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种子萌发条件优化及萌发抑制物的初步研究

来源 :南方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iai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栀子种子萌发受抑制的原因及抑制物存在的部位,寻求提高发芽率的最佳方法,为其人工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西樟树和安徽亳州两个栀子主产地的栀子果实为材料,探讨浓硫酸浸泡2~24 h对栀子种子吸水率的影响;研究栀子种子、果肉和果皮甲醇提取液(0.005~0.050 g/mL)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测定浓硫酸、赤霉素(0~1.5 g/mL)和生长素(0.1~5.0 g/mL)、不同温度(15.0~30.0℃)和发芽床(蛭石、纱布、滤纸、湿沙)等处理的栀子种子发芽率。【结果】浓硫酸处理后不同产地栀子种子的吸水率普遍提高,达到饱和时其种子平均吸水率高于未酸蚀种子34.31%。果肉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更高。随着栀子果皮或种子的甲醇浸提液浓度的增加,白菜种子萌发势和发芽率呈缓慢下降趋势;经0.005~0.015 g/mL果肉甲醇浸提液处理的白菜种子萌发势和发芽率缓慢下降,但当大于0.015 g/mL时,白菜种子萌发势和发芽率急剧降低;随着果实甲醇提取液浓度的提高,白菜发芽种子根明显变短,芽缩短,长势变弱,以果肉的甲醇提取液抑制物作用最强,其次为果皮、种子;此外,提取液对根的抑制作用强于对芽的抑制作用。浓硫酸处理的栀子种子发芽率为零,且种子极易霉变。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栀子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种子出现发黑现象。在0.3~1.2 g/mL赤霉素范围内时,随着赤霉素浓度的提高,栀子发芽率逐渐升高,其中以1.2 g/mL赤霉素的发芽率最高。在20~30℃范围内,栀子种子有较高的发芽率,而在20℃以下,发芽率极低。在30℃最适温度条件下,以滤纸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其次为湿沙、纱布、蛭石。【结论】栀子果肉和果皮中均存在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是抑制种子萌发的首要因素。栀子果皮、种子和果肉中抑制白菜种子萌发的化学物质种类或数量可能不同。浓硫酸、生长素对栀子种子发芽具有抑制作用,赤霉素则具有促进作用。栀子种子的最适发芽条件为:用1.2 mg/mL赤霉素避光浸泡48 h后,在滤纸培养床上30℃恒温避光培养。
其他文献
<正>他出生于西班牙的瓦拉朵丽,爷爷是一位当地的建筑师。在两岁时,他移居加的斯,并在那里领悟生命的真谛。从外科医生的父亲身上,他继承了善于分析的特点,而他的母亲则促使
萨义德"旅行理论"通过分析卢卡奇"物化——总体性"理论在批评家戈德曼、威廉斯理论中的旅行过程,指出理论接受者自身所处的"情境"和"批判意识"对理论接受分别产生的不同作用
11世纪,花剌子模经济高涨,到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花剌子模逐渐发展成为中亚实力雄厚的国家。摩诃末的扩张使花剌子模成为一个大帝国,然而,这个大帝国内矛盾重重,抵御不了蒙古
本文就当前技工院校法律教育的现状和学生法律素养培育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探索和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工院校法律素养培育体系。
休谟认为,因果关系既不存在于事物之中,更不是形上学实体,也非来自人的神性理性;因果关系的真义不是必然连结性,而是相似物象之间的恒常会合;人之所以有一种心理必然性的因果
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响应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已成为研究和解决路基问题的重要方面,通过确定动荷载来研究路基的动力特性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列车荷载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同时涉及列
《尤利西斯》无论在结构形式还是在叙述内容方面都与传统小说背道而驰。文章分析了《尤利西斯》与传统小说在处理时间因果链、事件的连贯性以及情节因素三个方面时的异同,由
<正> 日建设计是以建筑设计、监理及城市规划为中心,从事建筑与城市在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有关调查、规划、设计、监理、维修与保护咨询的“综合性设计事务所”。从1900年
期刊
【目的】对河南省农户向农村信用社贷款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为农村信用社制度制定及完善现行农户贷款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南省4个县(濮阳县、杞县、固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