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见著,短消息报道大主题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x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短消息《首批83名中国公民从利比亚平安回到家乡》的创作思考,从而提出短消息报道大主题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即要创新视角,以求异思维提炼重大主题;创新手法,删繁就简以精短取胜;巧用音响,“大饱耳福”凸显广播魅力。
  关键词:创优 视角创新 手法创新 巧用音响
  在前不久的江苏省广播新闻奖评选中,笔者采写的短消息《首批83名中国公民从利比亚平安回到家乡》得到评委的高度肯定,荣获一等奖。评委的意见是:该报道以独特巧妙的视角、精短简洁的篇章报道了引发国际国内普遍关注的重大焦点主题。该报道在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迅速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转播,新浪等多家门户网站也纷纷转载,同时还被多家中央媒体后续报道引用,在众多同类报道中独放异彩,彰显出精短消息报道重大主题的独特魅力。
  回味这篇报道的采写过程,笔者有以下思考。
  一、创新视角,以求异思维提炼重大主题
  2012年2月中旬,利比亚局势突变,发生严重骚乱。一时间,如何保障在利外国侨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当时,中国有3万5千多名公民在利比亚工作、生活,他们的安危不仅让祖国人民时刻牵挂,也牵动着广大新闻工作者的神经。灾难面前,中国首次动用海、陆、空全方位力量快速、高效撤侨,体现了“中国决心”、“中国力量”和“中国情怀”。2月24日,作为首批撤回国内的83名海门大众建筑公司的工人先后抵达北京首都机场和上海浦东机场,并在上海浦东机场汇合,下午他们将乘坐大巴返回家乡江苏海门。得知这一消息,笔者作为驻地记者敏锐地预感到,这是一条重大新闻,虽然海门不是他们历经艰险回到祖国的“第一落点”,但却是江苏的“第一落点”,同样具有“爆炸性”。下午3点,笔者和一些媒体记者一起赶往海门做前期采访。下午6点,在焦急的等待中,这些历经生死的工人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家乡,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数十家媒体记者和工人们的家属、乡亲一拥而上,将他们团团围住。
  回想那个寒冷的傍晚,在海门大众公司楼下,重逢场面令人至今难忘:喜极而泣的泪水、脱离险境的欢笑、久别重逢的拥抱、亲人相见的激情、劫后余生的诉说、不绝于耳的问候……笔者的采访机一直开着,忠实地记录下这感人的一幕幕。但是,在自己被感动得喉头哽咽的同时,一个声音始终在理性地提醒笔者:亲情感人,氛围感人,但作为一个驻地记者,却不能将视线仅仅停留在感情层面。如果只聚焦他们逃亡的艰辛历程,抢抓他们与家人团聚时的感人镜头,大家就可能走到同一条路上去,将一条重大时政新闻演绎成一个感人的民生故事,这样的立意明显偏低,重大新闻主题也得不到体现,一条可遇不可求的好新闻也可能因此错失。
  “国家强大了,我们才可能在第一时间脱离险境。”纷乱的采访现场,一位民工发自肺腑地感叹,这点亮了笔者的思想火花,以一个全新的视角诠释这次新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有组织撤离海外公民行动背后彰显重大主题——中国力量、中国影响和全力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负责任大国情怀,其与众不同的新闻价值一下子凸显出来。以微见著,小视角提炼大主题,这种求异思维,犹如灵感闪现,令笔者的思路豁然开朗。在接下来的采访中,笔者有的放矢,采访到大量使领馆组织人员全力援救、海外华人热情帮助、地方政府积极善后的素材,为集中表现主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创新手法,删繁就简以精短取胜
  从海门现场采访回来,已经是夜里9点多,虽然非常疲劳,但大脑却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三个多小时的采访、两个多小时的录音、工人们的诉说、生死逃亡的艰辛、相见时的激动场景,多个视角,海量信息,纷繁素材,竞相在脑海里翻腾交织。
  有了一个好的新闻素材,如何写出一篇新闻佳作?从什么样的角度入手,用哪一种体裁展现,以什么样的方式创作,才能最好、最巧地报道这一重大主题?强烈的创优意识让笔者陷入思考。十多家媒体聚焦、数十位记者现场采访,注定这一新闻大战已不可能成为独家新闻,但同质题材如何写出不同精彩?作为省台记者必须有自己的作为,不仅要拎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重大主题红线,还必须找到最恰当的表现手法。笔者脑海中涌现出很多想法,想过写系列通讯报道,追溯工人驻地如何被毁、如何在当地华人帮助下出逃、在使领馆人员帮助下过关、最后顺利乘机回国与家人团聚;想到过采写现场特写,寒风中家人几个小时的揪心等待、生死逃亡后亲人的激情相拥以及地方政府的温暖善后;也想到过写专题报道,工人们在利比亚的生产生活、动乱后大家抱团互助、逃亡过程中的惊险历程,等等。但这些设想迅速被一一否定,犹如一记重拳打在了一堆棉花上,所有这些表现方式都要有庞杂的素材堆砌,不仅显得拖沓累赘,还会冲淡甚至淹没主题,减少新闻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那么,如何才能通过精短的叙述阐释鲜明的主题呢?
