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讲评

来源 :新高考·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anfly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四川省隆昌县第一中学高三年级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以惊人的毅力创造了非凡的成就。有人问她:“一个人可能遭到的最大悲哀是什么?”海伦·凯勒回答说:“有眼睛而仍然看不见。”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是对材料主旨的把握。这则作文材料呈现的对话意蕴可谓意味深长:整个材料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叙述了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凭借非凡的毅力创造了非凡的成就;第二个层次是在第一层次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他人之间与海伦·凯勒的回答可以做这样一个紧缩:“一个人可能遭到的最大悲哀是有眼睛而仍然看不见。”而这个紧缩句,其实就是材料要告诉我们的关键所在。作文的最佳立意就应该由此确立:有眼睛而仍然看不见是人生最大的悲哀!然而,不少同学由于缺乏对材料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对材料断章取义,或者受一些定向思维的影响而片面领会,出现以下错误立意:
  “残疾与成就”、“毅力”、“创造”和“毅力与创造”、“悲哀”、“最大的悲哀”、“眼睛”、“看不见”、“有眼睛却看不见”……
  在写作的基本构建上,可以循“什么是‘看不见’”——“为什么‘看不见’”——“‘看不见’会怎么样”的思路展开。
  在写作的具体过程中,一定要以思考与情感驭笔行文,拟一个紧扣主旨而亮眼的标题,打造一个与中心一致的主旨句,写好开头、巧妙引承、全面展开、合理挽结,等等,都要纳入思考;行文的文笔风采上,可以依据主旨和选材,以或严谨、或轻松、或诙谐等笔调,去叙事、议论和抒情,以话题凸显的主旨来传达自我的见识、思考和情感。
  【作文示例】
  盲·未盲 贺钰玲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题记
  《世说新语》有语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我不知那一个夜半行走的盲人与瞎马是否掉入了深池,但今时却有许多未盲之人身陷深池。
  盲人眼前的世界是漆黑的,因此他更珍惜自己敞开的心扉,收纳世界的多彩。未盲之人眼前的世界是多彩的,但有些人却什么也看不见。这便是海伦·凯勒认为最大的悲哀——有眼睛而仍然看不见。
  心若未盲,眼观野芳,方见大好河山。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马不妨眠。”每逢佳节长假,美景胜地往往人山人海,拥挤不堪,多少人举着相机对着远处山近处水疯狂拍摄,认为自己欣赏到了。反观古人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褪去浮世尘埃,心境唯余洁白,敞开心扉,眼见哪怕一朵野花、一棵古木,心未盲则眼未盲。赏景若无一颗未盲之心,纵然身前河山大好,也不敌慢捻一缕幽香,静赏一枝野芳。
  心若未盲,眼观疾苦,方显冷暖人情。
  犹记那位盲人老妇面前的木牌,“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的哀情字字如诛心;犹记那日堂弟年幼无忌的童言,“那个人好可怜,他没有饭吃”,真的声声如锥骨。多少人在乞人的身前淡然走过,多少人对乞人投以白眼冷嘲,多少人从未掩饰那一抹抹厌恶的眼神。当歌中“楼上女人哭喊,夫妻吵架没有人管”的情景真实呈现,多少人却因了被扰乱的心神而恶语相向。我们的眼,未盲。我们的心,却看不见。温暖若无一颗未盲之心,纵然慈善的捐献万千,也不敌弯下一次腰身,敲响一扇房门。
  心若未盲,眼观民生,方可盛世长安。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商纣王残暴施政,声色犬马,最终身丧朝歌,改换天下;秦二世仁义不施、民不聊生,最终身死人手,七庙尽毁;六国不爱其民,不理其政,最终一败涂地,宫室尽焚。昏君当世,眼不见民生疾苦,心不念盛世太平,天下如何不毁!贞观之治爱民若子,康乾盛世君民和乐,庆幸明君当道,庆幸国泰民安。君主若无一颗未盲之心,纵然坐拥美人江山,也不敌体察一次民情,减免一年赋税。
  苍天未盲,方有冬雪纷纷,夏日炎炎;青山未盲,方有层峦耸翠,百鸟欢腾;深海未盲,方有波澜壮阔,澎湃汹涌。
  眼盲之人,心若未盲,拥有的世界五彩斑斓;心盲之人,纵眼未盲,所观的世界无色无声。
  [点评]
  这是一篇立意精准、结构特别、传达巧妙的考场作文。本文至少有几点值得品味:首先,本文作者在准确把握材料的基础上,确定了一个正确的立意,并由此拟定了一个对比意味极强的标题“盲·未盲”,奠定了本文对比行文的特点;其次,结构特色鲜明,题记诗意盎然且韵味悠远,开篇两段和文末两段对应工整,中间六个段落以三个片段呈现并列的形式和递进的内涵;第三,三个主体段落的总结以“若无……也不敌……”几乎相同的句式呼应扣题,使文章中心突出而文采飞扬,作者的才气和见识在字里行间得以生动再现。
