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区域技术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GOUSIY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虑是担心消极结果,而抑郁则是预期消极结果。比如一个因离婚而抑郁的女人,她会觉得当年曾经如此恩爱都会离婚,未来不会找到合适的伴侣了,自己付出这么多都换不来真的感情,未来的婚姻不会有希望了。这样的想法让她长时间陷入抑郁之中。其他的情况像丧亲、离职等导致的抑郁都是如此。焦虑抑郁情绪的处理,认知疗法是最擅长的。那认知疗法用什么技术去解决呢?认知疗法会用到多项技术,其中必用的一项技术就是可能性区域技术。
  什么是可能性区域技术
  可能性区域技术就是让当事人认识到对于还没发生或者说即将发生的事情,不会只存在一种可能(特别是最糟糕的可能),这种可能性可以描述为一个从最糟糕到最好的可能性区域。当事人评估这种可能性区域范围,并确定最可能的结果,这个过程可以矫正当事人对未来消极预期认知,改善当事人焦虑和抑郁心情效果。
  可能性区域技术应用实例
  先说一个考试焦虑的例子:一个学生担心期末考试,焦虑和抑郁交替出现已经有将近2周了。我問他第一个问题:这次考试最糟糕的结果是什么?他说班级排名20名之外。(其实最让他担心的事情就是名次在20名之外),我问他第二个问题:如果这次考试特别顺利,各方面都很理想,你觉得能取得的最好名次又会是多少?他说如果奇迹出现的话,班级第5名吧。我问他第三个问题:你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你历次考试的情况,和你考试准备情况,你也可以参考他人复习情况等等,你觉得最有可能的考试结果是什么呢?他想了半天,最后说,可能和之前差不多10-15名之间吧。我问他,经过思考和比较,现在你发现自己很有可能的名次是10-15名,而不是20名之外,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他说我心情好多了。
  再说一个丧亲抑郁案例:一对年龄将近50岁的夫妻,他们的独生子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因为和同学一起出去玩,不幸失事身亡。夫妻两人陷入悲痛之中,近两个月悲痛之后,转入抑郁状态。让他们感到抑郁的是他们想到“老无所依”的情形。我同样应用可能性区域技术帮助他们矫正认知。我问他们的第一个问题:你们能想象到老了最糟糕的结果是什么?他们不假思索就说:孤苦伶仃,无人问候,没人照顾,生活不能自理。我说如果奇迹出现的话,或者天遂人愿,你们觉得老人最好的结果是什么,他们说想象不到,我说,多想想,比如政府照顾、社区、亲戚或朋友帮助等等。妻子说,我能想到的是,我们有一个干儿子,他在我们身边照顾我们。我说好,我们先假设这样。接下来,我们来考虑第三个问题,综合各种现实情况,和生活中其他没有子女老人的生活情况,或者你搜集政府方面的政策情况,你觉得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什么?他们说,想不出来。我说,不要紧,这个问题,就当做是你们的作业,回去之后搜集这方面的信息,下周来咨询时候告诉我你们的思考。
  下周来了,他们的情绪明显表现得比较轻松。他们说,很有可能的情况是约几个大学同学,大家一起到养老院养老,或者认养一个孩子。他们也说,现在像他们这样失独的家庭多,政府也不会不管他们。我问他们现在心情怎么样,他们说心情好多了,看到了希望
  可能性区域技术要点
  可能性区域技术由三个问题构成:
  ◎ 事情最糟糕的可能是什么?
  ◎ 事情最好的可能是什么?
