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采油厂每年油井作业井200余井次,所需压井液均从供应商处配好了拉运,成本高,时间长,部分油井产出液与外来修井液不配伍,增加了地层的敏感伤害导致储层渗透率下降,影响了产量恢复率。因此,为提高产量恢复率,降低自然递减,实现油层保护“一井一策”目标,在采油厂建设一座高度集成化、模块化、自动化配液站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配液站;集成化;模块化;产量恢复率;自然递减率;油层保护
一、配液站建设前地面工程建设现状及运行情况
二厂及六厂每年大修作业近20余口,小修作业100余口,每年需优质压井液6000余m3,均从大港油田三号院拉运。
配液站选址南中注水站,南中注水站2008年整体迁移改造,在附近建成歧十一注水站,原泵站厂房废弃,目前站内主要设施及现状如下:
1、有砖墙建筑的废弃固定泵站一座,主要泵房面积为,长约29m×宽约8.8m,泵站内有废弃房若干间。
2、泵站院内有废弃大型储液罐2个,地下污水池一个。
3、站内有污水进水管线,没有清水进水管线。
4、院墙外有供电线路。
二、存在的问题
面对采油厂油田复杂的储层物性,修井作业、生产过程中油层污染而造成渗透率下降等油井难恢复的问题,近几年我们尝试、摸索过应用油层保护技术,油层保护工作见效虽取得一定效果,由于基础工作研究不系统以及油层保护针对性不强等原因,距先进单位仍有较大差距,油层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统计上半年油井维护作业井65井次,可对比井55口,产量恢复38井次,井次恢复比例 69.1%,平均产量恢复率 92%。未恢复井17井次,所占比例30.9%。不可对比10口,其中7口井参数下调。
恢复井平均产量恢复期5.74天。未恢复井产量恢复率61.71%。累计影响产量2820.64吨。
维护作业井应用油层保护液16井次,恢复6井次,占37.5%,可对比井3口,缩短恢复期8天。其余10口油井作业后产量均未恢复,影响产量1743吨。
据调研,外来修井液的不配伍是二厂、六厂在开采过程中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敏感性伤害、化学伤害引起储集层渗透率下降,增加作业后产量恢复的难度。因此需要采用针对性强、油层保护效果好的优质修井液。而目前采油两厂还没有油层保护配液站对优质油层保护液进行加工,如果采用到港内拉运的方式,不仅成本高,而且还会耽误现场施工,因此需要在二厂建立油层保护配液站。
南中注水站原废弃泵站内无废液外排系统,无生活用水,无供暖设施。且泵站屋顶漏雨较严重,门窗破损严重。
三、改造方案
3.1方案编制
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及房屋设施,修缮原南中注泵房,在该区域新建配液站,具体规划方案如下:
(1)在室内安装总容积约100-120m3的开放式混配罐,每个混配罐的容积为25-30 m3。其中两个混配罐安装加料漏斗。配液水采用处理后的采油污水或者是清水。需要配备有污水进水管线和清水进水管线。
(2)混配罐内部要求做有效防腐处理,防止高浓度碱、盐对罐体腐蚀;混配罐顶部要求安装承重网格栅板,承重能力>2t/m2。并预留加料口和进罐清罐入口。配备计量标尺。
(3)每个混配罐配套安装15kw搅拌器2个,搅拌叶采用双层三叶,以达到高效搅拌效果,满足粘度在1-50mPa.s范围、密度在0.9-1.6g/m3范围不同油层保护工作液的均匀配制。
(4)配套离心泵2台(排量100m3/h、功率7.5-11kw),齿轮泵1台(排量95m3/h,功率45kw),满足不同性能油层保护液的生产需要。
(5)混配罐进出料管汇配套齐全,满足进水、出料、循环、罐车装车等工艺环节的需要,确保各个设备设施之间联通顺畅。
(6)建设半开放式化工材料存放料棚一座,存料面积150-200 m2。
