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本科教育模式比较分析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3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人类之初便有了教育。本文根据笔者在美国的访学经历,结合我国目前高校现行教学模式及制度对中美两国家在教育模式上所存差异进行浅析。与中国比较,美国教育的优点在于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评分标准灵活多样,课程设置与专业及今后职业发展紧密相关,均具有借鉴学习的价值。
  关键词:中国;美国;本科教育;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9-0095-02
  美国一直以来是大多数人心中留学的好选择,中美在教育模式上也存在很大差异。2016年8月有幸赴美国明尼苏达州圣本尼迪克与圣约翰大学交换学习,亲身体验中美高等教育的差异之处。该学校在是明尼苏达州著名的一所文理学院。
  一、中美本科教育模式的区别
  1.教学方式不同。中国大学教师关注知识的传授,大多采用言传身教、灌输式教学、应试教育的讲授法,课堂上则表现为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中国人大多秉持考试成绩极大地代表着个人能力的理念,这使得中国学生根基扎实、记忆力超强、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这是其优点;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中国学生面对新事物会产生不适应或畏缩心理,缺乏创新意识。
  2.课程评分标准。众所周知,我国教育长期以来是以升学、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育[1],大多数中国的家长重视分数的高低,在这样的观念引导下,老师更主要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答案是否符合“标准”上。中国大学的评分标准大致从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及平时成绩等方面进行评估,而美国大学更看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性的调动、实践及实践过程中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课程评估方面分为考勤等课程特色评分项、多次小测试成绩、半期及期末考试。美国高校中,不同课程拥有不同的总分(一般600~1000分)。特别的,学生可以删除一次不满意的小测试成绩,该成绩不纳入最终课程成绩的评估中[2]。这样的评分模式具有如下优势:一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压力;二是多次小测试可以锻炼学生冷静沉着的心理素质。
  3.学生学习方式。在我国大学课程中,教育工作者主要关注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缺少与学生在课程中的交流,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缺乏自主权[3],有的教授因忙于科研工作缺乏与学生的互动[4]。美国教育采用的引导型方式影响着美国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及参与度、课后学习等。教授对学生面授的时间大约占学生学习时间的30%,学生将大多时间运用在了自学、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同学之间的互相讨论。通过实践与参与,学生掌握了更多书本外的知识,也使他们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科研模式不同。中国高校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有硬性要求,并建立了相应的鼓励和考核机制。初衷是为了鼓励和调动教师们开展科研工作,但由于一些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片面追求科研成果的数量及论文的发表,对成果质量重视不足,滋生了学术浮夸风气,诱发了“学术腐败”的现象。美国对于此问题采取揭露、检举、调查的方式,主要由了解内情的科学界人士负责,除此之外为应对调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还制定了一套详尽的对策。这样严格的科研制度大大减少了“学术腐败”的现象,保护了科研者的知识产权,激发了科研者的研究动力,促进了高品质科研成果的产生。同时,美国高校对大学生们也作相应要求,培养了学生们脚踏实地的学习和研究态度,为今后科学界的良好风气奠定坚实基础。
  5.课程设置不同,我国大学的课程基本分为四类:普通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素质教育课。通常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在72~86学分之间,占总学分的60%~70%。普通公共课和教育课全校学生必修,实行统一标准,内容单薄同时涉及范围也相对狭窄。由于美国大学各校行政相互独立,所以各校各系课程设置不完全一样。基于“学生中心论”的课程设置模式——自由选修型,美国院校本身没有特别规定的教学计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设置一个属于自己的教育计划。美国比较重视通识教育课程、人文课程的开设及基础理论的教学,这是通才教育的核心,同时开设大量选修课(约占1/3)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知识储备及能力。
  二、启示
  1.改进“灌输”教育模式与增强“渗透”齐头并进。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上,一直忽略了“灌输”和“渗透”的整合互补作用,不善于通过形成舆论导向和文化氛围来对大学生们进行熏陶。灌输式教育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形式化和強制化,是一种机械的教育方式。实践证明,这样形式化的、强制性的直接灌输的方法效果甚微。
  2.加强基础理论课程的建设,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是根深求叶茂。美国大学没有明显的专业课程,致力于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对基础课程尤其重视。这也正是我国应学习借鉴的地方,摆脱专才教育的束缚,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达到基础雄厚、专业精通、理论和实践的良好结合,体现大学本科教育的特点。
  3.增设选修课程,提高大学课程的多样性和弹性。多样选修课程的开设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我国大学的选修课程建设初有雏形,各方面仍需要完善和改进,例如统一性过强、灵活性较差、选择面过窄。因此,更新课程观念,将选择性和个性放在首位,增加选修课在全课程中所占比重,致力于选修课模块多样化、课程体系弹性灵活化。同时也可以参照某些美国一流综合大学的选修课程设置,加以补充借鉴。
  4.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我国大学的课内学习时间及教师授课时间过多,压缩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可借鉴美国大学的方式,适当减少讲授时间,注重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研究,鼓励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在课外预习、研究、探讨、实践等方面,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考试评估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参与实践的能力。
  5.秉相互尊重的原则,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赋予了教师社会角色中的权威性和威信,使得学生只能听从老师的。单向性成为中国师生间教学关系中的一个基本特征。但事实上,老师的授课过程是学生老师互相学习的过程,学生一味听从老师,不仅会使得学生很难有自己的见解,还被动接收教师传递的信息,不敢提出异议。
  三、小结