  无视是一种悲哀 刘清
  关于“什么是悲催?”崔永元说了这样几句话:“在乡下砍树,在城里种草,他们看不见的是真实的荒芜;在家里看言情剧涕泗横流,在大街上见死不救,他们看不见的是真实的温寒冷暖;用越来越少的怜悯同情越来越多的穷人,他们看不见的是真实的人性卑劣。”
  所以,总希望有那样如炬的目光,使污浊退却,美好永存。
  无视自身的错误,是一种悲哀。
  日本在“二战”时犯下的法西斯侵略罪行早已使他们臭名昭著,可如今,层出不穷的各种卑劣罪行又在上演。无故宣称对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的主权占有,这种无视历史的行径终导致日本如今的经济萧条、政局动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德国总理在波兰犹太人墓碑前的惊世一跪震撼了全世界,他以内心的忏悔与反思对待曾经的错误,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德意志民族。
  无视规则的存在,是一种悲哀。
  如今选秀节目盛行,内定获奖选手早已屡见不鲜,无视规则的存在,他们竟然这样欺骗观众。可冯小刚却没有这样做。当他知道自己即将担任评委的一档栏目中有内定的获奖选手时,他怒不可遏,面对主办方的重金挽留,他坚持自己的原则:“观众要看的是节目,而不是一群打着选拔名义的人的作秀。”是啊,观众要的是真实,冯小刚要的是原则,而主办方看见的是利益链条的暗流涌动。
  无视亲情的存在,是一种悲哀。
  网络上“摔碗爷爷”很红。在自己的七十大宴上,年迈的祖父多次想和身边的孙子孙女说说话、谈谈心。可所有的孙辈们人手一部手机,只顾低头摆弄,对爷爷的嘘寒问暖置若罔闻。最后,生气的祖父留下一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摔碗离席。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禁让人心生寒意,这些“90后”的孩子们怎么了?竟然无视这温情的血脉之亲,难道自己的爷爷还不如虚拟空间里的一条信息、一棵菜来得重要吗?令人唏嘘!
  聚美优品的CEO陈欧为自己代言说:“你只看到我的成功,却看不到我的付出,你只看到我的光环,却看不到我的汗水。我要自己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所以,请尽量揩拭自己的双眼,抹去污浊,不要无视了最真的美好。
  [点评]
  这是一篇思考深入、行文讲究、凸显作者对现实思考的考场佳作。细读本文,可以发现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鲜明耀眼的主旨表现,标题“无视是一种悲哀”简洁,直指材料中心,点明写作主旨,三个“无视……是一种悲哀”句恰似三个闪亮的火炬,照亮了文章的主题与行文;二是借力崔永元,使文章具有深刻的思考,增加了文章的思想性,给读者以振聋发聩的力量;三是选材广泛,历史与现实、热点与痛点,作者都能信手拈来,深入浅出,为文章中心所用,体现出较强的选材和驭材能力。
其他文献
【作文题】(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一轮复习验收考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微”的时代,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公益、微感动……微而不微,草根明星登上星光舞台,微薄之力铸就爱的奇迹,微现象折射时代风云,微言影响社会人生……  请以“微”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命题作
【作文题】(广东省2013届高三六校第三次联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作家梁晓声目前在谈到中国现状时,说:“现在有三个中国。一个是数字中国,也就是官方说法中的中国:高速、高铁、高楼、GDP、国家实力、外汇储备和富豪榜;一个是网络中国:很多人都不快乐,郁闷、愤怒、骂娘、嚷着‘撕毁一切’;还有一个是身边的中国,也就是每个人每天过的日子,相比从前,确实是好些了。只有三个中国叠加在一起才是
【作文题】(江苏省无锡市2012年秋高三期中考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蓝蓝的天空中,几只鸟儿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画出道道美丽的弧线。  鸟儿们发现了一只硕大的氢气球,五颜六色,异常美丽。但氢气球只有在风儿经过时才会浮动。  于是,鸟儿就飞到了氢气球的身边。  氢气球啊,你是美丽的,可你却是不自由的。一只鸟儿说。  不,我是自由的。氢气球摆着五彩斑斓的头说。  
【作文题】(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3年高三语文联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