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c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造,人类就不会进步。在现实的生活和实践中许多客观事实都证明了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主要是科技领域的竞争,科技领域的竞争又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国家更需要创新型人才。列夫托尔斯泰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可见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是多么重要。下面,本人就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
  1.创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胡锦涛主席在"十六大"的讲话中已提出"以人为本"的治国策略。同理,学校教育也应该以教育学生为本。许多活生生的教学事例说明: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他们只能一味地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惟命是从,如傀儡一般。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老师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老师必须做好下面两点:
  1.1 教师扮演的角色要发生转变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我想,这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朋友,而不是管制式的家长。老师在课堂上要亲切、温和,课堂下多与学生谈心,让他们觉得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才会由怕你变为敬你、爱你,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1.2 要充分尊重学生
  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师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这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如同鸡蛋孵化成小鸡,一旦温度达到一定的条件,创新的小鸡就会破壳而出。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
  有批判才有创新。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老师说"不",敢于向教材说"不"。在一节语文课中,我板书"告诉"的"诉"字时少写了一点,当时我没有注意到。这时,一个叫小妹的学生举手了,我请他起来,他说:"老师,你写的"诉"字错了。"我一愣,定睛一看,果然错了。再一想,这正好是训练学生敢于批判的好时机,于是,我没有故意说我是想考考大家的眼力或者轻描淡写地给它加上一笔就完了。我郑重其事地对同学们说:"老师今天非常高兴,因为小妹同学给老师指出了一个错误,我非常感谢他及时地让老师改正了错误。"说完,我还向小妹鞠了一个躬。这时,同学们都鼓起掌来。从此,我班的学生就渐渐地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向书本质疑了。
  3.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设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例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讲到烈火在他身上燃烧,生命危在旦夕。这时,我问到:"邱少云为什么一动也不动?"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有的说:"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有的说:"邱少云遵守战地纪律……"有的说:"邱少云是真正的英雄。"只要他们说出了充足的理由,我对他们大胆积极的设想都给予了肯定。
  另外,教师对于学生发表的不合教师意愿的看法,也不要马上给予否定或批评,而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讨论,也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就有这样的亲身体验。在上《假如我会克隆》作文课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想克隆点什么?"很多学生都说诸如"我会克隆人、动物"之类的话。可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假如我会克隆,我会克隆您。"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是马上否定他的看法,继续我的教学呢?还是抓住这一时机,进行探讨呢?我选择了后者,引导学生针对"为什么要克隆我?"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您爱护我们。"有的说:"您关心我们。"有的说:"您比我们的父母还好……",你看,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每一种见解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4.大胆挖掘教材空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或是在结尾,或是在中间。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领悟。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就在对课文 的 空白大胆想象和描述中迸发出来。如在教完《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后,我启发学生:战斗胜利后,战友们会对邱少云怎样呢?你来为这个故事续上一个结尾。学生们顿时兴致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有从战友角度说的,有从连长角度说的, 有从朝鲜人角度说的,还有从邱少云亲人角度说的……。多么丰富鲜活的想象呀!在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补充中,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感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们知道打造魅力课堂的关键在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语文课亦是如此!本文主要论述有两个大方向,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强调课堂纪律性,强化学生的注意力 。  【关键词】魅力课堂 培养 注意力 教学方法 课堂纪律  魅力是一种由自身气质所引起,散发出的强烈吸引力和感染力,这种力量会给周围的人很大的影响,会让人效仿,比较,赞叹,甚至迷恋。由此可知,魅力语文课堂就是老师的教学散发出强烈
期刊
创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造,人类就不会进步。在现实的生活和实践中许多客观事实都证明了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主要是科技领域的竞争,科技领域的竞争又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国家更需要创新型人才。列夫托尔斯泰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可见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是多么重要。下面,本人就结合个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课堂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但现在的课堂中,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关注过少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笔者立足教学实践研究、发现运用导学案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效果很好。本文笔者将对这一问题加以阐述。  【关键词】导学案 个性化学习  1.个性化学习的内涵  目前,教育界对于个性化学习的内涵并没有一个较为科学、严
期刊
【摘要】高三年级的复习课向来是保证教学效率的重要课型之一。怎样让学生每一堂课都有收获?并且收获得踏实,收效持久?这是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每一届接手之初都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即学生在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题型中失分严重,由此,高三英语复习课中如何根据存在问题找出解决策略是一个必须被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高三英语 复习课 重点问题 策略  高三年级的复习课向来是保证教学效率的重要课型之一。怎样让学生每一
期刊
【摘要】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只要恰当运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产生共鸣,就能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我们的教学才真正变得有效。  【关键词】中学历史 情境教学 有效  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赞可夫指出:"教学方法如果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会变得高度有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恰当运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产生共鸣,就能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学习新的理论,摸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激发兴趣、快乐学习"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的运用与实施,以达到让学生快快乐乐进课堂,轻轻松松学英语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英语 激发兴趣 快乐学习;  中阶段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打
期刊
1.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创新  良好的心境和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如果学生感觉课堂气氛不安全,生怕说错话,担心发言被扣帽子、被讥笑、被训斥,那么学生就不敢敞开胸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妨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甚至会使学生封闭自己的心灵,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互动式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关键词】互动 课堂教学 参与 合作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先"教"学生后"学"。大部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都比较差。互动式英语教学强调学习者的参与、师生的合作及其情感的交融。  1.互动式
期刊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另一个男生,校长陶行知发现后及时制止,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发现那男生早已等着了。陶行知笑着掏出一颗糖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男生惊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更惊疑了。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塞到
期刊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趣味性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显著特征。要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课,就要尽可能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趣味教学就是把一些与学科有关的有趣知识和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引用于教学过程中,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思考、探讨、解答问题的积极性,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因而,在生物教学中,恰当使用趣味案例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会收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