,馆中陈列的是唐代精摹本。帖子是王羲之在一场大雪之后,心情愉悦,写给朋友的问候。笔法雍容古雅,圆浑妍媚,其中或行或楷,笔锋流露出质朴内敛的意蕴。
  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唐代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通篇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常常写至枯笔。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更流露于字里行间。因本卷是草稿,所以能看到颜真卿删改涂抹的痕迹,从这些修改的痕迹,我们似乎也能体会到颜鲁公当时内心的义愤和激动!通过一幅书法作品,能够体会到1300多年前的书法大家的心情,这种感觉十分奇妙!
其他文献
好的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学科的基础。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下面笔者对新课改形势下语文朗读的教学形式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简单设想。  一、制订朗读教学的可行性计划  什么样的文章要进行文章朗读,什么样的文章不必朗读,怎样朗读,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教师必须有清晰的计划。一般而言,诗词、散文宜多朗读,既有助于学生领会其精妙之处,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