  中美两国在教学模式、教育体制、教学方式存在明显差异。我国的教育培养出了大批具有丰富学识涵养的超一流学生,却培养不出一流的创新性人材。反之,美国没有培养出很多具有一流知识的学生,却培养了很多领先世界科学前沿的创新人材。相比之下不难看出,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的不同。美国人在教育和培养学生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与做法。
  参考文献:
  [1]周晓波.中美德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
  [2]周静,刘娜.中美教育模式对比[J].青年文学家,2012,(27):60.
  [3]翟洪江,汪振友.论中美大学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差异[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02):55-61,92,99.
  [4]蒋华林,张玮玮.生师互动: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05):21-26.
其他文献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笔者主要着力于通过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创建优秀班级的基础,更是师生磨合的过程,可归纳为“经历(奠定感情),总结(做好规矩),成长(培养优秀)”三个方面。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班级环境;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基于某学院2 2出国项目班的英语报刊阅读课教学改革,以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混合编制的形式,专注于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的英语报刊内容选编,使得学生在加强英语报刊阅读能力的同时,加深对专业的理解。最后,还探讨了本次英语报刊阅读课教学改革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英语报刊阅读课;外语教学改革;出国項目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
摘要:本文选取了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中最具代表性的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作为个案,对其演变历程、组成运作、主要职能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介绍,以期为我国建立和发展高等教育中介组织提供借鉴。  关键词: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高等教育;中介组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0-0069-02  英国作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管
摘要: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CAD制图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CAD制图技术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本文从实践出发,以独立院校的《工程制图与CAD制图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模式,以及考核纬度的完善。  关键词:CAD制图技术;教学方法;独立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9-0175-02 
摘要:本文以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医药与化材学院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为预测目标,采用单双隐层神经网络作为预测模型,通过比较模型训练时的预测精度,模型仿真时的预测时间及精度,比较单双隐层的预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较小输入层神经元数的BP神经网络模型而言,采用单隐层是较为合理的,预测精度也较高。采用双隐层模型将会导致模型运算复杂化,预测精度反而降低。  关键词:就业质量;神经网络;贡献率;预测  中图分类
摘要: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其设置对专业建设至关重要。本文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和要求,以临沂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在剖析该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修订。新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强化了工程基础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同时突出了沂蒙精神育人和创新创业教育特色,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师职业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课程体系;工程认证;实践教学;工程基础;环境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
摘要:生物化学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知识更新迅速等特点,要求授课者不断设计新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学科规律,以科研探索思想渗透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可度。本文以单糖教学为例,阐述以科研探索思想渗透生物化学教学的课程设计。  关键词:生物化学;科研探索;课程设计;单糖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獻标志码:
摘要:高校已经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主阵地,加强大学生思想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在学生中积极开展“爱党爱国铭于心,爱校荣校践于行”主题党建活动,从主体与思路,实践方法与过程,目前已经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及下一步规划四个方面理顺活动思路。  关键词:价值观;党建;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1-0039-
摘要:上海海事大学“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中荷国际合作办学专业部分专业课程采取全英语授课。为了了解全英语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進行统计分析,为全英语教学的推广以及提高全英语教学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适应性;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3-0122-02  一、概述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
摘要: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主体,其教育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行动研究有利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通过反思性教学、搭建互动交流平台以及建立导师制等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和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行动研究;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1-0025-02  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