(7)配套储水罐一个,可以存放生产用水100 m3左右。
(8)配套生活设施完备的值班房2间(生活用水、用电设施齐备。生活水采用拉运,配备5 m3生活水罐一个),满足4-5人现场24h值班需要。
(9)配套室内工具材料库房及室内精细化工材料库房各一间。
(10)安装安全视频监控系统一套。
(11)配置运输材料用叉车一台(举升高度>3m,载重>3t)。
(12)配套废液处理排放系统一套。
3.2标准化设计
标准化设计工作应执行《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钢质储罐罐底外壁阴极保护技术标准》SY/T 0088-2006、《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规划设计规范》(SY/T 0049-2006)等等。
4、配液站效果分析
2013年9月配液站投产,处理能力为120m3/d。采油厂技术部门与上级部门精心合作,一是针对作业井因严重漏失作业无法进行的问题、作业井因严重漏失造成油层污染,产量恢复期长的问题、油层保护液成本还需要降低,以实现规模应用,进行凝胶复合堵漏剂进行先导性试验;二是针对低能、低渗油层开展多重保护液应用;三是针对高压井易结垢井试验应用了高密度无固相改性卤水,进行油层保护液配制试验应用。
截止2013年年底,在歧23-28、歧23-25两口低能油井分别配制了无固相油层保护液(防膨+防水锁)和暂堵型保护液(暂堵+防水锁+防膨),歧119-1井试验防膨型无固相油层保护液。共进行凝胶复合堵漏技术先导性试验2口井,成功率50%;低渗、敏感区块试验应用多重油层保护液7口井,有效率72%,产量恢复率95%以上。并且恢复期明显缩短;高压易结垢区块试验应用高密度改性卤水2口井,应用井未见结晶、结垢现象。其它应用3口井,效果不明显。2014年,采油厂油层保护技术配合攻关,使得某抽油开采区块油田重新焕发活力,已投产油井3口,其中庄浅33-41喜获高产,恢复日产油16吨,截至目前,累产油1713吨,取得稠油先导性试采成功。
综上所述,可见为进一步精细油层保护程度及节约成本,避免保护液不配伍造成油藏污染,采油厂配液站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配液站;集成化;模块化;产量恢复率;自然递减率;油层保护
一、配液站建设前地面工程建设现状及运行情况
二厂及六厂每年大修作业近20余口,小修作业100余口,每年需优质压井液6000余m3,均从大港油田三号院拉运。
配液站选址南中注水站,南中注水站2008年整体迁移改造,在附近建成歧十一注水站,原泵站厂房废弃,目前站内主要设施及现状如下:
1、有砖墙建筑的废弃固定泵站一座,主要泵房面积为,长约29m×宽约8.8m,泵站内有废弃房若干间。
2、泵站院内有废弃大型储液罐2个,地下污水池一个。
3、站内有污水进水管线,没有清水进水管线。
4、院墙外有供电线路。
二、存在的问题
面对采油厂油田复杂的储层物性,修井作业、生产过程中油层污染而造成渗透率下降等油井难恢复的问题,近几年我们尝试、摸索过应用油层保护技术,油层保护工作见效虽取得一定效果,由于基础工作研究不系统以及油层保护针对性不强等原因,距先进单位仍有较大差距,油层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统计上半年油井维护作业井65井次,可对比井55口,产量恢复38井次,井次恢复比例 69.1%,平均产量恢复率 92%。未恢复井17井次,所占比例30.9%。不可对比10口,其中7口井参数下调。
恢复井平均产量恢复期5.74天。未恢复井产量恢复率61.71%。累计影响产量2820.64吨。
维护作业井应用油层保护液16井次,恢复6井次,占37.5%,可对比井3口,缩短恢复期8天。其余10口油井作业后产量均未恢复,影响产量1743吨。