  笔者首先想到的是创新选材角度,删繁就简,从最经典的材料中提炼最鲜明的主题。著名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写作体会中说:“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会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大段大段的救援录音,一个个的温暖故事,如何取舍?笔者联想到花工剪枝,一棵树苗要想长高长壮,凸显主干的主体力量,就必须忍痛割爱,坚决剪去旁枝错桠。围绕已选定的重大主题这根红线,笔者从一名工人一踏上家乡土地脱口而出的“在最困难的时候啊,是祖国在第一时间伸出了援助之手”入题,又借另一名工人反复念叨的“国家强大了,我们才可能在第一时间脱离险境”收尾,这种看似不经意的异“口”同“声”,反复渲染了主题、升华了主题,成为典型的骨干材料,其他材料即使“泪水”再多,与主题无关的坚决舍弃;即使再感人的场景,不能烘托主题的,坚决不用,真正达到集中体现主题的目的。
  其次是创新表现手法,弃长取短,以最精短的形式表现最重大的主题。大主题是否一定要用大篇幅来表现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巡视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事件,最常用、也最给力的形式大多是电讯式短消息,经过反复推敲,笔者最终选定以这一最简短的形式报道这一世人共同关注的重大新闻。短些,再短些;精些,再精些,把短消息写成精品,在深夜撰写这篇报道时,笔者一直这样反复提醒自己。经过反复推敲、比较,一大堆材料和差不多两个小时的录音被忍痛割爱,最终只选用了三个最典型、最能打动人心、最能凸显主题的素材:回到家乡时的激情宣泄、驻地被劫时的惊心回顾、祖国接力救援的高效与温暖。在行文中字字推敲,多余的字一个不写,多余的话一句不说,通篇稿件只有550字,可以说是字字珠玑。事实上,也正是选材精炼、形式精短,才使该报道从众多同质报道中脱颖而出。
  三、巧用音响,“大饱耳福”凸显广播魅力
  广播的特色是音响,广播的魅力也在音响。这篇500多字的短消息,通篇以典型音响“说话”,既渲染了现场氛围,又烘托了主题,既增强了可听性,又凸显了广播魅力。解析这篇短消息,如果说主题是“灵魂”,那么,恰如其分的音响就是“骨架”和“血液”,它不仅支撑起整篇稿件的结构,又使报道血肉丰满,可听可感。
  报道一开始,就听到由远而近的脚步声、嘈杂声、拉杆箱的拖拉声,现场感十足,让人如临其境、如观其景、如闻其声。紧接着,是工人们洪亮而激动的喊叫声:“回来了,回来了,我们回来了!”一下子让听众感受到这些历经劫难的工人如释重负和满心欢喜。这段音响可以说是笔者发出的独家“声音”。当时,面对一群媒体记者,刚刚踏上家乡土地的工人们还显得惊魂未定,不少人泪流满面却说不出话来,这对于以声音为特色的广播而言,无疑是一种冷场。如何让当事人把压抑在心中的激情释放出来,从中捕捉典型音响效果?记者巧妙设问:“回来了激动吧?假如让你们大喊一嗓子,你们会喊出什么?工人们再也忍不住了,异口同声发出高喊:“回来了,回来了,我们回来了!”记者抓住机会,迅速用话筒录下这精彩而感人的瞬间。
  广播用声音“说话”,更要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说话”。在这篇短消息中,笔者大胆选用了四段这样的典型音响,并以此谋篇布局,做到“发声”有度,而又声声呼应。尤其是报道结尾一名工人的一句话,更是直接点明主题,而且主人公声音洪亮、有力,透出隐隐的骄傲自豪:“我现在的心情无比激动。国家强大了,我们才在第一时间离开危险之地!”这样的音响无论是内容还是效果,都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典型音响的巧妙运用,不仅使表达重大主题的新闻不沉重滞涩,而且鲜活新颖,入耳入心,富有感染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广电总台广播传媒中心驻南通记者站)
  (本文编辑:宁黎黎)
其他文献
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安徽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部分省市电台的领导和相关负责人近百人,参加第三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广播改革二十五周年高端论坛。与会代表以“全媒体时代的广播发展战略”为主题,围绕广播在全媒体时代的创新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探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广播的主体地位,积极融合新媒体  全媒体时代的广播发展
期刊
