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引领,创建高效语文课堂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引导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因人而异。理念新,方法新,创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目标。
  【关键词】 标新立异;创设问题;花样翻新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罗素曾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语文学科也不例外,也是要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进行创新学习。对小学生来说,创新是自己对所学知识的重组和整合,能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从而加以运用。在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使其成功的认知,体验,应用。这就是引导。引导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因人而异。理念新,方法新,创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目标。
  一、教师的理念要标新立异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和主导者,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和挖掘不能停留在既往的模式上,每一课的联系和课后答案,都是封闭和对应的,在书中都能找到相对应的答案,我们老师就是在这些看似平常和普通的知识中,要挖掘出新内容来。
  1.创设问题的启发性。教师设计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这个问题一定具有积极的能动性。如我们课本中较为经典的《司马光》一课,比较常规的问题,学生都很好理解。我们在听课时老师的提问就很有创设。除砸缸外还有别的办法吗?是否可以又救人又留缸呢?这样一问,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还设计了一个,如果掉进去的是司马光怎么办?这篇课文很多孩子从小就听过,很熟悉,在这个基础上拓展延伸才是学习的目的。
  2.创设问题的拓展性。所说的拓展性,就是能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根据教材,挖掘创新,问题要有一定的技巧,如《落花生》的教学,文章很朴实,语句也很容易理解,父亲的话寓意深刻,花生虽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我们可以联想到做人,并和其他植物的果实联系起来,答案也不唯一。新颖独到。
  3.创设问题的想象。《草虫的村落》是一篇极具想象力的文章,由一只小虫到一个游侠归来,所经历的大自然,在作者眼中把所看到的事物想成少女,音乐家,劳动者。在这些富有诗意的想象中,体会事物特征。课文很多的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文中“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在深情的对视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又会做些什么呢?这些都是良好的契机,进行合理的想象。“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这些都可以创设性的想象,可以把平时对生活的积累进行合理的运用,开启学生的心智。
  二、教师的教法要花样翻新
  语文课的基础环节不会变,根据课文内容我们可以在各个环节创设新的教学环境,达到教学目的,下面我以《草虫的村落》为例,浅谈课堂语文的创新教学。
  1.情境激趣导入。每一篇课文的开头就像一部好的电影,如果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就会使学生集中精力加入到学习中。我采用的是播放夏日虫鸣的声音,设疑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再配合音乐让主角一一登场。创设情境,以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激发学生情绪,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心中对昆虫世界充满了探索和向往的激情。
  2.以读代讲。语文课的读,可以是粗读,细读,精读,在这基础上我的改进是想象着读,感受着读。读的方式也有很多:齐读、轮读、自由读……由于这篇文章富于想象,意境优美,大自然的鸟语花香,用以上的方式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我采取配乐朗诵的方式,伴着音乐,细细的品味。在关键处,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仔细想。加上教师精彩的语言描述,伴着虫鸣,花开,溪流的声音。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置身于大自然,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受,变成一只小甲虫,在草地上,树林里,我们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让学生联系实际想象,引领学生深入感悟文本内涵,把文本语言串起来,有机训练,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对课文理解更加深刻。
  3.再读课文,体验情趣。学贵有疑,有疑则有思。学生能带着问题,带着疑惑,从文中寻找答案,有目的地阅读,这样更有利于自主的学习。“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学生有了感性基础,合作学习,恰当的指导,再读课文的时候,就会感情充沛地感悟文章,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挖掘文章的内涵,有大自然的音乐引发体验,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所以我设计了“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情感升华,拓展延伸。配乐朗读全文,使学生再次感知“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再现作者丰富的想象。然后讨论见过类似的情景这个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见闻,使学生明白动物界里的各种有趣的知识,进而增加了对本文的兴趣。通过教法的创新引领学生学法的创新,培养学生个性和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实现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5.优化作业。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的小练笔,知道了动物、小虫也有家庭,也有父母,也有兄弟姐妹,也有爱人,也有可爱的一面,也有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从而增强了阅读的兴趣,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对学习文章的表达也更感兴趣了。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开头,在一片草丛里,我看到前些日子迷路刚回来的亚力又要出去找食物了。我想去问问它,因为它不是第一次迷路了。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还写到了“青蛙开演唱会”、“蚂蚁搬家”、”蟋蟀打架”等,把课文里很多好词好句都用上了,这就是学以致用吧!在教学这篇课文中,教师运用了一些新方法,新理念,打造我们语文教学的新课堂。
  我深深地感受到,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十分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自己的感情投入,想尽各种办法,运用多种手段,创设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而且要提高活动的效益,使语文课堂不但有气氛,而且有效果,使学生不但积极动起来,而且在动中有更多收获。
  (责任编辑:郭颖)
其他文献
STUDYOFBASICHIGHCORROSIONRESISTANCEZn-FeALLOYELECTROPLATINGTECHNOLOGYZhouHan1前言近十几年来,国外对Zn-Fe合金电镀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而且大量的成果已应用于生产实践,例如美
【摘要】在小学阶段,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强化写字教育,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须要求。近年来,学校和老师们也逐步认识到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如何搞好写字教学却一直是大家非常困惑的问题。为此,我们成立了课题组,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有了一些收获。下面我就如何搞好写字教学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校园书写环境;师资培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虽然出现多义,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根据主题构成的三个方面,即从作家的立言方面、读者的发现以及尚未揭示出来而又包含在文本形象中的审美意义来进行归纳。  【关键词】《我的叔叔于勒》;主题;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关于法国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这篇短篇小说的主题的理解,苏教版语文教参出现了三种说法:  第一种“金钱关系”说。认为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
患者,男,60岁。既往体健,无吸烟史。因"纳差乏力尿黄15 d"入院我科。体检:BP 140/80 mm Hg,神态清楚,精神差,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劲软,心肺阴性、腹软、肝脾不大
【摘要】听力障碍造成了聋生语文学习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提倡走近学生,走进生活,本文从学词识句教学的“生活化”、 阅读教学的“生活化”、 习作教学的“生活化”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生活化;聋校;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聋生由于听力障碍,一般都是以手代口学习语文,而他们使用较多的手语,无论是词汇还是语法,有很多地方不能与汉语书面语相一致。所
本文对β-分子筛催化α-蒎烯的三相水合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产物为检油醇和二戊烯。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可以加速反应和提高产率。在超声波作用与否的情况下,反应均存在一个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40例中期妊娠引产孕妇,按引产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行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观察组以米非司酮配伍依沙
初中的孩子是调皮的,其实他们有时并无恶意,只觉得好玩。那么,就需要老师开动脑筋,发挥智慧,"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己之矛攻己之盾",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让学生在快乐
【摘要】随着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断深化,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不能只是单向的,即老师问学生答,这样会对教学质量和效率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主要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出发。通过分析原因及其成因,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育;语文教学;课堂提问;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教育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