据调研,外来修井液的不配伍是二厂、六厂在开采过程中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敏感性伤害、化学伤害引起储集层渗透率下降,增加作业后产量恢复的难度。因此需要采用针对性强、油层保护效果好的优质修井液。而目前采油两厂还没有油层保护配液站对优质油层保护液进行加工,如果采用到港内拉运的方式,不仅成本高,而且还会耽误现场施工,因此需要在二厂建立油层保护配液站。
南中注水站原废弃泵站内无废液外排系统,无生活用水,无供暖设施。且泵站屋顶漏雨较严重,门窗破损严重。
三、改造方案
3.1方案编制
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及房屋设施,修缮原南中注泵房,在该区域新建配液站,具体规划方案如下:
(1)在室内安装总容积约100-120m3的开放式混配罐,每个混配罐的容积为25-30 m3。其中两个混配罐安装加料漏斗。配液水采用处理后的采油污水或者是清水。需要配备有污水进水管线和清水进水管线。
(2)混配罐内部要求做有效防腐处理,防止高浓度碱、盐对罐体腐蚀;混配罐顶部要求安装承重网格栅板,承重能力>2t/m2。并预留加料口和进罐清罐入口。配备计量标尺。
(3)每个混配罐配套安装15kw搅拌器2个,搅拌叶采用双层三叶,以达到高效搅拌效果,满足粘度在1-50mPa.s范围、密度在0.9-1.6g/m3范围不同油层保护工作液的均匀配制。
(4)配套离心泵2台(排量100m3/h、功率7.5-11kw),齿轮泵1台(排量95m3/h,功率45kw),满足不同性能油层保护液的生产需要。
(5)混配罐进出料管汇配套齐全,满足进水、出料、循环、罐车装车等工艺环节的需要,确保各个设备设施之间联通顺畅。
(6)建设半开放式化工材料存放料棚一座,存料面积150-200 m2。
(7)配套储水罐一个,可以存放生产用水100 m3左右。
(8)配套生活设施完备的值班房2间(生活用水、用电设施齐备。生活水采用拉运,配备5 m3生活水罐一个),满足4-5人现场24h值班需要。
(9)配套室内工具材料库房及室内精细化工材料库房各一间。
(10)安装安全视频监控系统一套。
(11)配置运输材料用叉车一台(举升高度>3m,载重>3t)。
(12)配套废液处理排放系统一套。
3.2标准化设计
标准化设计工作应执行《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钢质储罐罐底外壁阴极保护技术标准》SY/T 0088-2006、《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规划设计规范》(SY/T 0049-2006)等等。
4、配液站效果分析
2013年9月配液站投产,处理能力为120m3/d。采油厂技术部门与上级部门精心合作,一是针对作业井因严重漏失作业无法进行的问题、作业井因严重漏失造成油层污染,产量恢复期长的问题、油层保护液成本还需要降低,以实现规模应用,进行凝胶复合堵漏剂进行先导性试验;二是针对低能、低渗油层开展多重保护液应用;三是针对高压井易结垢井试验应用了高密度无固相改性卤水,进行油层保护液配制试验应用。
截止2013年年底,在歧23-28、歧23-25两口低能油井分别配制了无固相油层保护液(防膨+防水锁)和暂堵型保护液(暂堵+防水锁+防膨),歧119-1井试验防膨型无固相油层保护液。共进行凝胶复合堵漏技术先导性试验2口井,成功率50%;低渗、敏感区块试验应用多重油层保护液7口井,有效率72%,产量恢复率95%以上。并且恢复期明显缩短;高压易结垢区块试验应用高密度改性卤水2口井,应用井未见结晶、结垢现象。其它应用3口井,效果不明显。2014年,采油厂油层保护技术配合攻关,使得某抽油开采区块油田重新焕发活力,已投产油井3口,其中庄浅33-41喜获高产,恢复日产油16吨,截至目前,累产油1713吨,取得稠油先导性试采成功。
综上所述,可见为进一步精细油层保护程度及节约成本,避免保护液不配伍造成油藏污染,采油厂配液站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