编者按:2012年中国广播联盟新闻协作年会4月9日在杭州召开,“倾听浙江”——中国广播联盟全国百家电台大型采访活动同时启动。来自中央电台、浙江广播等全国近70家电台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会议。  中国广播联盟理事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要求,是落实“三贴近”原则的重要途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已成为全国新闻
期刊
摘 要:2011年以来,电台媒体在微博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账号数和粉丝数持续快速增长。到2012年3月25日,已经有交通、新闻、音乐和体育等8个类型的广播频率开设了自己的新浪微博账号。媒体利用好微博的途径主要有:把握发博时间、关注时事和焦点、利用活动吸引粉丝、通过互动提升人气等。  关键词:微博 粉丝 运营 微电台  一、电台账号发展及粉丝分布  我们现在看到的微博粉丝重点分布是在北京
期刊
摘 要:江苏交通广播网《嘀嘀叭叭早上好》节目历经十年发展,已经成为江苏乃至全国交通广播娱乐服务类节目的标杆之一。高收听率、高广告吸纳率、高品牌影响力使之广受业界关注。本文试从市场定位、语言特色、节目创新、推广策略以及广告营销等方面解析该节目成就品牌的必然性。  关键词:《嘀嘀叭叭早上好》 江苏交通广播网 品牌节目  这是一档广受欢迎的广播节目:CSM(央视-索福瑞)收听率调查显示,它长期
期刊
满眼花香醉岭南的四月,雨雾中,走在广东佛山的街上,轻轻的闭上眼,我们感受到了风的柔、雨的润,尽情地用心去倾听那花开的声音。最喜欢这里的木棉,每年的此季,绚丽的火红渲染着佛山的街道,片片中国红在微风中舞动,散发着清香……  如木棉红火的还有佛山广播,无论你乘上这里的哪一辆的士,车内总飘散出佛山广播的声音,或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或句句拖着尾音的当地方言。这里的广播火到什么程度?用当地人形容就是“做什么事情
期刊
摘 要:社会化媒体时代已经到来,随之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阅读方式和内容生产方式的变化。对广播而言,新媒体能够延伸传播边界,让广播的声音传得更远、听众更多;变革节目形态,让广播互动性更强,参与度更高;丰富节目内容,让新媒体成为广播的CP(内容提供商)和信息源;提升品牌形象,让电台、让节目、让DJ(主持人)都成为明星。  关键词:自媒体 微博 新时代  2005年雅虎如日中天,到了2012年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举案说法的方式,提出媒体日常报道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并着重从现行法律规定出发,阐述媒体报道中应如何善用特许权合理规避诉讼风险。  关键词:媒体报道 名誉权 合法来源 特许权  一、基本情况  原告郑xx系北京某公司法定代表人,因涉嫌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犯罪一案于2004年6月29日被大连市公安局逮捕。后因证据不足,大连市人民检察院撤销了案件,并对郑xx给予国家赔偿。
期刊
一是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客观世界。客观世界蕴涵着无数好新闻,只有走进基层、深入基层,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挖掘,才能真正了解大千世界,发现生活之美。要“独具慧眼”,以更加巧妙、更为丰富的视角,找到别人没想到的角度、挖掘别人没达到的深度;要“眼见为实”,视真实为生命,做到“不是亲眼所见的不报道、不到现场采访的不报道、不经审查核实的不报道”。  二是用自己的耳朵倾听人民的呼声。“走转改”要把听取人民群众的
期刊
近些年来,互联网迅速发展、普及,在造福社会的同时,网络也因其发言门槛低、传播效率高的特质,成了谣言产生和传播的“重灾区”。尤其是一些不负责任、别有用心的谣言在网上泛滥,给现实社会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冲击。打击网络谣言,净化舆论环境,不给谣言任何传播的阵地,已经成为一种坚定的社会共识。  互联网传播的基础是广大网民。不给谣言提供任何阵地,广大网民不信谣、不传谣是关键。不信谣,就是要不断增强在“虚拟社会”
期刊
摘 要:作为高端新闻访谈节目主持人,一种传播身份承载着三个不同的传播定位。其合理的定位应是主持人对媒介、节目、被访者、受众的清晰认知,它建立在主持人对高端新闻访谈节目传播规律的准确把握和理解的基础上。而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身份定位则成为节目有效传播的决定性因素,它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整个节目的风格定位与运行成败。  关键词:高端新闻访谈 身份定位 节目主持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型系列高端访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