  ◎ 事情最有可能的是什么?首先,通过最糟糕可能和最好可能这两种可能构成可能性区域,其次,搜集各种信息作出决策,确定最现实(最有可能)的一种可能性。当求助者发现问题并不是想象那样糟糕,特别是考虑到更多现实情况以后,认知就会发生改变,心情就会变好。
  讨论了可能性区域以后,我们还可以讨论面对可能性区域的态度和行为策略—“坦然面对,争取更好”。一般而言,我们需要引导来访者坦然面对最糟糕的可能,有时需要为发生最糟糕的可能做相应的应对措施,其次,既然事情尚未发生,来访者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去争取更好的可能和结果。由于文章篇幅的限制,我们在上面两个案例中没有涉及这个部分,你可以在实际咨询中增加这个部分内容。
其他文献
朋友在一家电脑公司上班,工作压力很大,每天晚上加班到九点多才回家,年纪轻轻的就已经大把地掉头发了。他觉得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總是怨声载道,朋友们都劝他,既然这样,还不如出来单干,人生总要试着搏一把。  他也好几次动了心,却在交离职报告的前一秒,打了退堂鼓。因为有人告诉他说:“自己开公司风险大,还不如打工安稳。”于是,他考虑到家里需要稳定的资金来源,又担心自己受不了失败的打击,最后还是放弃了。  朋
期刊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森田疗法应用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大会于2018年5月19日-20日在山东济南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及其森田疗法应用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承办,主题是“森田疗法与中国人的心理治疗”。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本次大会特别邀请到日本森田疗法学会理事长中村敬教授以及国内知名专家崔玉华、李振涛、李江波、张海音、施旺红、毛富强、张玲、丘杨、乔冬冬
期刊
在西子湖热情洋溢的季节里,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和与会代表近700人在杭州举办了一场中国心理咨询盛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2018年度学术会议”于2018年5月25日-27日召开。  在2017年9月人社部发[2017]68号文件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中,心理咨询师国家考试被取消。专委会为了积极响应习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指示“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
期刊
张阿姨自从做了奶奶照顾小孙子后,逐渐出现了睡眠问题,每天晚上拖着乏累的身体躺倒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翻来覆去几个小时难以入睡。好不容易睡着后,总是担心小孙子晚上会哭,惴惴不安,自觉做梦很多,晨起相当疲惫。这样的状况从小孙子出生后就逐渐加重,已经持续3个多月了。更让张阿姨担心的是自己爱人张叔叔的健康。张叔叔既往身体十分健康,但近半年开始出现失眠的情况,夜晚睡不实,半夜常常醒来,白天没精神,总觉得睡不够
期刊
失眠是最普遍的健康问题之一,也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失眠障碍通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或者过早觉醒,而且伴随着白天的疲乏等身体的不适。失眠的患者会对自己的睡眠表示不满。大概有1/3的成年人经历过急性失眠,然而其中10%-22%的人却会遭受慢性而且严重的睡眠困扰。  那么,什么样的情况就叫慢性失眠了呢?  一般来讲,上述失眠障碍的困扰持续3个月以上,并且每周发生不少于3次,就属于慢性失眠了
期刊
梦是一个奇妙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美梦成真,也担心噩梦会变成现实。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被噩梦缠身,或许也是一次成长的契机。  接下来,我们通过对一个噩梦的分析,试着了解背后的心理原因。  小鹏是一名大一男生。他来到咨询室的时候很紧张,觉得自己可能要控制不了自己了,担心自己会犯下滔天罪行。询问具体的原因,他叙述了昨天晚上的一个很可怕的梦:  小鹏醒了,想去厕所,可是发现宿舍的门打不开。尝
期刊
多数时候,对于别人表达善意的举动,你会怎么回应?  这样的举动,多数是出于关心。但是,又不见得是你真正需要的。比如,你正要出门,碰上了邻居。对方发现你的鞋带有点松,于是,好心提醒你,先绑好鞋带,再出门。  你会怎么回应?  有一种是,把真相解释清楚。你前一天,把脚背上的皮磨破了。于是,今天只能把鞋带松一松,免得蹭破伤口。这么一来,对方提醒的举动,就纯属多余了。另一种是,不解释,把你的鞋带系好。然后
期刊
周围暗如魔鬼的口腔。尖啸的风从窗缝刺进,拐走土屋内最后一丝热气。陆之桐艰难地抬起手腕,表光告诉他:凌晨4点。陆之桐头痛欲裂,很想用一根尖利的不锈钢钉,从左侧的太阳穴锲进,从右侧的太阳穴冒出钉尖,让黏稠的疼痛流淌出来,方可松快地喘一口气。  睡不着,不如起来走。他从土炕上坐起,忍住肋隙撕扯的疼,忍住从胃中漾起的恶心,徐缓地穿好衣服,再徐缓地打开房门,徐缓地走出去。是的,一切都要徐缓。  这就是高原反
期刊
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出门消费用手机扫一扫、出门旅行用手机照一照等新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每个人的日常,智能手机甚至成为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不少人起床入睡都是紧握手机,一刻不停。在心理层面,个体如果长时间地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对人冷漠、缺乏爱心等心理问题。如果没有携带手机,或长时间没有查看手机消息会产生各种不适应表现,如:暴躁、不安、生气等。在生理层面,长时间使用手机会给躯体带来各种不适
期刊
“当我遇见你,我第一次更认识我自己。当我离开你,我变成了一个更好的自己。”刘欢送我写着这句话的卡片时脸上大大的微笑浮现在我的眼前。  细细品味:遇见是一个好美的词,我们相见,而且内心产生了理解,那么我们就相遇了。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们遇见一片叶子、一粒石头、一颗大树、一株小草、一本书、一个人、一种思想的过程。遇见是一种缘,需要我们去珍惜。遇见更是一种滋养,需要我们去感恩。  遇见刘欢是在去年六月。英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